约法三章的主人公 入木三分的主人公
描写商战的电视剧《大博弈》播出后好评如潮,该剧不仅涉及到了国企改制,还描写了很多重工和金融行业的戏份,内容丰富冲突强烈,有商战的诡谲也有国企的厚重。
在《大博弈》中,最核心的剧情都是由三位男主角推动的,他们分别是秦昊饰演的北机股份董事长孙和平、谭凯饰演的汉重集团董事长杨柳和田雨饰演的宏远集团董事长刘必定。
按照《大博弈》编剧周梅森的创作风格,故事一定是有现实原型的,而且原型的故事也会同样精彩。
一、孙和平和北机股份
孙和平从小就生活在北方机械厂,对这家老牌机械厂怀有很深的感情。《大博弈》故事开端,孙和平正在东南亚负责北方机械厂下属的机械贸易公司,这家贸易公司几乎是濒临倒闭的北方机械公司唯一的利润和现金来源,也是唯一的希望。
带着这份希望,孙和平走马上任北方机械厂的厂长,先是通过股份制改革凝聚人气,然后通过和汉重集团合作成为其子公司解决了生存问题,北方机械厂在他手里重新焕发生机。
北方机械厂的原型是位于山东潍坊的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孙和平的原型是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
潍柴集团诞生于1946年的胶东根据地,解放后归一机部管理,主要生产的是船用柴油发动机,上世纪八十年代该厂曾发展良好,到1998年时因为各方面濒临破产,半年没有发工资,到处欠债不说甚至连原料供应都断了。
1977年,16岁的谭旭光进入潍坊柴油机厂工作,21岁时他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同事们搞创收,因为头脑比较灵活,进入潍柴十年后,谭旭光被调往新组建的销售外贸科当业务员。
1991年,谭旭光被潍柴外派到印度尼西亚工作,他放开手脚在一年之内就干得风生水起,被同事们称为“谭大胆”,一年后,谭旭光被调回国担任潍柴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此时他刚刚31岁。
1998年,37岁的谭旭光成为潍柴历史上最年轻的厂长,刚上任就提出了潍柴传承至今的“约法三章”,随后启动三三制改革,凝聚力量激活企业,迅速扭亏为盈走上发展快车道。
2004年潍柴上市,到2021年已经发展成为名列中国企业五百强第77位的跨国集团,全球员工10万人,营业收入超三千亿,产品远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旗下包含海内外八家上市公司。
二、杨柳和汉重集团
杨柳一出场就是汉重集团的董事长,他非常欣赏孙和平,在关键时刻拉了北方机械厂一把,同时也将北方机械公司纳入到汉重集团旗下成为子公司。
在北方机械公司迈入正轨后,孙和平谋求北方机械公司脱离汉重集团,杨柳和孙和平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他一方面希望能继续留住北机公司和孙和平,另一方面也在着手做孙和平和北机公司离开的准备。
可以说,杨柳和孙和平的关系比较复杂,除了同学关系之外,他还算孙和平的恩人,两人曾是上下级关系,之后还是竞争对手。
汉重集团的原型是中国重汽集团,这家公司的前身是济南汽车制造厂,始建于1930年,曾在1960年生产出了我国第一辆载重汽车黄河JN150,填补了我国重汽空白。
1976年济南汽车制造厂生产了我国第一辆独立悬挂重型越野军车黄河JN252,1983年牵头引进了著名的奥地利斯太尔重型汽车项目。
到了九十年代,由于各方面原因重型汽车市场萎靡,中国重汽亟待改革。2000年,重汽集团拆分,主体下放到山东省,其他部分划到陕西省和重庆市,这就是著名的“斯太尔三兄弟”:中国重汽、陕汽重卡和重庆重汽。
杨柳的原型是原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
1970年,17岁的马纯济在济南汽车配件厂参加工作,到34岁时已经成为厂长。1990年马纯济走向仕途,从济南市机械局副局长开始,到2000年重汽集团拆分时,他已经是济南市副市长。
2001年,马纯济出任中国重汽董事长,此时的重汽亏损严重,拖欠员工工资和各项福利达到数亿元,据说曾有13个月发不出工资的窘境。
马纯济上任后先是竭尽全力找钱度过经济难关,然后到处找政策找市场,上任两年将所有拖欠工资和福利全部补发,重汽销售额大幅增长开始盈利,他被重汽员工誉为“马到成功”。
2017年马纯济从中国重汽董事长位置上光荣退休,2018年中国重汽位列中国企业五百强第182位。
三、刘必定和宏远集团
刘必定在《大博弈》中是一个偏反派的人物,他风流成性不说,还大肆破坏行业规则甚至不惜践踏法律,是一个不按套路出牌没有底线的商人形象。
宏远集团是刘必定控制的投资公司,利用这个平台,刘必定参股甚至控股了一些公司,其中就包括红星重汽。
刘必定的原型应该是唐万新,而唐万新的公司则是在资本市场曾烜赫一时的德隆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也就是著名的“德隆系”母公司。
