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下一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神回复

时间:2023-04-23 20:00/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152 评论:0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初春,乍暖还寒,元稹出生于长安城万年县靖安坊。元姓出自北魏皇族拓跋,至元稹父祖辈已经式微。元稹字微之,稹和微都是细密之意。元稹父亲元宽希望元稹长大后成为一个明察秋毫,谨慎细心的人。《论语》说,人生于世,小心驶得万年船,“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丝毫麻痹大意。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尤其元稹日后要混官场,混官场尤其需要谨慎小心的个人品质。

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盛夏,烈日炎炎,元宽病卒。长安城遭遇连日大雨,稻谷皆淹没洪水中,流民遍地,斗米千钱,天街水深数尺,溺死者甚众。元家虽为地主,也没有余粮,眼看一家老小吃饭都成问题,元稹母亲郑氏就想着把宅子卖掉,以解燃眉之急,却被二哥元秬拦住了。元秬说,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已历七世,不能卖,卖了咱们就是不肖子孙。

但是不卖房,日子还得过,郑氏只好带着元稹去凤翔县投奔舅舅,也就是回娘家。但是舅舅家日子也不宽裕,元稹母子艰难度日。元稹出去跟小伙伴玩,发现小伙伴们都在读书,就回去问母亲,为啥别人都读书,我却不读书。母亲涕然泪下,跟他说,咱家没钱,请不起家教。元稹跪倒在地,哭着说,我也要读书,长大后孝敬您。

郑氏出身望族,娴熟诗书,感元稹好学,遂亲自给元稹启蒙。县里有个齐仓曹(管粮仓的小官),家里藏书很多,元稹隔三差五去齐家借书,读完一卷,还了再借。由于父亲早逝,舅舅又不好意思对他严加管教,元稹小小年纪便跟着一帮表兄弟出入声色场所,昼夜喝酒泡妞,“斗设狂为好,谁忧饮败名”,“华奴歌淅淅,媚子舞卿卿”,对酒场上各种门道得心应手。

这种日子过了两年,忽然幡然悔悟,懊恼自己虚度光阴,顿觉长此以往,人就废了,于是闭门发奋读书,“遂笼云际鹤,来狎谷中莺”,“囊疏萤易透,锥钝股多坑”。十五岁前往长安参加礼部明经科考试,顺利高中。唐人考试有五十多科,以进士科最贵,其次明经科。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进士科比明经科含金量高,最难考,五十岁考上不算老。明经科比较容易,三十岁就是大龄考生了。元稹十五岁考中明经科,也算学霸。

过了礼部试,就等吏部再考一次,然后授官。元稹等待期间,就住在长安城幸亏没卖掉的老宅里,省下一大笔租房钱。不像前几篇写的孟郊李贺等人,来长安考完试,就得赶紧回老家,因为长安寸土寸金,房租太贵,住不下去。元稹在老屋中找到元宽亲手编纂的旧书,如获至宝,遂“于西窗下钻研沉吟,十年不窥园”,“苦心为文,夙夜强学”,至此方才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圣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不论做什么,动机很重要。如果功利心很强,目的性很强,欲望心很强,那么如果达不到目标,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彷徨,抑郁,发疯。所以孔老师说,学习,就要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工作,就要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乐此不疲,乐而忘忧,乐有所成。如果你学习很痛苦,工作很痛苦,那么成就是不会有多大的。

贞元十六年(800年),元稹去普救寺游玩,恰遇崔莺莺。崔莺莺父亲去世,随母前往长安寻亲,为乱兵所阻,寄居普救寺。乱兵冲击普救寺,崔老太很害怕,恰好元稹与乱兵中一位名叫段维的小军官认识,两人曾经在凤翔城一起喝过酒,一起泡过妞。段维遂约束部众,不得对崔氏母女无礼。崔母大喜,请元稹吃饭表示感谢,席间元稹对崔莺莺一见倾心。元稹是个帅哥,“颜容贵茂,仪形伟美”,自古美人爱少年,崔莺莺对他怦然心动。

元稹写春词两首让崔莺莺婢女红娘传递,当晚收到莺莺回信,《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月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元稹且喜且骇,幸福来的有点太突然了,我还没有准备好。当晚女神如约而至,身着正装,表情严肃,大骂元稹登徒好色,骂完即去。几天后又来,一袭白衣,宛若天女下凡,宽衣解带,温香软玉,翌日未晓即去,终夜无一言。从此莺莺黄昏即至,破晓而去,两人缠绵一个多月。恋爱是甜蜜的,元稹期间写了好多恋爱诗,实录相恋情景。

