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是什么意思 低迷状态啥意思

时间:2023-04-26 08:35/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9028 评论:0

人在职场飘,怎能不挨刀?奋斗的历程中,人们免不了要遭受一些挫折和打击,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不妨学学毛主席。

毛主席的职场生涯尤其显得波澜壮阔,惊险刺激。而毛泽东在面对这些打击和挫折的时候,他的“三不三勤”心法,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第一次,离开中央政治局核心。

毛泽东是在中共三大的时候,进入中共领导核心层的,那时候的毛泽东刚好30岁。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久,中共五大在武昌召开,会期从4月27日到5月9日,大会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没有具体的优化措施。

那时候的毛泽东已经和陈独秀想不到一块了,毛泽东向大会提出了一个农民运动的决议案,也被陈独秀否决了,不予提交大会讨论。

在随后的选举中,毛泽东并没有当选执行委员,这是勉强给了一个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的职位,离开了核心层。三大的时候,毛泽东取代了张国焘,而五大的时候,张国焘又取代了毛泽东。

面对第一次职场低谷,毛泽东是怎么应对的呢?

来看看他接下来的日程5月9日,就和邓演达、谭平山等人就土地问题,一起草拟了7个决议草案,联名向国民党中央执委打报告。5月14日,他把农讲所的学生临时编成一支中央独立师,剿清麻城土匪。马日事变之后,他接待逃亡的湖南工农干部,鼓励大家“回到原来的岗位,恢复工作,拿起武器。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坚决与敌人作斗争,武装保卫革命!”随后,以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委会常委的名义,向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农协,连续发出四个训令,鼓励斗争。

6月24日,中央决定成立新的湖南省委,让毛泽东去当书记。毛泽东二话不说,立即赶赴长沙开展工作。他主持研究制定了《中共湖南省委目前的工作计划》,就是在这个计划里,毛泽东提出了保存工农武装的三种方法,其中就有“上山”一条。

毛泽东在湖南还没待够10天,中央又来电要他赶到武汉开会。毛泽东立马奔赴武汉,并在7月4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上山武装斗争”的思路,并开始着手筹备秋收起义。

你看,自从四月底被排挤以来,毛泽东无暇顾及个人得失,一举一动,全都是在为中国革命奔波,一思一虑,也全都是在为中国革命谋划。中央有什么需要他干的工作,二话不说就冲上前去。而且,还不是盲目执行,而是带着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武装上山”的斗争思路。

正是毛泽东的不计小节、顾全大局、谋事在前,这才有了9月秋收起义受挫之后,起义部队立即开赴井冈山、开辟新天地的正确选择。

第二次,中央候补委员职务也没了,只能去当师长。

别看现在秋收起义被赋予了重大历史意义,但在当时,毛泽东“上山”的举动,被中央视为逃跑主义。一边毛泽东在辗转游击,一边中央却在准备给他处分。

1927年11月,瞿秋白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印发了一份《政治纪律决议案》,决议案批评毛泽东的秋收起义,“完全违背中央策略”,并据此撤销了毛泽东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湖南省委委员的职务。

几个月前是组织调整,而这次是纪律处分了,这应该是毛泽东所受的第一个正式处分了。

但是,由于山川隔阻,传达会议精神的中共湘南特委代表周鲁,直到1928年3月才来到了井冈山。

这个周鲁,还真有点“鲁莽”。当时,为安全起见,周鲁并没有携带正式文件,而是记在脑子里。哪成想,这家伙没记清楚。面对井冈山一众人,他宣布中央处分决定竟然是——开除党籍,改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

这下把大家都惊住了,怎么这么重的处分?

面对撤职加开除党籍的打击,毛泽东怎么办?

毛泽东也很意外,不过很快就平静下来。当会后,大家都来劝慰毛泽东的时候,毛泽东坦然地说——撤了我的职务,还开除党籍,也不打紧嘛!总不至于不让我革命,我们还要在井冈山干下去。

让他当师长,他就干脆干干脆脆去当师长,丝毫没有觉得掉价难堪。在第一师向指战员讲话时,毛泽东说——带兵打仗的事,大家都没有学过。可是中国有句俗话,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大家群策群力,不愁打不好仗!