唐万新祖籍重庆,父亲带领全家到新疆乌鲁木齐支边,1964年唐万新出生在乌鲁木齐,17岁时他考上了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华东石油学院,大二时退学回家复读,随后考取了新疆石油学院,但两年后依然选择辍学,从此开始创业。
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到2002年唐万新已经成为大陆富豪榜第27位的成功商人。
唐万新利用控制的德隆控股在资本市场四处扩张,建立了德隆系三大招牌湘火炬、新疆屯河和合金投资,其中湘火炬不仅和陕汽合作,同时也和重庆重汽合作,成为我国重汽行业一个重要力量。
为了操控三大招牌的股价,德隆系准备了两万多个股票账户,并实际控制四万多个账户,这些行为给德隆系带来了巨额利润同时也埋下了德隆系垮台的伏笔。
2004年12月唐万新涉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非法获利被逮捕,2006年唐万新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四、汉重集团、北机股份和宏远集团
在《大博弈》中,汉重集团曾拯救了北方机械厂,同时也将北机纳入自己旗下。
北方机械公司逐渐壮大之后,孙和平谋求将北机公司从汉重集团内部独立出来,为此和汉重集团杨柳等高层产生了矛盾。
汉重集团为了和北机股份竞争,希望能控制南港柴油机厂和红星重汽,打造以汉重集团为核心的重汽整装企业。
北机股份却另辟蹊径通过收购宏远集团股份控股了红星重汽,建立了自己的重汽整装,直接和汉重集团分庭抗礼。最后在国资委帮助下,北机股份和汉重集团分家,随后两个公司成为了竞争对手。
中国重汽和潍柴集团的恩怨开始于1983年,当时引进的斯太尔重汽发动机项目准备落户重庆、杭州和济南。潍坊柴油机厂利用老关系将斯太尔发动机项目抢到了潍坊,位于济南的重汽被迫退出。
有意思的是,二十年后,斯太尔项目的贷款最终是由中国重汽偿还的,相当于潍柴没拿钱就抢到了一个优质项目。
2000年重汽集团拆分,山东省接收了中国重汽,同时将潍坊柴油发动机厂纳入了中国重汽旗下,而同样具有重汽发动机生产能力的杭州发动机厂则由潍柴托管。
也就是说,在2000年时中国重汽、潍柴和杭发其实可以算一家公司,等到2001年马纯济上任中国重汽董事长时,谭旭光已经在潍柴当三年厂长了。
重汽和潍柴虽然是一家子,而且重汽还算是潍柴的上级公司,但两家公司却在明里暗里产生了很多恩怨,1983年那次都算是小意思。
重汽是造车的,潍柴是造发动机的,本来是天作之合,但重汽一开始不允许潍柴给其他厂家供货,这无疑相当于捆绑了潍柴发展的手脚。
在上级单位斡旋下,重汽开了口子,但仍然要求潍柴给重汽供货时将发动机价格比正常价格下调一到两成,这肯定会让潍柴感到不爽。
两家更严重的矛盾发生在谋求上市这方面,重汽希望能够整合潍柴在内的多家旗下企业在香港整体上市。但潍柴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为了开拓海外市场选择自行在香港上市。
2004年潍柴成功在香港上市,几乎同时,重汽重新启动了和沃尔沃的重汽发动机项目谈判,为将来和潍柴的分家做准备。
2005年重汽和潍柴的竞争白热化,重汽收回了被潍柴托管的杭州发动机厂并将工厂迁往萧山,杭发的产能可以直接供应重汽。
同一年,随着德隆系的垮台,德隆系旗下的湘火炬成了重汽行业的大肥肉。
湘火炬当时已经控股了陕汽重卡,同时还和陕汽合作成立了生产变速箱的法士特和生产车桥的汉德,再加上湘火炬起家的株洲火花塞,谁控制了湘火炬,谁就能掌握国内重汽行业的话语权。
重汽和潍柴同时参加了湘火炬股份的竞标,最后潍柴成功收购湘火炬成为第一大股东,这样潍柴就拥有了从火花塞、车桥、变速箱、发动机到整车一整套的产业链,足可以和重汽分庭抗礼甚至压制对方。
2005年底,潍柴开始逐步停止向重汽供应发动机,2006年1月重汽宣布停止采购潍柴发动机,双方“一家人”的名号已经名存实亡。
在山东国资委的主持下,2006年3月重汽将持有的100%潍柴股份股权划给了山东国资委,从此重汽和潍柴正式分家。
之后两家在重汽领域的竞争依然激烈,比如国际著名的德国曼集团曾准备和潍柴集团合作,最后选择了中国重汽。
五、《大博弈》结局
重汽和潍柴分家之后各自发展都比较不错,潍柴集团占据一定优势。
2009年谭旭光担任了由潍柴、山推和亚星客车等公司组成的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
2017年谭旭光又担任了主要由中通客车组成的山东交通工业集团董事长。
2018年在马纯济退休后不到一年,谭旭光接任了中国重汽董事长。
也就是说,如果《大博弈》的故事就按照重汽、潍柴和德隆系的真实历史走下去,刘必定将会入狱,杨柳和孙和平是竞争对手,在杨柳退休后,孙和平成为汉重集团、北机股份、南港发动机厂和红星重汽的董事长和当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