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音乐 开幕式入场音乐
根据英国媒体报道,在女王去世的消息公布后,英国民众聚集在白金汉宫门前唱起了国歌,白金汉宫降下了半旗。大门张贴着女王去世的消息。而多个英国工会表示,他们将暂停就薪酬纠纷采取的罢工抗议活动,并就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向国家表示深切哀悼。
资深媒体人萨苏:
对于英国社会和英联邦来说,大英帝国失去了一个标志,原因是大英帝国时代最后留下来的遗产可能就是女王。
1
伊丽莎白二世在位70年,从26岁成为君主以来,她先后经历了16位英国首相,任命了15位英国首相,并会见了13位美国总统,她见证了大英帝国的兴衰,维持着王室的声誉,让君主制在英国继续延续了下来,并且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
英国女王,作为英国立宪君主制的一个载体,尤其是她作为英联邦的一个政治象征—英国女王无论是在维护英国国内的主权完整,包括在英联邦内部形成某种凝聚力,也包括对外代表英国的国家形象方面还是发挥了一些作用,而且一定程度上是难以替代的作用。
不同于普通儿童,年幼的伊丽莎白公主接受的是传统家庭教育,由伊顿公学副教务长教授宪政史、接受坎特伯雷大主教的神学指导、跟着母语家庭教师学习法语,还要学习文学和音乐,家庭教育之外,她也加入了女童军,从而与同龄女孩保持必要的社交。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
英国王室对于王室,家庭成员,尤其是作为排名靠前的王位继承人,它是有比较严格的一套宫廷式的教育,尤其是我们看到伊丽莎白本人,她年轻的时候接受的是比较严格,而且标准的英国贵族式的教育。
伊丽莎白公主的学业与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影响,二战期间,母亲伊丽莎白王后与父亲英王乔治六世成为了英国抗击法西斯的象征,尤其是伦敦大轰炸到来之时,尽管内阁建议她离开伦敦,或者把孩子送到加拿大去,但伊丽莎白王后公开表态:“我不走,孩子们就不走。我不会离开国王,而国王不会走。”
资深媒体人萨苏:
这样的话非常强烈地鼓励了英国军民抵抗入侵的意志。这个时候其实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就在旁边,所以她对母亲的言传身教,我相信是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战火中由青少年长大成人的伊丽莎白公主,不仅感受到父母在废墟、防空洞和演讲中表现出的决心与勇气,也亲自参与其中、履行王室成员的职责。
2
1952年2月6日,伊丽莎白公主与菲利普亲王访问肯尼亚期间,收到了乔治六世驾崩的消息,二人迅速赶回英国,父亲去世后,她继任了王位,那年,伊丽莎白公主26岁。1953 年 6 月她正式加冕,加冕仪式也首次通过电视转播。
加冕仪式之后,伊丽莎白二世所面对的,是与自己从小接受的传统与历史教育截然不同、秩序剧变的世界。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
对英国来说,面临着比较艰巨的战后重建,尤其是要维持大国地位的非常艰巨的考验。在这个阶段,实际上也是伊丽莎白继位以后的一个实习阶段,她需要去明确作为一个国王,她应该做什么。
伊丽莎白女王登基之时大英帝国已经开始瓦解,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原主要属地都已然转型成为英联邦框架下的独立主权国家,伊丽莎白女王实际上只是其中部分国家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资深媒体人萨苏:
英国的殖民地也在二战之后纷纷的离去,那么大英帝国应该说支离破碎。
中国社科院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晨:
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接位,其实要面临着英国国力下降,以及原有的殖民帝国解体的双重的危机。在这样的双重危机之下,她是顺势而为,接受世界大势的变化,强行逆流而上,力图改变时代的潮流,就成为她必须要做的一个选择。
去殖民化风潮的背后,不仅是英国相对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衰退,更是战后国际政治格局重塑、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社会思潮与观念的新变化等多重因素引发的前所未有的世界变局,对于年轻的女王来说,摆在面前的不仅是登基之后她要以平等的姿态访问英联邦其他国家,更是要履行她“终身服务于大英帝国”的承诺。
资深媒体人萨苏:
随着帝国的崩溃,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确实面临着和其他英国政治家共同的困扰,而她在这个时候能够帮助英国社会稳住,稳住这个基盘,然后让大家在基盘上面实现转变,应该说她对这个国家是有贡献的。
3
登基几年的时间,数百次的国事访问,不仅令伊丽莎白女王成为全世界出行最多的国家元首,更有效地维系了英国与不同制度、文化的国家,尤其是与众多前殖民地国家的良好关系,她的亲和力,甚至超越了英联邦的范围,很多国家对女王的来访热烈欢迎,甚至高呼“女王万岁”。
中国社科院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晨:
对于英联邦国家来说,他们对于英国的殖民遗产,现在就只剩下对于英国国王尊崇这样的一点。他们自愿认为自己是女王的臣民,这就成为英国联系其他英联邦国家的最重要的一个核心、一个纽带,女王也不辞辛苦会多次的访问这些国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