听,毛泽东的讲话,丝毫不带个人情绪,满满的都是昂扬斗志,都是正能量。

那个周鲁还在贯彻中央精神呢,命令毛泽东把部队开到湘南,配合湘南暴动。毛泽东深知湘南一带敌人兵力雄厚,不能硬拼。也没有直接硬抗周鲁,而是策略地执行命令,没有直接开往湘南,先到酃县借机停了下来,一面在酃县搞土改试点,一面派毛泽覃去湘南联络朱德,最大限度的保存了革命力量,也为随后接应朱德上井冈山赢得先机。

也正是在酃县驻军的时候,中央正式文件来了,毛泽东一看,并没有“开除党籍”,不禁长舒了一口气。这场乌龙案了结。不久,毛泽东就任前委书记,再次掌握军权。

第三次,失去前委书记职位。

时间来到1929年。

这一年,有一个叫刘安恭的人,受中央派遣来到井冈山,对红四军的工作指手画脚。当时,毛泽东带部队刚刚一年多,上下磨合得还不太默契,很多人对毛泽东稍显霸道的作风不太适应。刘安恭到井冈山后,不仅发现毛泽东的思路和共产国际格格不入,也发觉部队里还有不少对毛泽东的杂音存在。

他利用这种杂音,处处强调共产国际的指示,在红四军中造成很大的思想混乱,甚至影响到了朱德和陈毅。

结果,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七大召开改选时,毛泽东居然落选了,陈毅代替了毛泽东前委书记的位置。

这一次,毛泽东被派往闽西,被迫离开了红四军,到上杭县蛟洋去做地方工作。当时,连马都被扣留了。几十年后,和毛泽东一起到蛟洋的江华回忆说——那时候我们一行人,真有点灰溜溜的样子。

被自己的部队选掉了,毛泽东什么反应?

他没有抱怨,没有垂头丧气。

到蛟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出席并指导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临近会期,毛泽东发现,大会准备得不够充分。毛泽东从来不干准备不充分的事,特别是这种统一思想、发动群众的大会。于是,毛泽东叫停大会,让参会代表回原地。干啥?调查研究!针对代表大会的议题深入调查,征求群众意见。

搞了几天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听了他们的汇报,感觉达到开会要求了,这才兴致高昂地组织了十天的大会。那股认真劲儿,绝对看不出他是刚刚遭贬的干部。

在大洋坝,他带病参加纪念南昌起义两周年大会,听汇报,作动员。后来又得了疟疾,仍然抱病坚持工作,指导闽西军民开展反会剿斗争。当然,他绝忘不了趁此机会搞他的土改试验。

毛泽东在永定金丰大山养病期间,住着一个十平方的小屋,大量的时间是读书看报、批阅战场情报、查看军事地图、拟定作战方案。这个小屋,既像战地指挥所,又像文房书室。毛泽东亲笔在一块木板上题写“饶丰书房”,挂在门口。

当朱德、陈毅赶来蛟洋,请教如何应对第一次会剿的时候,毛泽东积极地建言献策。

更多时候,毛泽东在这间小屋里,指挥着红四军的第一、第四两个纵队,在上杭、永定、龙岩三县,打游击,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有力地支援了中央苏区反会剿斗争。

9月下旬,当红四军八大召开的时候,毛泽东收到了参会通知。他不顾疾病缠身,躺在担架上赶去开会,但赶到会场的时候,大会已经闭幕。大家见他身体虚弱,浑身浮肿,劝他继续养病。毛泽东对党的事业如此牵挂,毫不以自己的身体为意。

所幸,久病的毛泽东,终于等来了中央“九月来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恢复了毛泽东前委书记的职务,一举扫除阴霾。

就在这次一落一起之间,毛泽东没有虚度光阴,他对部队和党的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一回到部队,就把他的思考梳理成文,拿到古田会议上讨论通过。这就是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2万多字,8个章节,上至部队首脑应遵循的原则、带兵方法,下至伙夫的职责,都有详细规定,这个决议奠定了党和军队建设的政治基础,让毛泽东在部队中的威信迅速提升。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反思中央脱离实际的错误,写出了另一个名篇《反对本本主义》,同样振聋发聩。

第四次,解除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和总政治委员职务。

红军三次反围剿胜利之后,日本突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形势变化,让中共领导层在红军的发展方向上,又产生了分歧。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人士再次在中央取得地位,他们认为,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证明红军已经很强大,脱离实际地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宣称红军不要休整,要一直进攻,乘胜夺取中心城市,扩大战果,实现革命在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

