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的代表作 普希金的《自由颂》
一讲到决斗,人们不免想起伟大的诗人普希金,并为他死于决斗而惋惜。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作家、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他的代表作,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和《黑桃皇后》等,迷倒了世界上不少追随者、崇拜者。
1837年1月29日,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伟大诗人普希金在与沙皇禁卫军军官——他的连襟丹特斯的决斗后死去。
事情的起因和经过是这样的:乔治·丹特斯在一次舞会上偶然结识了普希金的妻子——美貌出众的冈察洛娃,随后对她展开猛烈的攻势。普希金对这位第三者气愤至极,对于他人夺己之爱的企图无法容忍。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名誉和心爱的女人,普希金毅然决定同丹特斯决斗。奸猾的丹特斯在普希金尚未准备好时便开枪击中了普希金的要害,一代诗豪终于不治身亡。
普希金生前爱好决斗,先后曾卷入29次各式各样、各种场合的决斗,对手全是赫赫有名大腕,包括费奥多尔·托尔斯泰伯爵、尼古拉·雷平亲王等。
其实在历史上,许多名人参加过决斗。仅美国就有三例:
1777年,美国《独立宣言》的签字者之一巴顿·昆内特和他的政治对手拉克伦·麦金托什进行了决斗。两人都受伤,昆内特三天后死亡。
1805年,乔治·华盛顿最信任的左膀右臂,美国的开国元臣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因卷入一桩性丑闻,在与第3届美国副总统阿伦·伯尔的决斗中命丧黄泉,享年47岁。
1842年,时任伊利诺州立法会议员,后来的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曾接受了州审计官詹姆斯·希尔兹的决斗挑战,后因助手调解而和解。
决斗起源于10世纪欧洲的骑士制度。13世纪末从西班牙开始,决斗用的剑就开始变成整个欧洲中贵族服饰的标准配饰。15世纪末,决斗的风俗开始从意大利流传到欧洲各国,其目的不是辨别是非,而是为了洗刷别人对自己的侮辱。在法国和俄罗斯这样决斗成风的国家,男人们可以因为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因就拔剑相向。据记载,在1588年至1608年这20年中,仅在巴黎就有8000多人在决斗中丧命。我们所熟悉的文学家大仲马、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都曾参加过决斗;法国第三共和国总理乔治斯·克列孟梭也是决斗的高手;号称“铁血宰相”的冯·俾斯麦更是把决斗当成家常便饭,在大学期间他就与人决斗过27次。17世纪之后,决斗更广泛地盛行于西方上流社会成员之中,人们对决斗产生了普遍的迷恋。在路易十三当政期间的法国,骑士德·阿德里科斯是一个狂热的决斗者,在30岁前就杀了72个人。
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决斗是根据事先双方同意的规则,由两个人分别使用相应的武器进行的战斗。决斗是有规则的。规则包括决斗的时间、地点、使用武器和程序,由双方共同约定或按习惯、法律。决斗只发生于个人之间。集团之间的决斗就转变为战争。决斗限于贵族之间进行,贵族与平民不得进行决斗,以显示平等。
决斗程序和方式一般这样:一方被侮辱之后,将会向另一方提出挑战。做法是先做出一个侮辱性的动作,例如把手套扔到对方面前,或用其他方式。对方接受挑战后,双方本人或者通过副手约定时间、地点、武器等。决斗一般在黎明进行,其目的是为避免打扰别人。副手还负责检查双方的武器是否大致等同,并证明决斗的公平性。决斗的武器由双方约定,最早是决斗剑,18世纪后也经常使用决斗手枪。富裕的贵族往往愿意花大价钱购买决斗手枪。在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决斗者(尤其是提出决斗一方)都是严格而自觉地遵守决斗规则的。
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张博 朱婵婵 范琳松
投稿的小伙伴,请发到这个邮箱 :fzrbrmt@126.com 等你!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关注后不要忘了设为星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