作为英国的国家元首,其实外交是她为英国服务的主要的功能,至少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领导人和民众对于伊丽莎白还是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
自1965年起,首相任期内更替时,伊丽莎白女王甚至不再参与主动任命继任者,从那以后,首相任内更迭完全由执政党内部选举决定成为惯例。
中国社科院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晨:
伊丽莎白女王的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她把不干政的原则,贯彻得非常的彻底。伊丽莎白女王看到了世界民主化的趋势,所以她也认为王室不宜再过多,甚至是有一点点的干政的行为,所以她毅然决然的将所有的权利其实都交给了人民。
1970年,女王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皇室之旅中,打破了几个世纪以来的王室传统,她没有站在人群远处挥手致意,而是近距离和人们互动,她身穿柠檬黄色连衣裙,头戴标志性的帽子拿着手提包,走过悉尼的街道上微笑着,问候当地普通市民,此举引发了轰动。那时,英国在经过二战的洗礼后正在走向衰落,人们急需看到一个和传统不同的女王形象,以此鼓励大家的士气。
资深媒体人萨苏:
英国王室对于过去这段历史也是在反思的。今后英国与其他的英联邦国家应该平等相待,应该能够在一个共同基础上推进整个英联邦朝前前进。
4
尽管这位年轻的女王在不断改变着英国和王室的印象,但是她依旧被一些人所批判,在外界看来,她观念保守,性情严肃,她从不在公众场合对国家政务发表意见,也从不会透露任何皇家隐私,在照相机面前,人们见到的永远是一个表情定格,不会出错的女王,那时,一些英国青年把她称为“冷血温莎”,甚至创作了攻击女王的歌曲和恶搞的绘画,但是不管舆论如何抨击,女王依旧恪守王室准则,不回应,不反击,然而,外界的不满,在戴安娜王妃事件后,达到了高潮。
作为英国女王,她知道,维持国家的稳定,维护王室的形象更为重要,她终究做出妥协、适应现代思潮,在白金汉宫降下半旗,并发表电视讲话、抚慰公众情绪,化解了史无前例的王室危机。
资深媒体人萨苏: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通过和黛安娜王妃的交往,了解到世界这些年轻人究竟是怎样的世界观,怎样的价值观,这一点对于此后和民众的相处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年龄的增长,伊丽莎白女王也告别了外界对王室传统、刻板的印象,2006年,一部关于伊丽莎白女王的自转式电影热映,民众发现,女王从曾经的“冷血温莎”,变成了一位不时展露笑容的可爱老人,她变的时尚起来,在不同的公众场合,穿着各种颜色的套装,有时尚杂志甚至还盘点了女王曾经穿过衣服的颜色,用组图拼出了彩虹的色板,除了多彩的服装,她还喜欢收集各种类型的帽子,她的帽子超过5000顶,造型各异,色彩丰富,而另一个被外界津津乐道的是女王养的柯基犬,从18岁至今,女王已经养过30多条柯基犬,每次出门,脚边总是跟着几只,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女王带着自己的柯基犬客串了宣传视频,在视频中,007来到白金汉宫拜见女王,并护送她登上直升机。
2021年4月,陪伴女王73年的菲利普亲王去世。在葬礼上,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女王独自落座,爱人离去,女王迟暮。
资深媒体人萨苏:
尽管两个人感情中间有很多坎坷,但是可以看到伊丽莎白女王对于丈夫的这份感情是很珍视的,以至于在自己丈夫去世的时候,她会躲在车中暗暗的流泪,是这样的一位很感性的女性。
5
根据英国著名调查与分析公司YouGov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数据,在英国社会最受欢迎的全球公众人物中,女王以75%的受欢迎度稳居第一,有媒体分析,女王去世后,后女王时代的君主制,乃至以此为核心的英联邦或许也将面临深刻的变化。
资深媒体人萨苏:
在英联邦的很多国家,他们表示一方面要效忠于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政府,另外一方面也要效忠于英国女王。当女王离去的时候王室变得更加孤立无助,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够被人们所接受。
中国社科院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晨:
英联邦国家之所以不脱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这位和蔼可亲的执政70年的老太太的存在。大家都认为这位老太太征服了他们的心,所以他们心甘情愿地成为英联邦的臣民,但是当老太太离去以后,查尔斯王储接任国王以后,这些国家他们的人民是否还愿意维系原有的对于英国王室的忠诚,就要打上一个问号。
“国不可一日无君”,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辞世当天,查尔斯王子继位成为查理三世国王,当然,今日英国的王,早已不像历史上权倾一时。逝世的两天前她任命国家新首相,满面笑意,开朗明媚。对于持守英国王室的职责和本分,伊丽莎白二世总是有很强的自控力,能带领王室历尽风波、依然享有民心与尊重,而这位被称为当代英国基石的君主去世后,英国、英联邦的维系之责,是否仍能被稳稳地担起?
制片人:何冀宁
编导:高宇
编辑:李唯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