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辞君挂帆去 《他丢了他的小丫头》
(备注: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芳华1982的读书笔记。码字不易,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注:选用配图出自清代画家改琦所作的《红楼梦图咏》,原图册共计50幅。这个版本的《红楼梦》配图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版,画风有李公麟和唐寅之范。“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本篇中所用配图与文字并不一一相符,仅作欣赏之用。
流传较广的还有清代画家孙温的《红楼梦》绘本,现存230幅,笔法精细,设色华丽,构图宏伟。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傍观冷眼人。”
上一回说到贾雨村新上任,派人来寻甄士隐。甄士隐的岳丈陪笑道:“小人姓封,并不姓甄。”公人们道:“我们也不知什么‘真’、‘假’,因奉太爷之命来问......”
批语:“点睛妙笔。”
关于“甄”、“贾”两姓中的“甄”姓,书中除了甄士隐家,还有江南的甄家。文字涉及较多的是在第五十六回,“江南甄府里家眷昨日到京,今日进宫朝贺,此刻先遣人来送礼、请安。”文中提及两府的关系,贾母言:“原是世交,又是老亲。”借来请安的甄府四女仆之口,写出与贾宝玉模样相似、性情相似的甄宝玉。
宝玉去宝钗处看望生病的湘云,将这话告诉。湘云笑话他:“先是‘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如今有了对子,......”宝玉一时疑惑,忽忽睡去。梦中到了一处园子,园子里也有着姐姐妹妹和如他一般的少年,少年卧在榻上,似在为生病的妹妹哀愁着。卧着的少年醒来说到自己做了个梦,梦到睡着的贾宝玉,“好容易找到他房里头,偏他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
曹公为何有此安排,各自体会。
且说那封肃领了二两银子回来,将事情原委向甄家娘子道明。次日,贾雨村遣人送来两封银子等物,名曰“答谢甄家娘子”。
批语:“雨村已是下流人物。看此,今之如雨村者亦未有矣。”
另有一封密书与封肃,转托他向甄家娘子要娇杏作二房。
批语:“谢礼却为此,险哉人之心也!”
封肃喜得屁滚尿流,一力撺掇,乘夜只用一乘小轿,便把娇杏送了过去。雨村欢喜,又赠百金和许多物事,令好生照待甄家娘子。
批语:“士隐家一段小荣枯至此结住,所谓真不去假焉来也。”
至此,甄士隐家的讲述告一段落。“甄”的不去,又如何引出“贾”的来呢?
下文写到娇杏的后来,说她命运两济,只一年便生一子,又半载,贾雨村嫡妻染疾下世,她被扶正。正是: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批语:“妙极,盖女儿原不应私顾外人之谓。更妙!可知守礼俟命者,终为饿莩。其调侃寓意不小。”
批语:“好极!与英莲‘有命无运’四字,遥遥相映衬。莲,主也;杏,仆也。今莲反无运,而杏则两全。可知世人原哉运数,不在眼下之高低也。此则大有深意存焉。”
与外来男子眉来眼去的女子,命运两济,成为人上人。而守礼认命的大家闺秀,却可怜惨淡。难道真的是运气的问题吗?
这里的娇杏,不禁让人想到后来的小红,也是个人比较偏爱的一个人物。小红的身上有股认真的劲,这种劲是那个时代的女子所缺乏的。黛玉身上是一种不入主流的清醒,而小红身上则是一种逆流而上的韧性。
贾雨村升了知府,不到一年便被参“生情狡猾。擅改礼仪,外沽清正之名,暗结虎狼之势,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被革职。
批语:“此亦奸雄必有之事。”
贾雨村心中虽惭恨,脸上却无怨色,仍是喜悦自若,交代好公事,安排好家人,自己游览起天下胜迹。
那日,贾雨村到了扬州,由此引出到任刚一月有余的巡盐御史林如海。林如海,姑苏人氏,前科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林如海之祖,袭过列侯五世。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可惜支庶不盛,子孙有限,今已年四十,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姑苏人氏后有批语:“十二钗正出之地,故用真。”黛玉原籍为苏州,后随父亲上任到扬州定居。
对于文中的各种官名,有批语:“官制半遵古名亦好,......”。这也是作者为了躲避文字狱而模糊故事背景的一种方法。
书香之族后面,有批语:“要紧两字。盖钟鼎之家必有书香方至美。”源远流长的,是文化与底蕴,不是当时的物质。汤显祖在《牡丹亭》中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批语:“总为黛玉极力一写。”寥寥数笔,交代了黛玉的家境。父母为了缓解膝下无子的荒凉之感,让她像男子一样读书识字。
贾雨村病在旅店,盘费不继之际,经“旧友”介绍,进林府内做了西宾,教授黛玉。”这女学生年又极小,身体又极怯弱。一年过后,黛玉之母贾氏染疾而终。黛玉侍汤奉药,守丧尽哀,触犯旧疾,连日不能上学。
贾雨村无事,出门闲步,路过一座朽败的庙宇,门前额,“智通寺”,门傍一副破旧对联,曰:“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批语:“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却是为余一喝。”
贾雨村觉得这两句话文虽浅,意则深。走入看时,只见一正在熬粥的又聋又昏的老僧。老僧答非所问,贾雨村不耐烦,出来准确去村肆中沽酒三杯。
批语:“毕竟雨村还是俗人,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
批语:“未出宁、荣繁华盛处,却先写一荒凉小境;未写通部入世迷人,却先写一出世醒人。”
刚入酒肆的门,贾雨村遇一旧相识,都中古董行中贸易的冷子兴。
批语:“此人不过借此为引绳,不必细写。”
二人闲谈慢饮,谈及荣国府。冷子兴叹道:“如今这荣国两门也都消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
批语:“记清此句,可知书中之荣府已是末世了。”
贾雨村诧异,想起当初路过金陵地界进了石头城时,隔着围墙仍见里面亭台楼阁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树木山石也都还有蓊蔚洇润之气”,哪里像衰败之家?
