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的作者 二泉映月的作者及内容

时间:2023-04-27 12:47/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1532 评论:0

华颜钧 (1893-1950)小名阿炳,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他的父亲华清和是无锡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母亲是个寡妇,4岁那年母亲亡故,他被寄养在无锡东亭镇华清和的婶母家中,后来是以华清和的徒弟和义子名义被收留在洞虚宫道观,注册为小道士。私生子的社会地位,使他自幼遭人冷眼和歧视,但也形成了他倔强而敢于反抗的性格。华颜钧从他青年时代起就随他父亲学习音乐,十三岁时已经学会琵琶、二胡、笛子等多种乐器,十八岁时被公认为技艺杰出的人才。他在父亲去世后,由于无人管教,生活趋于放荡。中年因双目失明而流落街头,成为一个纯粹的卖艺度生的民间艺人,人们习惯叫它瞎子阿炳。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尝了人间的辛酸和欺凌。华颜钧卖艺时虽然两眼全瞎,却又带着一副墨镜,胸前、背上,挂着胡琴、琵琶等乐器,手拿着三生竹板,常在无锡崇安寺,盛苍,光复门,光浮桥一带卖艺,收到劳动人民的欢迎。 华颜钧不但能够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而且长期接受了道教音乐的熏陶,而他又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因而能够把一生中遭遇的屈辱,痛苦和希望欢乐种种复杂的感情,都寄寓在音乐之中并表达出来。在当时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他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唯有音乐才是他眷恋并坚持生活下去的忠实伴侣。

华颜钧于1950年12月病故。他自己曾说过能演奏270多首乐曲,这样一位珍贵的民间音乐遗产,由于他的早逝而大部分失传。现在流传于世的只有《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三首琵琶曲。 作品简介 《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但看曲名,似乎是以描绘景色为主的标题性作品。对此,曾引起过不少争论,我们应当对乐曲标题产生的来龙去脉做一番考查。 关于《二泉映月》曲名的由来,有一段资料是很重要的,据祝世匡先生回忆:当年录音后,杨(荫浏)先生问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阿炳说:“这支曲子是没有名字的,信手拉来,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杨先生又问:“你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说:“我经常在街头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杨先生脱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阿炳说:“《二泉》不像个完整的曲名,粤曲里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称它为《二泉印月》呢?”杨先生说:“印字是抄袭而来,不够好,我们无锡有个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点头同意,于是《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定了下来。 《无锡报》 (1979.8.4日) 这段资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启示,首乐曲本来是没有标题的,它的曲名是当初由杨荫浏,祝世匡先生即兴商定,与乐曲内容并无密切关联。因此,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似乎不应完全借助于标题,而应从乐曲本来的音乐表现进行恰当的合乎情理的分析。《二泉映月》它既没有"泉"的旋律,也没有"月"的踪影,音乐只是使人有水清月冷之感,感慨悲愤,情景交融,遐想冥思。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乐记》 也就是说:这是我们中国民间音乐美,它的核心思想的"和"。 《二泉映月》的音乐意境似乎可以这样设想:乐曲由一声凄楚的长叹开始,接着作者沉痛叙述了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不幸遭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盲艺人背着乐器,拄着竹棍沿街流浪的形象。在皎洁的月光下远处高山泉水在潺潺流淌,想象着这优美的自然景色,失败的阿炳却按耐不住内心的苦痛而大声疾呼,周围的世界为什么漆黑一团?风是那样的凄凉,月是那样的清冷,几片秋风吹落的残叶在风中不停的打旋,仿佛无家可归,孤苦伶仃而又无望地寻找着自己的生存空间,哪怕是在一个石缝的空隙中停留片刻也要抓住希望,等待着来日 。来日是什么?他并不知,他在挣扎---死亡线上挣扎。 何处是生活的出路和希望,他用激昂悲愤的语调倾吐了自己的屈辱和痛苦,诅咒的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当炽热激情冷静下来的时候,他又渐渐陷入沉思,世界会有一天变好的吧,带着这种朦胧的憧憬和希望,但又似乎交织着疑问和伤感。音乐在梦幻般的意境中结束。

