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的意思 道家无为而治的哲理
《道德经》: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的思想,以无为而治为一个重心,老子强调无为而治,就是一切顺其自然。
不要过多的干预,当你顺其自然的时候,自然会等到一个好的结果。有的时候过多的干预反而会起到一个相反的效果,这是无为而治,最高尚的一种境界。
在我们开篇所说到的《道德经》的那一句话,意思就是说,用一种无为清净的道理,为人处事。老子所说的思想是治理国家,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只需要活好自己的人生,明白该怎么样去做是对的就行,用这样的道理去为人处事,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境界。
老子认为,无为,就是最好的一种状态,人民会富足,人民就会自然朴实。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除了对于为人处事的一种做法,他主张的是无为而治之外,他对于作战上面也有一些自己的思想。在前面的文章中,有两篇是涉及到老子对于作战的一些方式,因为在老子生活的那个年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战乱频出,老子就不太提倡很多人用武力解决问题。
他认为一切顺其自然,自然和谐就是最好的方式,在用兵打仗上,老子认为用兵应该用非常规的战术,出奇制胜,反而会达到一种好的效果。
老子认为一个人真正拥有大道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种大德的体现,老子认为当一个人真正悟懂大道,含德深厚的时候,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有毒的虫都不会再有他,猛兽也不会伤害她。
在道德经中的原话是,叫做: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当一个人达到无我和忘我的词的境界,任何事情都不会伤害她,虽然说这是一种非常夸张的说法。但是形容的也是一个老子认为拥有大道和大德人的一种应有的状态。
老子认为,婴儿是一个拥有充沛精力的一个人,他认为婴儿尽管高声的啼哭,声音也不会嘶哑。但是成人多说几句话,就会口干舌燥,声音嘶哑,这就是婴儿的和气旺盛,但是我们人不可能永远保持在一个婴儿的阶段。人要成长,成长的过程中就多出了很多欲望,变得世故而又狡猾。
我们虽然说不情愿,但是我们渴望成真,为了生存,不得不采用随大流的生存方式,这也是我们无法克制自己欲望所体现的一个弱点。
我们今天再来聊聊欲望这个事情,很多人都认为,大多数的圣人的学说都教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其实从孔子老子,他们这些圣人开始的时候从来没有告诉我们要完全取消自己对于物质的一个渴望,就包括孔子,老子这些圣人,他们也做不到。
而他们所强调的一个观点是,学会适可而止,适当的发挥自己的欲望,也是自己成长的一种动力,懂得在控制这种动力的时候,学会适可而止,就是达到最好的一种体现。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这句话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