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教和基督教 犹太教对基督教的影响
犹太教起源于何时?
很多人会问:犹太教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吗?答案很明显:当然不是。
这一点在专家学者对于人类进化的描述之中已经有所证明,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认为犹太教最古老的宗教了。大约在古石器时代,从那个时代人们他们画在岩洞里的壁画、他们埋葬死者的方式中我们能看出来当时已经存在宗教信仰,并且存在有定期旅行的宗教仪式。
但也许大多数的人宁愿相信《圣经》的描述。所以这种情况下,就要看你对“犹太教”的界定了。一般认知上,亚伯拉罕被视为犹太民族的祖先,因此,你认为亚伯拉罕信仰的宗教就是犹太教吗?还是当摩西在西奈山上领受十诫,这才算是犹太教的开端吗?又或是要等后来希伯来圣经(《旧约》)成书之后,才算是有了犹太教?但是,无论以何时作为犹太教起源,都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现如今所认定的犹太教,在许多方面都与以《圣经》为本的这个宗教存在差异。比如,犹太人并不是按字面意思相信“以眼还眼”;尽管希伯来圣经中并没有关于生死的明确内容,犹太人的传统还是非常赞成“死后复活”的观点。所以,声称我们今天所知的犹太人的宗教有三四千年之久,这可能是一个错误的观点。
因此,我们可以说的只能是犹太人的宗教之根——《圣经》中最早产生的部分,才有三四千年那么古老。
犹太教与基督教源自何处?
约瑟是犹太祭司马塔赛阿斯的儿子,但是被后世更为熟知的是他的另一个身份,即古罗马帝国的战士和历史学家弗莱维厄斯约瑟夫。在公元1世纪50年代,约瑟夫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时他就为了个人的精神追求来到以色列。在他生命的后期,他在罗马处于皇帝的恩宠之下,在自传《犹太古史》这部巨著中记录了自己的经历。
按照约瑟夫的说法,大约在公元1世纪,犹太教徒分成四个派别,或称“哲学派别”:
法利赛派:法利赛派与他联系最紧密,他声称该派教徒生活朴素,严守理性。他们尊重长者,相信神佑、意志自由与个人不朽;他们引导民众祷告、献祭,深受民众爱戴。
撒都该派:撒都该派不承认死后复活,只遵守写在经书中的明确教义。
艾赛尼派:艾赛尼派,许多学者都是通过《死海古卷》才了解到的一个教派,主张一切都归于上帝,传播灵魂不朽论。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生活方式上恪守美德,为保持极度洁净而远离耶路撒冷圣殿中的献祭活动,财产共享;他们不结婚,不蓄奴仆。约瑟夫声称自己曾师从一位名叫巴努斯的艾赛尼派教徒三年,巴努斯“居于沙漠,只穿树叶,只吃野生的食物”。
狂热派:狂热派,约瑟夫与之没有联系;该派与法利赛派在很,多方面都有一致见解,只不过,他们只遵守上帝的规约,舍此之外,时刻准备为自由而死。
当时还有为数不少的神秘教派,他们声称掌握了通往“天国宫殿”的密传心法,以及接近上帝的途径。也有天启异象派,他们称颂上帝的审判和世界末日的来临。在少年约瑟夫开始精神追求的时代,必然存在一些追随耶稣的团体,尽管这些团体似乎没有引起约瑟夫的关注。除各种犹太教派之外,还有异教和一些“神秘”教派组织遍布古罗马帝国境内,拜火教盛行于东方国家。约瑟夫对此几无兴趣,但他显然通晓那个时代的希腊文化,尤其是希腊历史和哲学。
这样看来,公元50年基督教依然还是一个不起眼的犹太教支系,而犹太教本身在古罗马帝国境内也不过是个少数人信仰的教派。凭借历史的后见之明,我们知道,追随耶稣的小宗教团体脱离“父亲”即犹太教,在几个世纪内就代替了古老的异教崇拜,成为统治欧洲的重要宗教信仰,法利赛派“哲学”则演变为拉比犹太教,并且,自公元7世纪起,伊斯兰教秉持了与犹太教相似的神学观和社会观,并将其传播到亚非的大部分地区。
犹太教和基督教分裂原因
为什么耶稣的追随者会最终脱离他们的犹太教友?为什么宜扬爱邻人的两个宗教之间开始相互仇恨?上溯到某个时间点,也许是公元1世纪中期,即耶稣之后的一代,犹太教和基督教之间并没有分界线。实际上,耶稣本人从不认为自己所传的宗教不是犹太教。那么,这两个宗教为什么会走向分裂,变得虽然紧密相关,但是各自独立?个中原因,犹太教有传统的解释,基督教也有。
犹太教的传统解释:犹太教是一个古老的宗教,是上帝在西奈山授予摩西的,犹太人一成不变地坚守至今。公元1世纪的某个时期,由耶稣创始、保罗追随,建立了一种新的宗教,从犹太教剽窃了重要的篇章,捐弃十诫,掺杂进一些稀奇古怪、 荒谬不稽的观点,例如声称耶稣就是弥赛亚,甚至是上帝的“化身”。
基督教的传统解释:犹太教是一个古老的宗教,是上帝在西奈山授子摩西的,由犹太人谨守至今。公元1世纪的某个时期,耶稣到来,“完善了”这一宗教,并予以身体力行。不幸的是,犹太教徒没有感念耶稣之德,仍顽固地死守过时的宗教形式。