乐曲由引子和六个段落构成,它以一个音乐主题为基础,在全曲中进行了五次的变化和发展,这是我国民间音乐最为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引子是一个音阶下引式的短小乐句。 用“ 从头便是断肠声 ”这句古诗来形容它是再恰当不过的了,短短的音调是那样哀怨凄凉,仿佛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因不堪回首往事而深深的叹息,随之埋藏在心底无穷无尽的忧伤和痛苦也化作音乐奔涌而出: 风悠悠 云悠悠 凄苦的岁月在琴弦上流啊琴弦上流,恨悠悠 怨悠悠 满怀的不平在小路上走呀小路上走啊~无锡的雨 是你肩头一缕缕难解的愁 满怀的不平在小路上走匍山的泉水 是你手中一曲愤和忧,梦悠悠 魂悠悠 失明的双眼把暗夜看透,情悠悠 爱悠悠 无语的泪花把光明寻求,啊~太湖的水 是你人生一杯壮行的酒 无语的泪花把光明寻求 把光明寻求,二泉的月是你命中一曲不沉的舟,风悠悠 云悠悠 痛苦的岁月在琴弦上流…... 《二泉映月 》 的音乐是优美而深沉的,它的 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一个带有倾诉性的令人沉思的上乐句,这段音乐曲调音域并不宽广,缓慢有规则的节奏和稳定的结束,使凄苦的音调渗透了一种刚毅而稳健的气质,他仿佛描述一个拄着竹棍,迈着沉重的脚步,而又不甘向命运屈服的盲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 下乐句的旋律则富于起伏变化,恰如海潮般的感情在奔腾。它贯穿全曲,并在各个段落中 进行时,隐身而开,跌宕回旋,使得整个乐曲在优美深沉的旋律中充满了狂风骤雨般的激情。似乎是阿炳用难以抑制的感情,在叙述自己一生种种苦难和遭遇,音乐结束在半终止状态,给人久久不能平静的感觉。 由这样两组美妙的的乐句构成的音乐主题,以及后来的一系列交替出现和变奏,把阿炳由沉思而忧伤,由忧伤而悲愤,由悲愤而怒号,由怒号而憧憬的种种复杂感情表达的淋漓酣畅。例如乐曲后三段出现 是主题音乐下乐句的变体。由于改变了几个音的次序,从而使音调更加缠绵悱恻,凄凉感人。这种既保持统一形象又有多种变化的旋法使得旋律的变化起伏有序,感情的倾诉层层深化。在经过了几个段落的情绪、力度诸种因素的积聚和发展之后,终于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推向了全曲的高潮。 这种在宫音上结束的激愤而辉煌的音调是阿炳特有的气质、魄力的流露,鲜明地表现了阿炳在苦难生涯中磨练出来的倔强而刚毅的性格,表达了他对黑暗势力不妥协的斗争和反抗,使闻者莫不深受感动。 华颜钧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民间音乐家。他演奏胡琴也有很高的技艺和功力。他的《二泉映月》录音是在他曾经发誓不再演奏乐器,因此完全荒疏了两年之久,又仅仅重上街头练习了三天而录制的。然而他却演奏的那样技巧娴熟、粗犷奔放。他用的胡琴弦也与一般不同,内弦用老弦、外弦用中弦,这在胡琴上是比较难控制的,然而他却能驾驭自如、得心应手。由于阿炳长期在街头卖艺,需要边走边推,采用站立式姿态演奏,因而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大量运用原把统一、三指滑音的特殊方法。阿炳的滑音技巧轻可柔、重可刚,变化万端,富有表情,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此外,阿炳拉琴运弓也别具一格。在这首乐曲演奏中他多次使用了“错乱”弓序,即打破一般按强弱节拍平稳运弓的次序,而是根据感情需要改变运弓的强弱关系,使乐曲产生一种错落跌宕的效果,具有雄浑刚毅的气魄。如乐曲第三段上乐句,在这里阿炳随心所欲地运用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境界。 解放以来改编的《二泉映月》一般都将原曲的六段缩减成四段。许多演奏家对乐曲也做了各自独特的处理和解释,茹建瑞的柔弃纯净,王阅潼的浑厚苍劲,闵惠芬的哀怨深沉,姜健华的激昂悲愤,呈现了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二泉映月》也博得了许多国际友人的喜爱与赞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了姜健华的演奏后被感动的热泪盈眶。他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这一评价对华颜钧的《二泉映月》即是崇高的也是十分的恰当的。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副教授 启元国际教育集团艺术总监 庞宏捷 2020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