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光向日金鳞开 甲光向日金鳞开猜生肖
众所周知,王安石是诗词界有名的“杠精”,不仅写诗喜欢和前人唱反调,还喜欢反驳前人诗句中的用语。
例如晚唐诗人王驾有诗云“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可王安石却偏偏将人家的诗改为“雨来未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对于他的这一改动,明人胡震亨说他是“点金成铁”。
王驾是三流小诗人,所以这一改动影响倒不大,甚至有人还因此认为这首诗是王安石的作品。
最具争议的一次是他评价李贺的一句诗“甲光向日金鳞开”。
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是儿言不相副也。方黑云如此,安待向日之甲光乎?”
这句评论一出,就遭到了后人的群嘲。
杨慎在《升庵诗话》中就曾毫不留情地嘲笑他是“宋老头巾不知诗”。
薛雪的《一瓢诗话》也是力挺李贺,痛批王安石,“李奉礼‘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阵前实事,千古妙语。王荆公訾之,岂疑其黑云、甲光不相属耶?儒者不知兵,乃一大患。”
不得不说,王安石此次是真的踢到了铁板,因为李贺的这首诗太经典,后人无数后人盛赞此诗。
这首诗名为《雁门太守行》,是李贺唯一入选初中课本的一首诗,色彩浓烈,堪称“千古绝唱”。
这是李贺的代表作,关于这首诗还有个小故事。
传闻李贺曾拿着自己的作品集去拜访当时的文坛大佬韩愈,韩愈当时忙碌了一天,正准备休息,接到下人呈上来的诗文,本只是想着走个过场,权当消遣,但当他翻开第一首诗时,就惊呆了,赶紧重新整顿衣冠,命人迎之。
而这首令韩愈惊艳的诗作就是《雁门太守行》。
这是一首关于战争的诗歌,战斗场面,边塞风光、将士风采,全都描绘得如在目前,令人惊叹。
李贺从未上过战场,却能写出如此震撼人心的诗句,足见他的才华有多惊艳了。
诗歌首联是写景,也是叙事,淋漓尽致地渲染了那种兵临城下,十万火急的紧张氛围。
“黑云压城”,不仅是描写天气,更是突出了敌军的来势汹汹,尤其是一个“压”字,将形势之紧迫写到了极致。
而“甲光向日”一句也是一语双关,表面写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将士们的盔甲上,更深层次的是在突出将士英勇无惧,势要拨云见日的高昂士气。
接着颔联两句从听觉和视觉方面,进一步渲染战争之悲壮。
绵绵不绝的号角声,回荡在秋日的夜空中;将士们的鲜血混着泥土,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
原本秋夜就够萧瑟,配上这响彻天地的号角声,满目的血红,可想而知战斗场面是有多激烈悲壮了。
颈联画面一转,来到了易水边,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地点,燕太子曾在此送别了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所以诗人这一句既是写实,也是借荆轲的典故来歌颂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最后一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同样是运用了典故。
战国时期的燕昭王听从谋士郭隗的建议,高筑黄金台,由此招揽了乐毅、剧辛等人,原本内忧外患、满目疮痍的燕国开始逐渐走上了强国之路。
后来很多渴望一展抱负却壮志难酬的文人都曾登上黄金台,例如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而李贺这里的“报君黄金台上意”,除了突出将士们英勇无畏的壮志豪情,同时也是表明自己想要报效朝廷的决心,一语双关。
一般来说,边塞诗,无论是描写风光,还是描写战斗场面的,都不会用太鲜明的色彩,但是李贺的这首诗不一样,出现了大量色彩浓烈的词,黑、金、紫、红、黄,色彩之艳丽,画风之浓烈,令人惊叹。
这些颜色词从视觉上,将战斗场面描绘得如在目前,令人身临其境。
后人对此诗的评价极高,所以也就能理解为何王安石质疑这首诗,会遭到群嘲了。
不知你怎么评价李贺这首诗?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就点个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