这两种解释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承认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每种宗教都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点上羽翼丰满地从天而降(或者说创立),一个是在摩西时代,另一个是在耶稣时代。二者的分歧点在于对第二件事的评价以及第二件事与第一件事的关系上。但是,二者都承认,犹太教是“母亲”,基督教是“女儿”,虽然在犹太教看来,基督教是迷途的女儿。
学界的看法是,两种解释都太过离谱。犹太教大约到公元前1400年前后的某一天才算瓜熟蒂落,公元30年左右耶稣甚至是一代之后的保罗才公开传播基督教义,或者说才有成熟教会里的那种训示。两种宗教都经历了数世纪的发展之后,其经书、宗教惯例及信仰才获得了“传统”的形式。二者随着环境和观点的变化而共存、发展,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实际上,犹太教和基督教甚至在今天还一如既往地凭借现代知识积极地重构自身,完善道德观念,重新理解世界上的问题。看似有些怪异的是,拉比犹太教的《塔木德》以及其他的立教经文,实际上比基督教的立教经文《福音书》成书时间更晚。
根据《新约使徒行传》第15章记载,大约在公元50年和60年之间,刚刚组成的基督教派的领导者之间发生了异常激烈的对峙。保罗曾一直强烈反对追随耶稣的教徒,此时,他已经在前往大马士革的途中经历过著名的异象,加入了原本被他蔑视的教派之中。他与朋友巴拿巴一起从叙利亚的安条克回来,游说耶路撒冷教会领袖支持他的主张,即皈依基督教的外邦人不必行割礼,不必遵守“摩西的律法”。
保罗的观点在耶路撒冷的会议上引起了激烈讨论。保罗和彼得认为, 放松摩西律法的严格要求能让外邦人更容易皈依基督教,会议上的其他人则认为,完全服从律法的规定至关重要。最终,耶稣的兄弟雅各提出,不应该给外邦人太重的负担,但至少应该要求外邦人“禁戒被偶像玷污的食品、禁绝奸淫,禁食勒死的牲畜,禁食血”(《使徒行传》,15:20);按《新约》的描述,这个折衷办法被接受、写入信中,发往安条克、叙利亚与西利西亚等地。
但是,我们从别处读到,这一折衷方案并没有让各方都接受。一方面,保罗自己反复声明“摩西的律法”(其中包括禁食勒死的牲畜及其他禁戒)过时了;另一方面,那些严格奉行“摩西的律法”的“犹太基督教徒”(也许雅各就是其中一员),他们曾一度辉煌过,虽说也被保罗派基督教徒边缘化,但他们独特的本色还是延续了数世纪之久。
我们只能根据他们关于耶路撒冷会议的记载来进行推测,因为是保罗的门徒撰写了《新约》,并以此为据形成了后来的基督教。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也以同样的方式赋予胜利者对事件所作的阐释以正当性。不管耶路撒冷会议的真相如何,《使徒行传》的记载突出了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走向分裂的一些因素。显然,分歧点在于《托拉》中的某些律法是不是还有适用性。这不仅仅是有关教义的纷争,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分裂。
综论
一个民族,或者说一个宗教社团,往往通过法律、习俗以及宗教仪式表现其身份特质。小的分歧或者个体的背弃有时可以包容,然而,集体放弃律法就可能被视为对身份的拒斥。
没有人能确切地了解到,在最初的几个世纪里,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神职人员在何种程度上有过直接的接触,或者对彼此的著述有过第一手的了解。基督教殉教者查斯丁在公元140年至170年间活跃于罗马,他写过一篇《与犹太人德理夫的对话》,其要旨就是,记录与一个犹太教贤达的争论;学者们努力研究这篇对话,但是很难将德理夫的观点与已知的犹太教原始资料中的观点等同起来。
公元3世纪,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神职人员肯定有过接触,或者是在巴勒斯坦的凯撒里亚这样的地方,因为那里既有犹太教社区,也有基督教社区(见文本框里的内容) ;或者是在叙利亚的安条克,圣约翰·克里索斯托于公元4世纪在那里宜扬其反犹立场,抨击犹太教,也许他是担心基督教徒被吸引到犹太会堂里。
当然,也有些个人“改变立场”皈依基督教或犹太教,有些妇女试图调停两种观点,但她们的贡献没有记载下来。以早期的基督教和犹太教对待彼此的态度来评判这两种宗教,这不太公道,因为任何一方都没有把这种态度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至今,互不信任、互有敌意遗留下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只是到了近代,基督教徒才开始承认他们信仰中的这个阴暗面及其给犹太人造成的惨剧和苦难。而后,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对话才打开大门,走向和解之路,基督教也修正了针对犹太人和犹太教的传统态度和神学思想,尽管两教对话的基础早就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