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是什么意思 拂晓手游官网

时间:2023-04-27 00:08/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9794 评论:0

彭雪枫将军

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

杰出的指挥员、军事家

他投身革命20年

出生入死,智勇双全,战功卓著

被毛泽东、朱德誉为

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彭雪枫像 新华社发

你知道吗?

彭雪枫将军除了仗打得好之外

还与一份报纸有着不解之缘

这份报纸就是《拂晓报》

他曾风趣地说

“将来革命胜利了,

我要当个新闻记者。”

《拂晓报》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部队在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的油印报纸,其创始人之一是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

如今,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就珍藏着一张1943年3月14日发行的《拂晓报》第382号。报纸已磨损、泛黄。这期报纸刊载有“中国苏军攻势益瑞”等内容。

1938年9月,中共中央派彭雪枫从竹沟带领游击队挺进豫东抵御日军。彭雪枫在支队东征干部动员大会上宣布了支队随军报社成立的消息:“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只有把全民族动员起来,万众一心,才能战胜敌人,报纸是传播革命道理最迅速、最有力的工具之一。革命靠枪杆子,也要靠笔杆子,武功文治,自古皆然。”

在讨论报纸的名称时,有人提议叫“战斗”,有人主张叫“曙光”。彭雪枫说:“5月间我们办了‘拂晓剧团’,‘拂晓’代表了光明就要来临的意思,就叫‘拂晓’吧!”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拂晓报》。

《拂晓报》

彭雪枫亲自为《拂晓报》题写报头,并撰写《拂晓报—我们的良友》创刊词。他在文中阐述了“拂晓”的含义:“它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迈进、有为,胜利就来的意思”“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

报纸刚开始印刷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印刷工具稀缺,只有一罐油墨,两支铁笔,两块锈钢板,半筒蜡纸,一块木垫板,一个油印用的胶皮辊子,没有调墨板。印刷的时候,在一块白铁板上调油墨,用图钉在蜡纸上一头钉紧,然后在木垫板上印刷。虽然困难很大,但是大家热情高涨,众人一起想办法解决。

在敌后,不是行军就是打仗,流动性很大,《拂晓报》的同志们背着印刷工具,随军转战在黄淮平原上,有时夜里连续行军一百多里,人困马乏。可是一到宿营地,大家不顾疲劳,立刻抽出钢板,展开蜡纸,刻写出版报纸。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难的精神,才有后来大量《拂晓报》的面世。

此后,《拂晓报》就沿着支队东去的征途,横越平汉,东渡黄水,征战在“涡河岸上”和“淮水两旁”。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成为豫皖苏边这片荒芜的“沙漠中的甘泉”。在彭雪枫的指示下,“拂晓报人”克服种种困难,真实记录了豫皖苏边抗日游击队员的英雄业绩。

彭雪枫先后在《拂晓报》上发表了《斗争一年》《〈拂晓报〉的产生和壮大及其今后的方针》《立志做办报专家》等一系列文章。1939年12月《拂晓报》发行100期纪念时,毛泽东发来贺信,并亲笔题词“坚持游击战争”,刘少奇亲笔题词“为抗战的正确路线而斗争”。这些题词给“拂晓报人”和支队全体指战员以莫大激励和鼓舞。

1943年12月2日,彭雪枫参加《拂晓报》出版500期座谈会,并在会上作了《贺〈拂晓报〉五百号—五年来之〈拂晓报〉的检讨》发言。据记载,彭雪枫在他珍藏的《拂晓报》合订本的封面上,亲题“心血的结晶”五字。这是彭雪枫对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拂晓报人”所做贡献的精确概括。

《拂晓报》与骑兵团、文工团被誉为新四军第四师的三大宝,是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根据地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一经面世,便受到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的欢迎,被誉为“战斗的武器”“叫破五更的报晓鸡”,奏响了华中地区坚持抗战的号角。

随着《拂晓报》影响的不断扩大,它还发行到延安和国统区,后经国际新闻社介绍,远播到苏联、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946年夏,出版至1000期后,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将其改名为《雪枫报》,以纪念1944年9月在河南作战牺牲的彭雪枫同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