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土当年万户侯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秋天越来越深了。在许多人的眼中,秋天是忧愁的代名词。
草木黄了,树叶落了,秋风瑟瑟,秋雨淅淅,秋夜耿耿,寒凉辗转得人无法成眠。
然而,在毛泽东的笔下,秋天却总是寥廓的、苍茫的、豪迈的。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他的词,也像他的人一般,气势可鲸吞日月,胸襟可涵容古今,尽显一代伟人风范。
而他写的最大气磅礴的一首秋词,则莫过于这首《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约写于1925年,当时正是革命运动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随着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这年的二月,毛泽东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在长沙逗留期间,他重游橘子洲,面对着湘江上动人的秋景,挥毫写下了这首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诗词开头,交代时间、背景。
在这寒凉的深秋,词人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那滚滚湘江,日夜不息,向北奔流。
接下来,一个“看”字引领下文。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词人远远望去,但见满山红叶,浓烈如火,在秋风中摇曳生姿。满江秋水澄澈碧绿,江面之上,是千帆欲渡、百舸争流。
他抬头去望,雄鹰在长空中自在翱翔;他低头去看,鱼儿在水中欢快畅游。
在毛泽东的笔下,宇宙万物都是那样的蓬勃舒展、自在丰盈。便在这时,他发出了那如黄钟大吕一般撼天动地的叩问: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广阔无垠的大地呀,究竟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那么,词人是真的想要得到一个回答吗?
不,因着这个问题,词人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于是,自然地引出了下阕: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就在这橘子洲头,词人曾和革命战友们并肩携手,走过那段最峥嵘的岁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词人回忆往昔,那时的我们正当青春年少,心中有意气,胸中有才华。面对着这大好河山,我们常常聚集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些激浊扬清的文字。
而那些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在我们的眼中,也不过如粪土。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船儿行进都很困难,可我们却丝毫不惧,反而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
写到这里,不由想到了毛泽东那句有名的格言: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毛泽东的这种“斗”,绝非为了一己私欲的好勇斗狠,而是洋溢着无穷乐观的革命精神,是一种永不屈服的人生境界,更是一种掌控自我命运的自信与胆识。
而结尾的这一句词,也由此对上阙“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作出了回答:
主宰大地命运沉浮的,既非虚无缥缈的上天,也非骄奢淫逸、残暴不仁的军阀统治者,而是我们这些以天下为己任,敢于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势要造出个新天地的革命青年啊!
整首词,以寥廓而豪迈的秋景为背景,有少年人的意气风发,有战士的顽强气魄,有英雄的自信与斗志,有对自由的讴歌,更有对革命前途的无比自信。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