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牛郎织女的故事视频原版本
七夕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最早的风俗就是乞巧,在古代,妇女是缺乏独立地位的,所以她们的婚姻情况往往决定了她们人生的后半程是否幸福,而妇女的劳动技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女红,又往往与婚姻是否美满密切相关,于是在七夕这一天,妇女们都会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能够得巧,从而得到美好幸福的爱情。
除了乞巧之外,七夕更为人所熟知的就是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由于在古代社会,人们的爱情并不自由,经常会受到空间阻隔和心灵阻隔,所以年轻男女对于牛郎织女这样的故事非常容易产生共鸣,而关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早在先秦时期便已经有了雏形。
在《诗经》里面有这样的诗句“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据说这就是牛郎织女故事的雏形,在诗歌中先是描写了闪着光辉的银河,之后又说了像织布机织布一样的织女星和闪闪发光的牵牛星,这时候的织女和牵牛还没有被演化成人形。
到了汉代,关于牵牛和织女的记载逐渐增多,在《史记.天官书》、《淮南子.天文训》、《两都赋》、《西京赋》等书中,都可以看到关于牵牛和织女的记载。慢慢地也就演化成为了我们所熟知的神话故事,在《洛神赋》之李善注中,牵牛和织女第一次被拟人化“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到了梁代,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已经开始广为流传了,但是版本却略有不同,梁人殷芸记载的故事是这样的“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也许是由于这个版本的故事不太符合百姓的心里期待,所以并没有流传的那么广泛,而更为我们所熟知的是牛郎是一个孤儿,他从小同兄嫂一起长大,后来兄嫂分家的时候霸占了所有家产,只给他留下了一头黄牛,一次牛郎外出放牛,见到了在湖中洗澡的众仙女,他偷偷地将织女的衣服藏了起来,后来织女嫁给了牛郎,两人生下了儿一女,后来王母娘娘知道了这件事,她将织女捉回了天庭,牛郎披着牛皮,挑着两个孩子在后追赶,王母娘娘用银河隔住了牛郎,从此两人只有在七月七日这一天由喜鹊搭桥才能相见。
至此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基本定型,后世也一直以此版本为准进行流传。很多的古代文人也经常会以此为主题写下诗词,表示对牛郎织女的深切同情,感慨只能每年一见的痛苦。比如《古诗十九首》中便有这样的诗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但是也有人角度清奇,比如唐代诗人崔涂便在他的《七夕》中写道:“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崔涂觉得其实牛郎和织女一点也不伤悲,人们以为他们一年才能见上一面,但实际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两人实际在天上没天都能相见,就像我们凡间夫妻的生活常态。
所以当有人说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并不美满,而不适合当成情人节的时候,我们可以拿着崔涂的《七夕》告诉他,别用你凡人的眼光去看待神仙的生活,人家牛郎和织女在天上过得好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