《白衣裳》:雨湿轻尘隔院香,玉人初著白衣裳。半含惆怅闲看绣,一朵梨花压象床。

《白衣裳》:藕丝衫子柳花裙,空著沈香慢火熏。闲倚屏风笑周昉,枉抛心力画朝云。

《桃花》: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暮秋》:看著墙西日又沈,步廊回合戟门深。栖乌满树声声绝,小玉上床铺夜衾。

甜蜜的日子总是短暂。元稹吏部试考期催逼,含泪与莺莺告别,莺莺愁怨动人,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元稹作《晓将别》:风露晓凄凄,月下西墙西。行人帐中起,思妇枕前啼。屑屑命僮御,晨装俨已齐。将去复携手,日高方解携。

翌年初春,冰雪消融,元稹吏部试未中,暂住长安城,给莺莺写信,《梦昔时》:闲窗结幽梦,此梦谁人知。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山川已久隔,云雨两无期。何事来相感,又成新别离。莺莺回信,你潜心读书,我很好,无须挂念。春风凛冽,你要多吃饭,注意身体,小心受了风寒。

元稹读信,感动无比,作《鱼中素》遣怀:重叠鱼中素,幽缄手自开。斜红馀泪迹,知著脸边来。此事很快被元稹一个名叫杨巨源的朋友知道了。杨巨源也是好事之徒,写了首《崔娘诗》将二人情事大肆宣扬: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事情搞大,元稹遂跟崔莺莺断了关系。杨巨源问,你为啥要当始乱终弃的渣男。元稹说,崔莺莺是天生尤物。要是让她遇到高帅富,娇宠厚爱,荣华富贵不可限量。凡至德者能享绝色,我德薄,享不了这个艳福,只好忍痛割爱,伤一世不如痛一时。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元稹为啥要跟崔莺莺分手?据陈寅恪先生考证,崔莺莺并非什么出身世家望族的白富美,而是一位托姓高门的声妓。元稹身为士子,与声妓来往密切是要影响仕途的,尤其被杨巨源传的满城风雨之后,更要避嫌立德。

贞元十八年(802年),元稹吏部试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迎娶京兆尹(长安市长)韦夏卿幼女韦丛。真所谓“高中状元郎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二人成婚不久,韦夏卿调任东都留守(洛阳市长),元稹夫妇随父前往。途中路过崔莺莺家,崔莺莺也已嫁做人妇。元稹对崔莺莺心生愧疚,就想以远房表兄身份见一面,说声对不起。崔莺莺终不肯出,让红娘送出一首绝情诗: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你既然已经抛弃了我,今日又来做什么?当初我们那么浓情蜜意。你还是把当初对我的好倾注在现任妻子身上吧。

从此二人再无消息。

贞元二十年(804年),元稹在洛阳遇到智度禅师。禅师曾经是一位诧叱风云的猛将,在平定安史之乱时屡立战功。晚年洗尽铅华,出家为僧。元稹见了,肃然起敬,作诗二首:

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僧衣。石榴园下禽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

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元稹迁左拾遗,左拾遗是监察官吏,元稹不想碌碌无为,遂给皇帝上书,指摘当朝宰相过错,结果被宰相所知,贬为河南县尉。元和四年(809年),又被起复为监察御史,前往东川出差,途中住在嘉陵驿,夜半无眠,忽然醒悟,此时此景与当年在普救寺中孤枕无眠何其相似,可惜佳人已成回忆,遂作诗二首,聊表相思。

嘉陵驿上空床客,一夜嘉陵江水声。仍对墙南满山树,野花撩乱?月胧明。

墙外花枝压短墙,月明还照半张床。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思完崔莺莺,又想韦丛,至望喜驿,作诗思念娇妻: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孟光是贤妻良母代言人,“举案齐眉”,韦丛在元稹心中,只是合格的妻子,并非刻骨铭心的恋人。

七月,韦丛卒于洛阳,年仅27岁。噩耗传来,正是深秋,凄风苦雨中,远在东川的元稹孤卧官舍,作《夜闲》诗悼念亡妻: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

