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的重要性 关于责任的唯美语句摘抄

时间:2023-04-27 05:5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2018 评论:0

文|箫紫圜

编辑|阿巴阿巴


亲子关系在大学生的学校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亲子依恋和学校适应的研究主要关注亲子依恋对个体人际关系、学业成就、内外部问题行为和积极行为的影响。

从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理论得知,消极他人模式会导致个体产生消极的认知,认为他人是不值得依赖和信任的,从而导致更多问题行为的产生。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表明了亲子依恋对学校适应产生的影响并具有预测作用。

持续的父母依恋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父亲依恋与个体的价值、情感联系和指导有关,而母亲依恋与情感和养育有关。

亲子依恋质量越高,孩子们更易于解决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学习问题,在学校里的适应性越强。

亲子依恋与学校适应的各维度关系密切,在学校适应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例如,大学生的学业表现、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以及良好的身心适应等方面。

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到内在特征和外在环境的联合效应。

因此,亲子依恋受益于内在的个人素质对大学生的行为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而对其自身的适应能力则是降低其学校适应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心理韧性的个人——环境相互作用模型理提出,在外部环境、个体内部特征、艰难事件发生后,其动力机制和心理韧性等因素对个体、外部环境、结果的影响具有中介作用。

考虑到个体、环境和适应的效果,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心理韧性与早期的依恋特别是产前依恋有正向关系,国内学者认为,亲子依恋质量与学生的心理韧性程度有关,亲子依恋质量愈高,其心理弹性愈大,反之愈差。

亲子依恋直接作用于其心理韧性水平。心理韧性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更好的学校适应性和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韧性对学校适应性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能够有效提升其学校适应能力。目前,大部分对学校适应的研究中,更加关注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对697名“95后”大学新生进行集体施测,检验心理韧性对自我概念和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以高中学生为对象。

通过对高中学生家庭功能和学校适应性的分析,发现心理韧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中介作用。

理韧性对初中学生的正念与学校适应有一定的中介效应;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在感觉歧视与学校适应之间,心理弹性是一个中介因素。

总之,大学生的亲子依恋、心理韧性和学校适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亲子依恋和心理韧性均与学校适应密切相关,而亲子依恋可能通过心理韧性影响于大学生的学校适应。

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动态的人际关系过程,侧重于自觉的思维和行动,包括宽容,现实,疏导,信任,关怀,理解,支持等治疗功能。

不同地区对“groupcounseling”的译文因其受到诸如语言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影响而有所差异,其中,团体心理辅导和咨询是由功能健全的人组成的团体,主要以心理教育为主。

团体的规模和时间根据心理辅导和咨询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通常是10-40人,每组平均开展3-16次活动

以团体动力学知识和技巧为基础,通过优秀的带领者,由先进的、成熟的方法和灵活的、实际的技术来帮助团体成员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在此建立健康、积极的认知观念和行为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

团体心理辅导利用团体互动能提高成员对价值观和目标的认识和接纳,从而让他们学会或消除某种态度和行为。

它为所有团队成员提供了给予和获得援助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伙伴也存在问题。

并且通过观察团队中的其他人如何应对,从而学会了新的问题解决方式。心理韧性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依据。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既有直接的体验,也有间接的体验,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来获得新的行为,而在社交活动中,这种观察学习更有可能发生。

团队成员运用集体经验和现代心理学知识,在彼此信任、轻松、舒适的气氛中,共同推动个体的身心发展。

心理韧性模型,该模型聚焦于通过改变内部保护因子来提升心理韧性,认知的、情感的、身体的、行为的、精神的为心理韧性模型的五大内部保护因子。

该模式中,情景-过程-个人相互作用,在环境中,个人会受到外界因素如压力源的影响,它的内在危险因子与内部保护因子相互影响,调节压力源的影响。

个人和环境之间的互动激活了心理韧性,心理韧性用于承受压力和挑战,在经历了多重影响后,心理韧性可以重建。

人际沟通理论,人际沟通是指人们用一种语言或非语言的符号体系来交流信息、传递个人情感、满足人际交流需要的一种行为。

个人在社交中要积极地融入环境,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断地提升自己,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人际交流之上的。

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人际交流的过程,由团队的领导者决定合适的沟通方式,以及怎样减少团队成员之间距离感,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情绪ABC理论。情绪ABC理论认为,影响人的情感和行为的因素是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观点,而非刺激因素。

人们往往会陷入一种不合理的思考模式,从而产生负面的情感经验和行为。所以,要改变自己情绪和行为方式,必须要改变自身的非理性信念。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的学校适应问题都是由于不合理的信念而产生的。

认知行为疗法对由认知障碍导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疗效

在团体辅导中可以帮助学生来到新环境遇到的挫折所产生的不合理信念,改变这些不合理信念有助于增加他们的对自我的认识,从而达到干预目的,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团体动力学。

该理论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团体压力与团体标准、团体凝聚力、领导与团队性能、个人动机与团体目标、和团体组织结构等。

团体动力学理论指出,较高的团队凝聚力能提高成员的责任性行为,使成员的安全感不断增强,成员之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价值取向也越来越接近。

一个有效率、有秩序的团队往往显示出很强的凝聚力,可以有效地激励其成员参与。

整体的重要性,团体影响力远远超过个人影响力,个人在团体中的生存不仅受其居住环境的制约,还与团队的心理场有关。

心理韧性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的现状。国外干预主要是针对个体心理韧性设计较为系统的训练计划。

例如,以认知行为理论基础的成年人韧性提高项目来提升工作场所的韧性;“READY”计划以认知行为理论和接受与承诺治疗为基础,来增强成人的幸福感与心理韧性水平。

将正念、慈心禅、认知治疗相结合,从提高注意力和自怜的角度,发展心理韧性的正念与慈心训练计划。

宾夕法尼亚大学韧性计划是为青少年设计的小组型干预课程和以认知行为理论的情绪ABC理论为核心面向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干预方案。

以PTSD退伍军人为被试的研究通过遵循书面创伤叙述暴露法和后续积极分心任务方法得出,心理韧性可以减弱创伤回忆后与创伤有关的负面认知。

通过心理教育训练能够学习和提高心理韧性。国内学者在心理韧性干预方面的研究多以团体辅导为主。

接受团体辅导的大学生心理韧性均有显著的差异,其中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三个维度显著高于选修非对抗性运动的大学生。

在初中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可以通过团体辅导来达到直接的效果,经过团体辅导的中学生比不经过团体辅导的中学生具有更好的心理韧性。根据心理韧性的特质性定义设计的团体辅导干预效果良好。

以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心理韧性方面的干预,验证团体辅导方案的有效性。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适用于普通高校师范院学生,并且有效提升其心理韧性水平。

追踪评估表明,团体箱庭疗法对心理复原力的干预结束后依然发挥着较好的效果;对未成年精神分裂症女患者首次运用叙述疗法进行干预。

综上所述,国内对心理韧性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学生群体,经过团体辅导的学生比不经过团体辅导的学生具有更好的心理韧性,并且能维持较好的效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