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梦中传彩笔 我梦中的画面仿写
叶榕 整理
以“国色天香”闻名的牡丹已经盛开,说到描写牡丹的诗词,名句极多:唐代刘禹锡有“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李商隐有“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据说在唐代,牡丹花开,全城的人倾城出动去观赏——以牡丹驰名的洛阳近日宣布,因为疫情将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推迟至明年举办,牡丹仍盛, 其实不妨“云赏牡丹”:在上千年的栽培历史中,我国形成了独特的牡丹文化,不仅诗词吟咏不胜枚举,书画名作亦是数不胜数,宋人笔下的牡丹状物写生,殆出天巧;明人笔下的牡丹一花半叶,淡墨欹豪;清代花鸟画大家恽寿平的牡丹不仅将牡丹繁复的花叶表现得栩栩如生,观者从画面上似乎隐约还可以闻到一股浓郁的芳香……
值此四月牡丹盛开时节,《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的“故宫花信”专栏特梳理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书画及工艺美术品中的牡丹佳作,以飨读者。
牡丹 图片源自洛阳旅游
(传)宋 赵昌 《画牡丹》轴
(传)宋 赵昌 《画牡丹》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昌(约10世纪末),字昌之,四川广汉人。擅作折枝花卉与蔬果,自号“写生赵昌”。他很珍惜自己的画,从不轻易给人,晚年甚至还把流落在别人手中的作品收购回来,所以很少有他的作品留传下来。
(传)宋 赵昌 《画牡丹》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传)宋 赵昌 《画牡丹》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旧传为赵昌之作。湖石下有鸢尾、兰草、灵芝,石后则有牡丹盛开布满了画面。绢虽黄旧,仍有艳丽之感。湖石右侧有“赵昌”款印,疑为后人伪款。
宋 赵佶 《书牡丹诗》
宋 赵佶 《书牡丹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1082—1135),姓赵名佶,宋代第八位皇帝,神宗十一子,兄哲宗崩无子嗣,因而继位。以宠信蔡京,尊奉道教,大事营造道观,生活奢华,致使国家财力靡费。北方金国南下后,让位钦宗,自为道君教主皇帝,终为金兵所掳,死于五国城。徽宗虽为亡国之君,然性好书画,禀赋极高。书画无不精工,并善体物情,花鸟画描绘,刻画入微,尤为擅长。主导北宋晚期画院,影响中国后代院画至剧。
宋徽宗书法,别成一体,自号“瘦金书”,特征是笔画细瘦,在转折处,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痕迹,保留下来,那就成为瘦金书的基本笔画架构。如写一横,起笔处是尖,先斜下,而后横行,收笔留有一顿点,即是特点之一。结体虽楷,而整体运笔,大都直来直往,飘忽快捷,似行如草。
此册选自“宋代墨宝”册,为徽宗传世精品。
宋人 《富贵花狸》轴
宋人 《富贵花狸》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画牡丹花丛下,以石铃系缚一花狸,猫目圆瞪,灼灼有神,似有所窥。牡丹描绘精实,花叶之偃仰转侧,具用细线双钩,落笔沉着,敷粉赋彩,则静穆厚实。染绘猫狸,兼用焦墨、浅粉,墨色黝黑,立体感十足。茸毛虽极纤细,亦甚遒劲有力。作者观物写生之缜密功夫,由此可窥见一斑。
宋人 《富贵花狸》轴(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人 《富贵花狸》轴(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幅未系作者款印,旧签题标为宋人,而综观《宣和画谱》(1120成书)中,所登录的相同类型绘画,如“牡丹戏猫图”“牡丹猫图”等,数量颇多。若单由品目上看,绝难确认,何者与“富贵花狸”的内容最为谋合。但就画面风格论断,本幅出于北宋后期,宫廷画院名家之手,应无可议。
