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 铁杵磨成针的主人公
笔者最新在部编版的《语文》书上,读了一篇励志的文言文《铁杵成针》,故事的主角李白,还有这个故事情节,在中华大地上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笔者重温这篇文章,注意到一个细节,这个故事发生地在&34;眉州象耳山&34;下磨针溪水边,这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因为&34;眉州&34;可是大文豪苏东坡的老家,&34;诗仙&34;李白是如何和学霸&34;苏东坡&34;成为&34;邻居&34;的呢?
大家都知道李白的故乡在&34;四川江油&34;,在他自己的作品中从未提过&34;铁杵磨针&34;这个故事,也没有提到过少年时到&34;眉州&34;游学的经历,那诗仙&34;李白&34;是如何与大文豪苏东坡的老家&34;眉州&34;联系起来的呢?笔者慢慢分析给大家听。
《方舆胜览·眉州》:《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大白读书山中,末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34;欲作针。&34;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一、唐朝最耀眼的明星:&34;诗仙&34;李白!
李白才高八斗,为什么没有通过科举入仕呢?
科举制度始于唐朝,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诏书通告天下,士人可以&34;投碟自应&34;,也可以通过&34;自举自荐&34;方式报考。这标志着以自应考试为特点的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卒于公元762年,作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有&34;诗仙&34;的美名,得到了世人的认可!李白出生时,唐朝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制度,为什么他不参加科举考试入仕呢?笔者分析原因如下。
虽然唐朝科举制度对广大士子开放了大门,但唐律中对于能应考的士子资格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唐六典》规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不预,明确规定是罪人之子和商人之子是严禁参加科考的。
据学者研究发现,李白是由于家庭亦或自身的原因,不能通过科举的方式来入仕。一种说法:李白父亲是个商人;另一种说法:李白年轻时因杀人而被处以&34;流放&34;之罪,所以他也就失去了报名参考的资格。
虽然李白没有金榜题名,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在文学诗歌上创造的&34;前无古人后无来者&34;的伟大成就!
二、宋朝最耀眼的明星:&34;大文豪苏东坡&34;
苏轼生于公元1037年,卒于公元1101年,北宋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大文豪,号&34;东坡&34;。苏东坡与李白,一个是唐朝、一个是宋朝,两者之间相隔了300多年的五代十国分裂时期,他们两个是各自时代最耀眼的&34;明星&34;!
在&34;唐宋八大家&34;之中,眉州的&34;三苏&34;独占其三,而且是一门三父子,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他们分别为苏洵、苏轼和苏辙。两宋年间,眉州考中的进士共计800多人,有&34;进士之乡&34;的美称,&34;眉州&34;也成为中国第一座诗书城!
三、&34;铁杵磨成针&34;让李白和苏东坡成为了&34;邻居&34;!
南宋时期,王应麟编撰的《三字经》中有这样的描述:&34;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34;说得是苏轼的父亲苏洵从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如果他能够再早一些醒悟,说不定能够取得更大成就!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励志故事,广为流传。
另一则就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它最早见于南宋祝穆编撰的《方舆胜览·眉州》。只不过故事的主角变为了&34;诗仙&34;李白,&34;李白&34;因为在&34;眉州&34;看到了老婆婆&34;铁杵磨成针&34;,所以才幡然醒悟,立志发奋读书,之后才成就了&34;诗仙&34;的美名!
这个故事借助了&34;诗仙李白&34;的明星效应,加上出了&34;大文豪苏东坡&34;的&34;眉州&34;,南宋的祝穆巧妙的杜撰了这个故事,它借用了两大&34;明星&34;效应,成功炒作了自己的文学作品,取得了巨大成功,一经推出,就广为流传,为后世留下了一段美谈!
&34;铁杵磨成针&34;的故事,经过笔者的分析,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应该清楚的知道,这只是一个&34;完美&34;的寓言故事!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学会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这也是这个故事能够历经千年,依然广为流传的原因!
中国上下五千年,老祖宗为我们留下了数之不尽的精神宝藏,像&34;刻舟求剑&34;、&34;守株待兔&34;和&34;叶公好龙&34;等等,浅显易懂的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能明白古人的智慧!&34;铁杵磨成针&34;这个&34;完美无暇&34;的故事!我愿意继续把它继续讲给下一代的孩子们听,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愿意吗?
(本文系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果喜欢本文,请关注和点赞,有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