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的原则 人际交往四个原则
你有没有类似这些经历:
- 别人从来不懂得顾及你的感受,也不会站在你的立场看问题?
- 甚少获得别人对你“感同身受”的安慰,只顾讲他们自己的看法?
- 你对别人付出的好心好意,有时候却难以得到别人的理解?
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一个原因,那就是你或者跟你相处的那些人,有没有做到“换位思考”。
不懂得换位思考,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就无法表现出应该有的“情商行为”,从而让彼此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糟糕。
那什么是叫做“换位思考”?
简单来说,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就是换位思考的全部含义。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假如我们不了解对方的立场、感受和想法,我们就无法正确地思考事情和回应对方。
“换位思考”,是需要我们对别人多一点好奇心。但可惜的是,大多数的人,都缺少这种思维特质。
这样的人,往往喜欢站在自己的位置,去“猜想”别人的想法以及感。更甚者,他们会以“一般人”的大众角度,去揣测别人“应该”有什么样的想法。
只有具备好奇心,我们才能够愿意去了解对方的心情;也只有好奇心,才能够驱使我们谦卑地挖掘他人内心世界的真实模样。
好奇心是我们理解他人的基础元素。当我们以这样一种理解的姿态去看待别人时,我们就能够真正开始“换位思考”的步骤。
有了这个步骤之后,我们才能够进行比较正确的思考。而这,就是我们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第一步。
以下这四个心理原则,就是在我们具备好奇心的前提下,让我们更好地去正确思考的基本做法。
第一,交互原则
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这句话就表明,喜欢与憎恨、接近与远离是交织在一起的。你喜欢一个人和讨厌一个人,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方如何对待我们的行为之上,包括我们以为对方会如何对待我们的“设想”。
例如你之所以喜欢某个明星,表面来看,你似乎是被对方的外表吸引。但深层的原因,其实是你觉得拥有这个外貌的人,将会跟你产生良好的互动;你潜在意识以为,对方会对你很好。于是,你就以此为前提,也喜欢上对方。
如果在真实的互动之下,对方向你表现出厌恶的行为,你肯定会慢慢失去喜欢对方的情感冲动,逐渐远离对方。
这就是心理学家阿伦森通过大量实验,得出来的结论: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重视,相互支持,才能构建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此所谓“交互原则”。
那为什么人会有这种行为?
因为人都有维护自身心理平衡的本能倾向,希望彼此的交往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和适当性。然后我们根据这种合理性和适当性,来解释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否则,以某种观念为基础的心理平衡,如“我是一个友善的人,要对别人好”,“我受过良好的教育,要懂得感恩”等思想,就会遭到破坏,带来不安心理。
换言之,如果你对我好,根据彼此的关系,基于无功不受禄的心理,那我也应该对你好。
接着,我会以此解释我们的关系,这些“付出”,是否可以让我们进一步发展,还是只是萍水相逢的帮助。最后,我再决定采取哪种回馈方式。
这就是“交互原则”的核心。
当然,运用这个原则,有几点你必须要注意:
- 真诚对待别人,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法则;
- 要根据彼此的关系,恰当好处地对别人好;
- 不要盲目付出,好的付出,少一点也足够;
- 先了解对方的需求,然后才针对性付出;
第二,功利原则
人都有自己在乎的核心利益。
在日常生活当中,想要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除了运用交互原则,我们还需要懂得如何把握功利原则。
因为我们与人交往,免不了会触碰到对方的切身利益。如何把握跟对方切身利益触碰的尺度,就成为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
这里的利益,指的不仅仅是金钱、财物这些外在物质,还包括情感、思想、心理这些内在的因素。
损害别人的外在物质,就会损害到别人的内在情感;同样,损害到别人的内在情感,也相当于损害别人的外在物质。
所以我们与人交往,或者别人与我们交往,其心理会有一种“衡量”的思维,就是这种交往,到底值不值得。
一段关系如果留给我们的感觉是值得,或者得到的“利益”大于失去的“利益”,我们就会倾向于建立和维持;相反,我们就会选择躲避、疏远和终止。
否则,我们对于这种关系的评价,就会出现不平衡的心理。