宋人 《牡丹图》页
宋人 《牡丹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款。钤鉴藏印“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
图绘牡丹花后魏紫,花冠硕大,重瓣层叠,娇艳华贵,左右以绿叶相衬。花瓣层次丰富,刻画入微,先用中锋细笔勾花瓣,然后用胭脂红层层渲染,以浅黄色点花蕊,以花青汁绿染花叶。此图页精工富丽,美不胜收,构图丰满,设色艳而不俗。
宋 法常 《写生》卷
宋 法常 《写生》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法常(约13世纪),四川人,俗姓李,号牧谿,生卒年不详。住天台山万年寺,无准弟子,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人物,皆随笔墨而成。笔意简当,不费装饰,遗迹多流日本。
此巨卷为法常墨戏花卉蔬果翎毛等,其状物写生,殆出天巧,一花一叶,皆极精致而无刻画拘板之迹。起首即画没骨水墨牡丹,幅中之花瓣及叶之重叠处皆以留白,取笔布墨,颇为雅致,于诸家町畦之外,又能出以新意。款署:“咸淳改元(1265)牧谿。”拖尾并有项元汴、僧圆信、查士标题跋,与吴宽、董棨、梁章钜等人之收藏印。
其中项元汴拖尾行书跋:右宋僧法常,别号牧谿,喜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树石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假妆饰。余仅得墨戏花卉蔬果翎毛巨卷,其状物写生,殆出天巧,不惟肖似形类,并得其意。京(京字待查)爱不忍置,因述其本末,以备参考。墨林项元汴书于天籁阁。
查士标拖尾行书跋:宋僧牧谿,画兼众妙,而尤长于花卉写生。观画史所载,称其点墨而成,不假妆饰,尚未足尽牧谿也。卷中一花一叶,一蓏一实,皆极精致,有天然运用之妙,无刻画拘板之劳。而幽禽翠羽,动息飞鸣,曲肖其态,令观者心旷神怡,对之忘倦。宜项墨林氏珍为甲品,题跋赞叹,若不容口,盖南渡而后,高孝累朝,笃重翰墨,一时人物熙雍,湖山引胜,风气兴起,即方外亦多名流,负技争长焉。明时王酉室陆包山皆以花卉写生,为世所重,今观此卷,二公具寝食牧溪。深得其意者,至沈石田花鸟,点染又能出新意于诸家町畦之外。视此卷在离合之间,而工致差不逮矣,获观累日,因识其后。康熙癸酉上巳白岳逋客查士标。
宋 马远 《牡丹》
宋 马远 《牡丹》 本幅选自“小品”册
马远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宋光宗、宋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
(传)宋人 《花王图》轴
(传)宋人 《花王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庭园中整株的牡丹,几占满整幅画面,前方点缀湖石,四周昆虫飞绕,属全景式构图中颇为别致的安排。硃砂红的艳丽花朵,青绿的叶片和镂空湖石,搭配飞舞空中、草丛间的胡蜂、蝶、粉蝶、凤蝶、虻等,以及行走于地面的蝗虫和蝼蛄,显得生气蓬勃,既富丽又热闹。
(传)宋人 《花王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传)宋人 《花王图》轴(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盛放的牡丹,花朵硕大,相较于湖石,并不合实际应有的比例,显有加强牡丹主体性的意味。全幅笔墨精微,虽略逊于宋画的细致生动,却仍是仿宋人笔意和古朴韵味的一佳作。
宋 钱选 《画牡丹》卷