头脑清醒的毛泽东,当然坚决反对,又和中央杠上了。毛泽东要红军抓紧休整,要从容不迫地“打土围子”。用毛泽东的话说——要把打中心城市放在脑后,或者说放在屁股后。

争论间,临时中央派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三人团”来到中央苏区,当然不是来给毛泽东唱赞歌的。

1931年11月1日到5日,中央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也就是赣南会议。毛泽东是以苏区代理书记职务参会的。

会上给毛泽东扣了三顶大帽子:一是狭隘经验论;二是富农路线;三是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

这是一次集中火力,针对毛泽东的批判。

11月25日,中央代表团主持取消了红军第一方面军的总司令、总政委职务设置,成立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革军委),毛泽东由总政委变成了中革军委委员,实际上被中革军委架空,再次失去军权。

但是,由于毛泽东的崇高威望,两天后,在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毛主席”的称号也从此叫响。

面对第四次打击,毛泽东厌倦了吗?

不让抓军队,毛泽东就认真履行苏维埃政府主席的职责,踏踏实实地搞政府工作。毛泽东潜心研究税法、婚姻法、苏区报告制度、镇反司法程序,这边发动荒山植树运动,那边指导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万人起义,并成功把这帮人改造成战斗力极强的红五军团

当中央指示红军攻打赣州时,作为军委委员的毛泽东,提出不打赣州打漳州的建议,可惜没人听,最终没能阻止红军攻打赣州。毛泽东只得告假休养。

直到赣州失利,红三军团面临被围歼的危险,中革军委电邀毛泽东暂停休养,赶赴前线参加决策。毛泽东立刻下山,冒雨回到瑞金。提出大胆起用投诚不久的红五军团,解了红三军团之围。随后一系列神操作,攻占龙岩、漳州,逆转战局。

在接下来的一次次战斗中,毛泽东的灵活战术建议,使得红军逐渐掌握主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周恩来和朱德等人的力挺下,终于在8月8日,中革军委不得不任命毛泽东为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

毛泽东重新对军队有了发言权。

第五次,刚刚得到的总政治委员又丢了。

毛泽东重新掌握军权没多久,又和中央局的战略思路起了冲突。

当时,国民党已经积极筹备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中央局致电周恩来,不同意毛泽东在东韶、水口、洛水一带集结,要求他们离开苏区,攻打永丰。毛泽东不同意这样的军事冒险,开始反复通过电报和中央局争论。同时,也紧锣密鼓在宜黄、乐安、南丰之间布置战场,为第四次反围剿作充分准备。

中央局认为这是“极危险的布置”“是不能容许的”,在10月上旬,在江西宁都召开中央局全体会议,史称“宁都会议”。会上,对毛泽东再次进行了严厉批评和指责。把毛泽东“不同意攻打赣州”,定性为“对夺取中心城市方针的消极怠工,是纯粹防御路线”,把毛泽东的“诱敌深入”,定性为“专去等待敌人进攻的右倾主要危险”。

中央局还要求毛泽东回后方,继续负责政府工作。周恩来力争让毛泽东留下,提出两个方案:一是由周恩来负主持战争全责,毛泽东留前方助理。二是由毛泽东负指挥战争全责,周恩来负责监督执行。

但是,毛泽东看到中央局多数人对自己并不信任,坚决不同意由他“负指挥战争全责”。

最终,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仍留前方助理”的意见,同时批准毛泽东“暂时请病假,必要时到前方”。

随后,中央局免去毛泽东的总政治委员职务,由周恩来兼任。毛泽东被再次剥夺了军权,这距离上次回归仅仅过去两个月,而这次会议,让毛泽东再次回归之路尤其漫长曲折,也让中国革命走过了一条尤其漫长曲折的道路。

面对时间最长的一次职场低谷,毛泽东如何忍耐?

