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第是什么意思 门第有标准么意思吗

时间:2023-04-26 15:49/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254 评论:0

“信则有,不信则无。”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很多时候,面对民间流传的俗语,大家普遍的态度都是如此。但实际上,很多俗语虽然看似是十分的荒谬,但是其中也是包含着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有这样的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俗话:“一户开两门,人财都难存”。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想要了解这句话的内涵还是要从“两门”入手,那就让我们结合史料一探究竟。

“两门”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两门”。因此就让我们先从“两门”的含义入手。“两门”并不是房子中普通的门,而是特指房屋中的大门。在古代人们都是住在平房里面的,而且家中一般还会有一个院子。所以为了日常起居的方便,有时人们会在在院子中开设一个大门,在厅堂中也设置一个大门,而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一户两门”。

这时候再来看“一户开两门”,意思就明了了很多,其内涵就是指:一户人家的房子中,厅堂和院子的都开设了两个大门。虽然看似在厅堂和院子中各设一个大门使得人们的生活更为便利,但在古人眼中这种设计却是不好的象征。所以才有了后半句“人财都难存”。

“两门”中的风水学问

那为什么说这种“家中有两门”的设计是不祥的呢?这还要从古人的以前的思想观念说起。古代在建造房屋的时候都要依据风水学说,古人相信只有家中的风水好才能够人丁兴旺,财运滚滚。因此,在建造房屋的时候不管是房子的选址,还是风向,或者再细致到家具的摆放等等各个方面都是十分有讲究的。而在风水学说之中,尤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家中“大门”的设计。

房屋的大门是打开房子的出口,连通了外界和屋内,所以在风水学说中,大门设计的好坏是会关系到家中的好运和财运。正是由于此,在风水学中一般不建议家中设置过多的大门,因为这样会导致家中的财气和好运向外过多流失。而且除了财气外流,大门过多也意味着家中的人口会外流,家中难以人丁兴旺。要知道古人最为重视的就是家中的血脉传承,而人丁不兴旺更是一种厄运的代表。

同时,如果家中大门过多,会使得外界的厄运更容易进入家中。大门过多就给了外界不好的东西进入家门的机会,这样一来也不利于家中的运势,从而会为家中的人招致厄运。由于以上的原因,在古人的心目中一直认为“一户开两门,人财都难存。”就是说家中开两个大门,会导致家中的人和财都难以留存。所以我们会发现,虽然古代人家中有院子和厅堂,但是很多时候厅堂是没有大门的。

那这句话之中有科学依据吗?其实我们现在再来看会觉得之中并没有太多的科学性。家中大门的设计更多的应该是为了人们起居的方便。如果一户人家中有庭院,那么设计两个大门显然是安全又方便的。

而同时,这句话在古代很多时候之所以灵验其实也有可能是因为人们的心理暗示的原因:我们在内心过多的相信这句话,所以这句话中的因素就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发展脉络,和日常生活的起居。因此,当我们在面对古代流传的很多俗语的时候还是要能够明辨是非,不能够全盘接受一昧的轻信和服从。虽然俗语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时过境迁,我们再去完全遵从俗语是不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的。

有关“门”的其他说法

除了这句话外,其实在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还有很多其他有关“门”的说法。首先,中国古代的各种建筑所设计的门一般都趋于向内开,因为这是表征着儒家内圣外王的王道政治,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另外,门向内开在古人的心中有一种接纳包容的感觉,象征着厚德载物的道德追求。

除了门的开关方向外,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往往是“因门成家”,这就是说有了“门”,就有了家的感觉。或者在一定意义上讲,“门”才是家的象征物。同时,“门”还是沟通家内和家外的媒介。正是有了“门”,才给了家内人安全感和隐私感,而“门”打开,才能让屋里的人进一步的接触到外界。

同时,看似简单的“门”还是社会交往身份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门”越来越成为身份地位的标识,以至于出现了综合性词汇如“门第”“门望”等。还有像朱门,寒门等词语,也是深深烙印着情感性和地位的差异性。

除了这些外,门的装饰与构件也是房屋主人生存状况的反映,尤其是在等级森严的传统社会中,门的装饰更是一种身份符号的表征。地位高的屋主,门往往十分的华丽,而贫穷百姓则较为破旧。

我们不难发现,门作为中国古代家宅和建筑空间的重要元素,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功能、知识和权力的象征。看似一扇小小的门,却浓缩着中国人的全部人生意义,与我们的生活各个方面都是息息相关的。

结语

综合以上,我们不仅了解了这句俗语的内涵,而且了解到了其他的有关门的说法。这在开阔了我们的知识视野的同时,更是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看似简单的门之中却也有着无穷的文化内涵。

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很多古代的俗语在现在人们都不会再去使用,但是其中所包含的文化魅力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俗语不仅仅是空穴来风,很多时候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凝练,也是我们当下需要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