宋 钱选 《画牡丹》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钱选(1239─1301),浙江吴兴人。字舜举,号玉潭,又号清□老人、习嬾翁。宋景定间乡贡进士。元初吴兴有八俊之号,赵孟頫称首,选亦与焉。其画人物、花鸟、山水均高超绝俗。 本幅画红白牡丹二枝,枝茎、叶脉、筋络均以细笔钩勒,用笔精谨,赋色淡雅,清新脱俗。卷末尚自题七言诗一首。款署:“霅豁翁钱选舜举”。
钱选行书自题:万卉何能继后尘,蜂喧蝶驻亦钟情。莫嫌开处春还暮,长向西都见太平。
宋 钱选 《画牡丹》卷(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拖尾草书跋:晏阴天气养花时,庭下牡丹开数枝。政与春光增妩媚,莫教风雨便离披。子昂。
宋 钱选 《画牡丹》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柯九思拖尾行书跋:尺五城南老圃家,牡丹如斗眩朝霞。君王宴坐奎章阁,中使人间不买花。丹丘柯九思赋。
(建议横屏欣赏)
宋 钱选 《画牡丹》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人 《画花下将雏》轴
元人 《画花下将雏》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牡丹竹石间,公鸡带领小鸡觅食。小鸡或啄食草地上,或藏躲母鸡之翼下,状甚可爱,盖描绘育幼之亲情。
明 文徵明 《牡丹》
明 文徵明 《牡丹》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选自“文氏画扇集”册。文徵明行书自题:“墨痕别种洛阳花,仿佛春风是魏家。应为主人忘富贵,故将闲澹洗铅华。”
明 陈淳 《画牡丹图》轴
陈淳 《画牡丹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淳(1438—1544),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再改字复甫,号白阳山人。曾游学文征明门下。画擅长写意花卉,后人把他同徐渭并称“青藤、白阳”,为明代中期吴派写意花卉画家代表。幅中设色牡丹一枝,墨色清雅,笔意活泼。款书于1544年,为晚年作品。题识同画各占半幅,行书沈酣飞动,诗句借歌咏花卉传达“人生行乐当及时”的意趣。
陈淳 《画牡丹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淳 《画牡丹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淳草书自题:东风飘飘不复冷,游蜂舞蝶相追随。名花娇然媚晴昼,深红浅白纷差池。高堂别筵散罗绮,朱帘掩映春无比。歌声贯耳酒如浇,醉向花前睡花里。人生行乐当及时,光阴有限无淹期。花开花谢寻常事,宁使花神笑侬醉。甲辰(1544)春望在白阳山居。道复。
明 陈淳 《牡丹花卉图》轴
陈淳 《牡丹花卉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上部行草书自题:“春是花时节,红紫各自赋。勿言薄脂粉,适足表贞素。道復。”后钤“陈道復氏”、“陈淳之印”印。
作品画折枝牡丹花,以淡墨逸笔勾写盛开的花头,以深浅不一的墨色描写枝叶,表现出牡丹摇曳春风的优美姿态,并通过题诗表达了不慕繁华、甘于清静、孤芳自赏的心境。
陈淳创作过许多以牡丹为主题或含有牡丹形象的绘画作品,如故宫博物院藏《牡丹图卷》《天香图扇》《洛阳春色图卷》《墨花十二种图卷》以及上海博物馆藏《洛阳春色图卷》《玉楼春色图卷》等等。这些作品多为墨笔或淡设色写意绘画,充分展示了画家在状物造型以及灵活运用水墨方面的高超技艺,正如明末大鉴赏家李日华为此幅作品所题云:“破一滴墨水,作种种妖妍。改旦暮之观,备四时之气”。
明 陈淳 《花卉》卷
明 陈淳 《花卉》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卷用水墨写意法,分段绘折枝牡丹、绣球、辛夷、百合、兰花、菊花、水仙、白梅等,各段并附以行草书题诗。通幅笔致变化多端,洋溢着清新秀逸的情调。款署壬寅(1542),为陈淳六十岁的精采杰作。陈淳行书自题:春色上花枝,红紫呈妍好。摹写不知疲,笔墨竟艸艸。