这是对毛泽东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对中国革命的一次严峻考验。

毛泽东的反应,和前几次遭受打击时没有丝毫变化,还是以大局为重,以革命为重。

毛泽东在宁都会议上请病假,并不是装腔作势,而是真病了。但即使抱病在身,临行前,毛泽东还是对前来送别的周恩来说——前方军事急需,何时电召何时来

在长汀福音医院休养的毛泽东,怎么能静下心来,他时时刻刻在关注着前方战事。他在同样在医院里养病的周以栗、陈正人、罗明等人,几乎天天在一起聚谈,讨论交流。一有机会,他就会向周围同志传播正确理念。

比如,罗明当时是福建省委代理书记。毛泽东和罗明交谈时,就向他毫无保留地传授了三次反围剿胜利的经验,并告诉罗明,福建和江西的情况相同,应该在上杭、永定、龙岩老区开展游击战,牵制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和陈济棠部,以配合主力红军的运动战,对敌人各个击破。罗明深受启发,出院就按毛泽东的意见落实。

养病养了四个月之后,到1932年2月,毛泽东又接到命令,要他回到瑞金主持临时中央政府工作,因为反围剿需要一个坚强的政府。毛泽东二话没说,立刻回到瑞金,迅速进入角色。

他从人民委员会机构建设入手,解决各部散乱问题。他和项英一同发布告群众书,号召苏区群众,加紧春耕,并集资成立消费合作社,有组织的贩卖土产,回购油盐洋布,打破封锁。

同时,毛泽东还注重教育、土地、经济等各项工作制度的建立,把政府工作打理得有模有样,风生水起。为第四次反围剿,建设了一个坚实的大后方。

由于前方周恩来、朱德顶住压力,仍旧贯彻毛泽东的战略方针,再加上毛泽东后方建设稳固,第四次反围剿,再次取得胜利。但是,毛泽东的回归之路还很长。

被排斥在党和红军领导之外的毛泽东,一边认真地做好苏区政府经济工作,一边调查研究,读书充电。他从漳州以及其他地方搜集来大量书籍,把有关马恩列斯的书统统找了出来,差不多整天埋在书里苦读。用毛泽东的话说——扎扎实实下功夫,硬是读了两年书。

后来毛泽东写成的《矛盾论》、《实践论》两个名篇,雏形都是在这两年的研读过程中形成的。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在长征路上,毛泽东特意让人把他和张闻天、王稼祥分在一组,一路上不停地和他们俩沟通,一同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行深入地反思。再加上,长征路上,大家再一次看到了毛泽东对国际国内形势、对战局的高瞻远瞩和深刻把握,看到了毛泽东一次次正确的选择让红军逐渐掌握主动。

毛泽东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纵横捭阖的实力、沟通团结的能力,逐渐让绝大多数人接受了他的战略思想,和他站到了一起。最终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王者归来,再次掌握了红军的指挥权。中国革命自此最终选择了毛泽东,走上了胜利之路。

总结毛主席的应对方法。

从毛泽东对自己五次职场低谷的反应可以看出,毛泽东坚持了“三不三勤”的方法。

“三不”就是不抱怨、不挑拣、不放弃。

第一不抱怨:毛泽东每次面对打击的时候,心态很稳,从不大发牢骚,抱怨这个那个。他知道,抱怨没用,徒增烦恼。

第二不挑拣:毛泽东对重新分配的工作,不挑三拣四,组织上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让我当师长,就去当师长。让我抓政府工作,我就去抓政府工作。而且,干就干出个样子。

第三不放弃:毛泽东深深知道自己的使命所在,对心中的理想从不放弃。所以,他始终关注革命进程,关注前方战局,一旦组织需要,立马挺身而出。

“三勤”,就是勤调研、勤充电、勤沟通。

首先是勤调研:毛泽东最注重调查研究,每次接到新的工作,第一项就是先进行调查研究。他把每一次打击都当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好机会,让他和他深爱的土地、深爱的群众离得更近。

其次是勤充电:每一次赋闲,对毛泽东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时间,毛泽东在低谷期遍学马列原著,完善了思想体系,诞生了一篇篇惊世骇俗的大文章。

第三是勤沟通:要想从谷底跃起来,离不开周围人的支持。一次次打击,给毛泽东扣得帽子越来越大,所谓错误越来越多。毛泽东必须下功夫让更多人知道,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没有捷径,只有不停地沟通。你看毛泽东和张闻天、王稼祥的沟通,硬是让反对派变成了拥护者,这种能力,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

毛主席的思想法宝还很多,我们有必要细心挖掘,总结提炼,为我们的工作和人生提供借鉴和指引。

你觉得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