批语:“‘后’字何不直用‘西’字?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
由此可见,是否作者原来的宅子里,有座西花园?对此,批书人也是熟知的。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冷子兴笑道:“如今生齿日繁,事物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尽上来了。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安富尊荣一句后,有批语:“二语乃今古富贵世家之大病。”
后文借冷子兴之口,讲述了宁、荣两宅的人物关系。讲到宁国府第四代贾珍,“这珍爷那肯读书,只是一味高乐不已,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
批语:“伏后文。”
讲到衔玉而生的宝玉,贾雨村笑道:“果然奇异!只怕这人来历不小。”
批语:“青埂顽石已得下落。”顽石幻化成了这块见证悲欢离合的玉。
冷子兴笑道:“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话来也奇怪。......将来色鬼无疑了!”
贾雨村罕然厉色忙止道:“非也!”然后,关于大仁、大恶发了一通议论。“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亦必为奇优名娼。”
批语:“绝大议论,实能发前人所未发。”
此处注意贾宝玉此时的年龄为七八岁,而黛玉为六岁。
冷子兴道:“依你说,‘成者王侯败者’了?”
贾雨村称是,遂讲述了两年的游历,讲到江南甄家,即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
批语:“此衔无考。亦因寓怀而设,置而勿论。”又一个查无出处的官衔。
批语:“又一个真正之家。特与假家遥对,故写假则知真。”
贾雨村讲述了甄家宝玉的种种顽劣憨痴与温厚和平,评论道:“你看,这等子弟,必不能守祖父之根基,从师友之规谏。只可惜他家几个好姊妹,都是少有的。”
批语:“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宝玉之文,则正为真宝玉传影。”
批语:“此是一部书中大调侃寓意处。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戚,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
鹡鸰,是鸟类的一属,常用来比喻兄弟;棠棣,也常用来比喻兄弟。《诗经》中的《小雅·常棣》,就是周人宴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遇到灾祸时,只有同胞兄弟来就难,平时的良朋又在哪里?而等生活安定,灾祸平息,同胞兄弟又不如朋友相亲了。
贾雨村说到甄府的几位女子,冷子兴遂讲述了贾府的四春,被选入宫中作女史的元春,贾赦前妻所出的迎春,贾政庶出的探春,贾珍的胞妹惜春。
贾雨村一番追问,冷子兴又交代出贾环、王熙凤等人。此版本在提高贾赦时,称“也有二子,长名贾琏”。贾琏作为长子,为何称琏二爷,后面再论。
说到凤姐,“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批语:“未见其人,先已有照。”
贾雨村笑道:“你方才所说的这几个人,都只怕是那正邪两赋而来一路之人,未可知也!”
冷子兴道:“邪也罢,正也罢,只顾算别人家的账,你也吃一杯酒才好。说着别人家的闲话,正好下酒。即多几杯何妨。”
批语:“盖云此一段话,亦为世人茶酒之笑谈耳。”
贾雨村刚要出门,听得身后有人叫:“雨村兄,恭喜了!......”
听完这两人闲聊,还在想着批语里面写到的兄弟之情,有些不解。借写闺阁之人之事来寄托兄弟之情的遗憾?此处的兄弟指已去世的棠村?想到李白的一首诗,放到此处也没有什么衔接之处。就是突然想到了。
《下途归石门旧居》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
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
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
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俛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
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崖手。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
凝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
数人不知几甲子,昨夜犹带冰霜颜。
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失所在。
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
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
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
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
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ps:码字不易,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