明 陈淳 《写生》卷
明 陈淳 《写生》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将四季花卉数种,以折枝的形态穿插安置在手卷中,这是明代画家描绘花卉所常用的表现手法。此卷作于1538年,年55岁。幅中折枝牡丹、兰、竹、槴子、荷花、水仙、山茶,并未安置在同一水平线上,高低远近又相互呼应的摆设,使构图活泼而生动。幅中之牡丹花呈正面,水墨浓淡浑然一片,虽不设色,有五彩鲜丽的感觉。
在画本幅之后,又接了一段画家草书七言古诗一首,笔踪潇洒,有笔飞墨舞之姿。诗图相契,可视为画家晚年画风的代表之一。
明 徐渭 《水墨牡丹图》轴
明 徐渭 《水墨牡丹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识:“四月九日,萧伯子觞吾辈于新复之兰亭,时费先生显父至自铅山,李兄子遂父至自建阳,并有作。余勉构一首,书小染似伯子。命驾皆千里,流觞复九回。马嘶不出谷,鸟影屡横杯。分水邻封会,双珠明月胎。今朝修褉地,益见永和才。天池中漱者渭。铅建两道,首尾相接,共分水一关,故颈联云。”钤:“文长氏”(白文)、“天池漱仙”(白文)、“青藤道士”(白文)印。鉴藏印:“苏士伯安珍藏”(朱文)、“正气斋鉴赏印”(白文)。
牡丹是徐渭最喜欢画的花卉之一。徐渭的大笔写意牡丹前无古人。他不用色彩,仅以泼墨为之,无论花头及叶皆大笔点染而成,仅枝茎及叶脉用线条画出。此作牡丹花头用蘸墨法点花瓣,花瓣内端深外端浅,花头中部浅周边深。花头点成后,趁湿用重墨点花蕊。整幅作品无论布局、笔墨,均泼辣豪放,气势逼人,立意鲜明,水墨润泽,极有生意。虽是水墨画成,却有富贵庄严之相,属徐渭代表作之一。
明 剔红双层牡丹纹圆盘
明 剔红双层牡丹纹圆盘 故宫博物院藏
此盘黄漆素地,盘内雕双层重叠的牡丹,穿枝过梗,各自成章,或露或藏,繁而不乱,充分表现出明永乐时期果园厂雕漆的高超技法。足内“大明永乐年制”针刻6字为原款,正中的楷书填金“大清乾隆仿古”款为后刻。
明早期这类花卉题材的作品多为黄漆素地,不刻锦纹,属《髹饰录》中“有无锦纹者,黄地似之”一类,这种处理方法是对元末张成、杨茂雕漆特征的继承。这种花卉题材的作品,通常以数朵盛开的大花为主,四周衬托含苞欲放的花蕾,这种构图风格为明永乐雕漆的显著特征。此盘漆质坚实,色泽纯正,雕工浑厚,磨工细腻圆润,为明代永乐时期果园厂雕漆的精品。
明 永乐 牡丹花卉雕漆圆盒
明 永乐 牡丹花卉雕漆圆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永乐 牡丹花卉雕漆圆盒(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永乐 牡丹花卉雕漆圆盒(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永乐 牡丹花卉雕漆圆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蔗段式圆盒,壁直,盖面平,平底内凹。器表以剔红为饰。盖面刻牡丹花丛,中心一朵盛开的牡丹,外围四朵,茂盛的叶片随意向四方伸展,排列层叠紧密,露出较少的漆地。盖及器身侧壁作转枝花叶,共五种花卉,十朵花,分别是牡丹、莲花、菊花等四季花卉。刀法藏锋,修饰圆润。器内及器底髹深褐色漆。盖内刻乾隆四十七年(1782)御题诗。器底边缘刻“大明永乐年制”针刻款。
明 十六至十七世纪 填漆牡丹圆盒
明 十六至十七世纪 填漆牡丹圆盒
明 十六至十七世纪 填漆牡丹圆盒(局部)
蔗段式盒,胎薄,底平无足,底及盒内髹红褐漆。盒侧以八个回纹为饰,字之间一上一下的枝叶仿佛是波浪状连枝,叶片散落有致。盒面满铺花形六角格锦地,牡丹一枝自左下进入画面中央,分成两茎后,分枝前后交叠掩映中,后侧一枝高挺直立,最右一枝欹斜至最左侧,四枝头各开一朵牡丹,各有姿态,或正或侧或背,叶片配置均衡,画面协调。花叶轮廓线条的轻重变化,有毛笔线条的提按顿挫,红地黄线的地纹与白花绿叶,色彩突出不失优雅。
清 恽寿平 《牡丹》
