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课文 五年级草船借箭课文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片段,也是人教版经典的课文。从新课标的角度分析,本单元的课文编排严格对应了课标中对于语文素养培养的要求,我们一起来分析。
文化自信
《三国演义》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挖掘了几百年,到现在依然热度不减。本单元的单元页,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三国是一个烽烟四起的年代,这个年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灿若星河,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情怀,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书中的英雄文化,谋略文化,诗歌文化等等,足够我们研究,足够我们自豪。《草船借箭》中,有科学,又有谋略,有人性,从中我们可以汲取到很多营养。
语言运用
《草船借箭》中,最突出的就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实际上也是这本巨著最突出的一个亮点。
文章的开始,就是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语言描写。看似平常,仔细品味,却蕴含着文字背后两位聪明人的暗中较量,也暗含着两位聪明人的性格特点。在一攻一守之中,历史的帷幕缓缓拉开。
思维能力
如何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如何锻炼人自己面临问题处理的能力,本篇课文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本篇课文的课后题,就是一个很好思维练习题。人是如何思考的,课后的三个问题,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
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四个字,重要的是“情趣”两字。情趣,在文字中能让人产生一种美好的联想,让人浮想联翩。
在这个情境中,有静有动,有辽阔的背景,有藏在其中的人的行动,这一切,都能让人产生美好的想象。
课标告诉我们,我们要在语言运用中,综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可见,在语文学习中语言运用始终是一个核心要务。《三国演义》中,塑造了数不胜数的人物形象,这些历史人物,每个人的身份不同,他们的语言也不同,抓住人物的语言,就能清楚人物的形象,读懂文章的内涵,学会如何阅读《三国演义》。
第一板块 悟方法,读弦外之音
有些人说话,要品,要悟,要联系语言环境,来体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刘备一方代表着正义,诸葛亮更是千古完人。所以,周瑜在书中不自觉地就成了别有用心的人。
一开始,明知水上交战,弓箭是最好的武器,却明知故问。
诸葛亮心知肚明,却顺着周瑜的话茬。
周瑜以军令的形式,要求诸葛亮做到。
诸葛亮将计就计,显得胸有成竹。
周瑜知道10天难以完成,但不依不饶。
诸葛亮故意上套,说三天完成并立下军令状。
这一来一回,言锋之间,透漏着杀机,透露着计谋。人物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所以,我们读《草船借箭》不能只看表面文章,言语的背后,才是机关所在。
这个过程,要让孩子充分感悟,并做出明确引导。
第二板块 用方法,读懂弦外之音
当我们初步懂得了人物说话的弦外之音后,我们可以总结一些阅读策略:要联系全篇课文,要调动自己对历史人物的了解,要了解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要清楚人物的大致性格。当我们总结出这些方法之后,同时对人物形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之后,要用这些阅读策略,继续读懂人物语言的弦外之音。
“我可没逼他”这样的语言,在我们读完了前文以后,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再加上周瑜让军士们故意延迟,我们就会对前文有更深的理解。从而,我们也可以从鲁肃的话中,明显的感受到两人形象的区别。再往下看:
诸葛亮也不是好惹的,让鲁肃不要告诉周瑜,用心的孩子也能感觉到此时的诸葛亮也不是一个平凡之辈,这儿是一个留白可以让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展开对诸葛亮的评价,特别是抓住有个性的评价,比如说:周瑜和诸葛亮也是彼此彼此,半斤八两而已,说出这种理解,那就非常了不起了。此时,我们要鼓励孩子,依据文本,说出自己的理解,这也许是读好名著的好方法之一,也是实现深度阅读的好方法。
第三板块 总结阅读方法,继续阅读《三国演义》
当我们用这种方法,读懂了课文以后,同时获得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改变了我们固有的阅读思维方式。改变,就意味着不同的收获,继续阅读,学生的收获就会更大,就会在阅读中继续验证自己的思维方式。
周瑜打黄盖,一个经典的片段,几位演员担任不同的角色,说着不同的台词,有着不同性格特征,当我们读懂了人物语言的弦外之音后,名著的魅力,也许会真正的再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