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网络中国节·诗画节气】
寒露: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作者:侯楠楠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古代又通常用“露”来表达天气转凉之意。是不是光听名字就瑟瑟发抖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刚刚过去的白露是秋季的1.0版本,寒露才是升级版。露水先白而后寒,白露时露水刚刚凝结,而寒露时露水就要凝结成霜了。“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即便是在广东地区, 也是“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也就是说,此时气温已经低到不能再赤脚趟水,从头到脚可以“全副武装”起来了。
(点击图片观看动态海报)
《敦煌二十四节气》原画出自《不可思议的敦煌·与万物共生长》创作展——最佳创作团队奖「豆荚创意」小朋友们的集体创作。动画制作:满晨
寒露三候为:一候“鸿雁来宾”,由于北方的天气开始变得寒冷, 白露时大雁就开始迁徙到南方准备过冬,此时基本为最后走的一批,所以被认为是“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雀鸟销声匿迹, 海边却出现了与雀鸟的颜色条纹相似的蛤蜊,古人便认为这些蛤蜊是雀鸟所变,非常直观而朴素的想象;三候“菊有黄华”,寒露百花凋,菊花却偏偏在此时开始绽放,因此被认为是花中君子,其意雅幽,其韵清素。
“秋风起,蟹脚痒”说的也是此时。十月螃蟹正肥美,宋时,不知道谁送了黄庭坚几个螃蟹,他就写了一首《偶得数枚蟹》:“怒目横行与虎争……未免人间五鼎烹。”是不是好像看到了他又馋又得意的样子?对于人们的这种观察力,想来蟹也满脸问号:我脚痒啥,明明是你们太想吃,心里痒。
除了吃螃蟹,寒露时节,北京地区有斗蛐蛐、观红叶的习俗,为防秋燥,有的地区还有吃芝麻的习俗。由于寒露前后就是重阳节,因此有许多习俗与重阳节相似,例如登高、赏菊、插茱萸、喝菊花酒等。菊花是秋天的绝色。陶渊明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菊花留下了一抹隐士的意味,因此菊花也被后来许多士人所喜爱,使得赏菊成为一项普遍活动。
关于菊花酒的做法,汉《西京杂记》中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孟浩然诗中写道:“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与友人把盏对菊、共话重阳,还直接预定了明年的社交活动。还有地区要喝秋茶,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据说格外甘醇。
古代,人们会以重阳日的晴雨来预测一冬的天气,“重阳无雨一冬晴”,不过似乎还是适当下点雨更好,有谚语说“重阳雨, 米成脯”“重阳湿漉漉, 穰稻钱千束”,人们相信这一天的雨是丰收的预兆。此时,北方地区差不多已经完全播种完冬小麦,所谓“白露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也有地区正在收获大豆、花生等作物。不过,寒露时节特有的秋绵雨可能是项巨大挑战,本该是降水减弱的时期,但有些地区会出现多雨的情况,有时候降水绵绵不绝,可能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因此防灾减害等秋管工作也成为农事活动的主要内容。
秋意浓烈时,秋季余额也所剩不多。一千多年前的此时,白居易写过一首《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或许是由于气温降低,秋日夕阳给人的感受更加深刻,白居易可能就这样畅快地一直走到晚上,因此后半段又着力描绘了月露之美。这与他的境遇有关。此时诗人离开朝廷去杭州任职,内心的轻松尽汇入他眼中的景色。
同一时节,王昌龄走入深山,“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他就像十一假期的你我,想短暂逃离一会儿城市,是去体验一下的;但王维就不一样了,他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虽没有一句写自己去干什么,但他不仅观赏秋日山景,其本人亦与这景象融为一体,真正进入了一种理想境界。我们刚刚讲雁南飞是寒露的重要意象,那此时自然也少不了思乡之人,“乡心不可问,秋气又相逢……回云随去雁,寒露滴鸣蛩”,钱起漂泊在外,雁声阵阵,他的内心也回荡起故乡的钟声。
所以,此刻的你内心在想些什么?
光明网×敦煌画院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