清 恽寿平 《牡丹》 选自“写生花卉”册
恽寿平不只师法古人,更向大自然学习,也就是以写生的态度来作画。他的花卉画,几乎全以身边常见的花草为题材,如牡丹、桃花、菊花等等,信手拈来,就有无穷的生意,而其中画得最多,最具特色的就是牡丹。他的牡丹有利用鲜艳明亮的颜色,或者只用水墨来画牡丹的花叶。设色的牡丹,虽然颜色秾丽,但用的颜色纯净而明亮,将牡丹画得典雅明丽;单用水墨的,则利用墨色变化,将牡丹画得清逸超尘。另外,恽寿平曾说过:“凡画花卉极生动之致,向背欹正,烘日迎风挹露,各尽其变,但觉清芬拂拂,从此间写出乃佳耳。”为了要呈现花卉完美的形象,不仅利用颜色画出花朵的阴阳向背,表现细致写实的花叶翻转外,还要让观者可以从画面上,闻出花香来,能表现出他所强调的“清芬拂拂”,才算是最好的作品。
清 恽寿平 《牡丹》(局部) 选自“写生花卉”册
清 恽寿平 《牡丹》(局部) 选自“写生花卉”册
如这幅墨牡丹,构图大胆,花朵集中于右上角,花瓣仅以干笔画出,再以更干渴的笔墨擦出明暗,花蕊则以点墨的方式画出,用笔相当随意,枝叶则以湿笔表现。全幅墨色浓淡变化多端,富书法笔趣,除了将牡丹繁复的花叶表现得栩栩如生外,从画面上似乎隐约可以闻到一股浓郁的芳香来。
清 恽寿平 瓯香馆写意册《牡丹》
清 恽寿平 瓯香馆写意册《牡丹》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恽寿平行书自识:色借相公袍上紫,香分太极殿中。
清 恽寿平 《牡丹》册
本幅选自清恽寿平《牡丹》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选自清恽寿平《牡丹》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选自清恽寿平《牡丹》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选自清恽寿平《牡丹》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选自清恽寿平《牡丹》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剔红牡丹小圆盒
清 剔红牡丹小圆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剔红小盒,色红。子母口,弧形壁,浅圈足。通体雕饰连枝牡丹,漆层肥厚,花瓣树叶层次丰富细腻。器里与底髹黑色光漆。
清 蒋廷锡 《墨牡丹》轴
清 蒋廷锡 《墨牡丹》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蒋廷锡(1669—1732),江苏常熟人,字扬孙,一字酉君,号西谷、南沙。历官文华殿大学士,有政声。未第时与顾雪坡游,善写生。在朝为官后,矜重不苟作,偶为一二,又为宫禁所宝,流传真迹绝少。 牡丹两枝,一墨染、一双钩,花后衬以淡墨,遂使突出纸面,颇见精神。花托嫩叶及叶背皆以淡墨和微赭为之,是水墨中创法。
民国 吴昌硕 《牡丹水仙图》轴
民国 吴昌硕 《牡丹水仙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款署:“梅生沈老伯大人德配伯母周夫人七十双寿。俊卿敬画。”
图中牡丹以没骨积染法刻画,笔致潇洒飘逸,水与墨、色有机地交融,表现出牡丹旺盛的生命力和贵而不骄、艳而不俗的神韵。水仙以白描双勾法刻画,其不着一色的叶片与浓艳的牡丹相比具有洗尽铅华始见真的淡雅之美。生机勃发的牡丹和水仙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氛围,成功地表达了作者以此图祝福长辈健康长寿的主题,当属吴昌硕花卉画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整理自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相关资料。)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