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下一句 春分得意马蹄疾下一句是什么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已经46岁的孟郊,在奉母命第三次赴长安科考,终于登上了进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胜,当即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登科后》!
孟郊前两次考试均落榜,这次高中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诗中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
诗人之所以如此开心,那是因为他一生际遇不如意,孟郊出身寒门,仕途不得志,见过安史之乱,也见多了底层人民的痛苦,诗也写得冷峻奇险。他和贾岛齐名,苏轼说“郊寒岛瘦”。不仅诗风,孟郊的整个人生也过得清冷寒苦。
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在盛世大唐的乐声已经接近终曲之时,孟郊踩着盛唐的最后剪影出生于湖州武康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短短四年之后的唐天宝十四载(755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让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虽然孟郊的父亲孟庭玢是当地一个底层官职,靠着稀薄的薪资苦苦支撑着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远处时不时传来的战乱流言,父母拼尽全力也难以为继的窘迫家境,从年幼起,灰暗就成了孟郊的人生主色调。
长大的孟郊,云游四处时也目睹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下百姓的艰辛生活,把这些都写进了诗歌里。一首《征妇怨》,孟郊让我们看到了征妇送别出征丈夫的不舍。丈夫走的第二天,她就开始念叨思念丈夫,但只能“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
一首《伤春》,孟郊让我们品味到了战争的残酷:“乱兵杀儿将女去,二月三月花冥冥。”一首《寒地百姓吟》,孟郊带我们看到底层百姓生活之悲惨,也看到贵族人家生活之奢华:“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随着父亲的骤然辞世,孟家更是陷入了雪上加霜的绝境。但孟母依旧言传身教,时时叮嘱孟郊,不令其荒废学业。靠着一朝高中来扭转家族的颓势,这是当时寒门学子的唯一选择。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42岁的孟郊终于下定决心,出发去长安参加科举!
第一次毫无悬念地落榜。但这次进京赴考并非没有收获,和科举中第相比更重要的,是孟郊结识了自己的伯乐和知己——韩愈。两个相差十七岁的人竟然成了莫逆之交,《旧唐书》说孟郊“性孤僻寡合,韩愈一见以为忘形之契”。
贞元九年,孟郊第二次科举落第,偏执的他甚至在第二次落榜后写下了“死辱片时痛,生辱长年羞”的过激言论。经过几年的沉寂之后,46岁的孟郊终于还是在母亲的催促之下第三次去长安应试,最终进士及第。
激动的心情占据了全部,他骑上马,尽情地绕了长安城一圈,畅快地吟出:“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曾经的穷困潦倒都不必再提,从此以后我便得酬壮志,振翅翱翔九天。
4年后,孟郊被任命为溧阳县尉,决定接母亲到溧阳来住。五十岁的孟郊想起了曾经母亲对他一次次科举考试的鼓励,再想到自己去长安赶考的前夜,母亲辛劳地为自己缝补衣服,准备行囊的情景,孟郊潸然泪下,挥笔写出引千万游子共鸣的诗《游子吟》。
《登科后》这首诗再简单不过,无非是抒发多年以来心中的郁闷和苦难。看到“昔日龌龊不足夸”的时候,这里面又蕴含了多少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和努力,又包含了多少饥寒交迫。还有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父母厚望,一次次落榜的尴尬境地和心理压力......
如今百万的高考学子,也曾经在炎热的夏日里,背着那些枯燥乏味的专业术语;也曾在寒冷的冬天里,却还得坚持做完一套又一套的模拟题;也曾经在拥挤的地铁里,拖着疲惫的身躯......但无论我们曾经历过什么,录取通知书抵达的那一刻,你都会觉得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