当然,怎么衡量一段关系的得到与失去,每个人的标准不同。正由于标准不同,如果遇到什么事情,你好像去市场买菜那样,做什么都斤斤计较,那这种行为,就会给关系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把握关系的走向,比起计较一时的得失,更加重要。
你越是以不功利的心态去看到关系的投入与付出,你越有可能从这段关系当中收获更多东西。
只要我们能够结合交互原则去运用这个功利原则,大概把握好与对方利益打交道的尺度,那这段关系至少不会出现很大的乱子。
以下这几点就需要你做到:
- 你要知道对方的核心利益是什么,在乎和关心的什么东西;
- 别人对你的付出,如果并不是你所需要的,一定要及时拒绝;
- 面子也是别人的核心利益,情商高的人都懂得给比人留面子;
- 对别人在乎的地方,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免瓜田李下引起误会;
- 凡事不要斤斤计较,放长眼光,不要在乎眼前利益的得与失;
第三,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价值很重要,所以非常抗拒这种自我价值遭到别人否定。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身的价值,我们对于别人的评价,就会产生一种极其敏感的心理。
一旦听到别人对我们说出一些负面的言语,我们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就会启动,进入“战斗”状态,不是反驳别人,就是设想各种原因安慰自己。
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运作机制。
只不过有一些性格偏执或者个性自卑的人,会把这些“评价”无穷放大,从而导致自己身心受挫,甚至因此而影响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这也表明,为什么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说话。因为“好话”,能够加强对方这种自我价值,从而让他们获得心理上的认可和愉悦感。
所以,与人相处,一定要保护好别人这种自我价值,适当给予肯定和认同,尽量减少对别人的否定和嘲笑。
只有这样,人际关系才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 赞美对方身上容易被别人忽视的闪光点,赞美一个医生知识技能高超,倒不如赞美他炒菜有水平。
- 换过另一种方式去批评别人,把指的语言变换成建议的语言,如把“你实在太蠢了”,说成“这就是你的全部能力吗”。
- 当然,也要适当保护好自己的自我价值,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才不会被别人随便一两句话,而弄得自己心神不定。
第四,平等原则
我们与他人相处,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着平等的姿态;以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去面对对方。
无论是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是对待别人的行为方式,我们一定要建立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即便对方的身居要职,我们也只需要给予应有的尊敬,而非卑躬屈膝那样表现自己。
很多男生在追求喜欢的女生时,往往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如同对方的奴隶似的。这种姿态展露出来的感觉,并不会获得对方的认可。
因为相互吸引的两个人,一定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这是维持正常心理状态的基本因素。否则,这样一种不平等的姿态,就会让我们的心理平衡出现某种倾斜。
心理的变化,会影响到我们行为的发出,其结果自然会体现在与人交往的言行举止上。
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培养出自信心,让自己敢于在人前,以一种自然、大方、舒适的态度与之相处。
- 找到自己舒适的姿态,以此培养出跟别人平等相处的态度。如果你觉得闪闪烁烁的样子,让自己感到不舒服,就去寻找一个自己做起来更为自在的姿态。
- 改善你的言辞。想一想你平常的话语,有没有给一种不够积极,不够自信,或者不够坦然的感觉。平等的语言,一定不会透露卑微的姿态。
- 在行为举止上,尽量让自己朝着一个大方、得体、有友善的方向去培养。你无须放低身段跟别人相处,在平等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色就行。
这四条心理原则,对于我们如何做到“换位思考”跟别人相处,会起到非常有帮助的指导作用。
只要在日产生活当中,我们时时留个心眼,有意识地运用这些原则,我们不仅仅能够维护好自己的利益,还能够跟别人建立一个相对良好的人际关系。
即便跟我们打交道的人,都不到这些原则,我们也能够明白背后的原因,从而调整自己的做法,减少很多没必要的“自寻烦恼”。
毕竟人际关系的好与坏,会决定了我们一天当中,到底会获得一个什么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