古人以琴弦比作妻子,断弦即妻子去世,再娶谓之续弦。

又作《感小株夜合》:纤干未盈把,高条才过眉。不禁风苦动,偏受露先萎。不分秋同尽,深嗟小便衰。伤心落残叶,犹识合婚期。

此以小树早萎喻成之早夭,意指韦丛韶华早谢,令人叹惋。

十月,元稹回到洛阳,韦丛葬于长安。由于公务缠身,元稹不能扶棺西上料理后事,便请韩愈作了墓志铭。人去屋空,元稹一夜白头。作《空屋题》:朝从空屋里,骑马入空台。尽日推闲事,还归空屋来。月明穿暗隙,灯尽落残灰。更想咸阳道,魂车昨夜回。

当年除夕,元稹和孩子们望着熊熊篝火,不禁潸然泪下: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从洛阳至长安,夜宿敷水驿,夜半时分,宦官仇士良也来入住,要求元稹赶紧腾地方。唐制,御史和中使,谁先来谁住。元稹占理不让,被仇士良手下宦官刘士元一脚将门踹开,元稹一看惹不起,穿着袜子跳后窗而出,骑马想跑,却被刘宦官追上,一把拽了下来,夺过马鞭,劈头盖脸就打。元稹头破血流,刘宦官还不停手,装腔作势向手下人索要弓箭,要射元稹。

此事上报唐宪宗,唐宪宗不仅没有主持公道,反将元稹贬为江陵士曹参军。朋友白居易、崔群等人为其上书辩冤,然并卵。

元和六年(811年)寒食节,元稹客居江陵,作诗悼念亡妻:我随楚泽波中梗,君作咸阳泉下泥。百事无心值寒食,身将稚女帐前啼。

但是元稹尚在壮年,老一个人过也不是办法,身边毕竟需要有个铺床垫被照顾日常生活起居的女人。这年晚春,万紫千红,元稹梅开二度,纳妾安氏。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元稹被贬通州(今四川达州)司马。八月,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元稹心情抑郁,水土不服,很快身患热疾,给白居易写信: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白居易得书,给他寄了一件薄衫,回信道:浅色縠衫轻似雾,纺花纱袴薄于云。莫嫌轻薄但知著,犹恐通州热杀君。

其实通州无非自然环境差点,然而远离长安是非之地,元稹日子过得还算舒坦。作《通州》自嘲:平生欲得山中住,天与通州绕郡山。睡到日西无一事,月储三万买教闲。

这年初秋,金风送爽,安氏病逝,元稹梅开三度,娶妻裴淑。

元和十四年(819年)初春,元稹调任虢州刺史。一日破晓,天尚未明,元稹从宿醉中醒来,闻到花香扑鼻,听到钟声清鸣,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初见崔莺莺时情景,不禁黯然神伤,作诗道: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又作《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闻莺之莺即崔莺莺。沧海之水,巫山之云,都是典自宋玉“巫山云雨”,描述楚王和神女一夜温情,喻元崔二人情事。花丛之丛即韦丛。在元稹心底,最爱还是崔莺莺,念念不忘,至于韦丛,早已“懒回顾”了。

初夏,元稹回到长安,给宰相令狐楚上书,我被贬谪十余年,闲来无事,遂用力于诗章,日积月累,多达千余首。十多年写了上千首诗,一年一百首,三天一首,跟我写一篇自媒体速度差不多。古人云,不做无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一个人只有在穷极无聊时候,才会潜心苦读,追求精神生活。如果仕途通达,钱途得意,正事都忙不完,谁还看书写字,有那闲心也没那闲时啊。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元稹成为唐穆宗御前红人。唐穆宗当太子时就是元稹铁粉,经常让人歌咏元稹所作诗赋,宫中呼为“元才子”。元稹和李绅、李德裕同在翰林,时称“三俊”,关系特别好。

长庆二年(822年),元稹拜相。次年八月,出为越州刺史,其妻裴淑郁然不乐,元稹作诗安慰:嫁时五月归巴地,今日双旌上越州。兴庆首行千命妇,会稽旁带六诸侯。海楼翡翠闲相逐,镜水鸳鸯煖共游。我有主恩羞未报,君于此外更何求。

你嫁我时我还是个通州司马,现在已经混成越州刺史了,你还要咋地?人不能得寸进尺。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元稹迁鄂州刺史,其妻再次不乐,元稹再次作诗安慰: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

不要抱怨嫁给我总是过颠沛流离的生活,没有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我如一片浮云,随风飘荡,你跟着我就好。只要咱俩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家。

?裴淑作诗相和:侯门初拥节,御苑柳丝新。不是悲殊命,唯愁别近亲。黄莺迁古木,朱履从清尘。想到千山外,沧江正暮春。

我不是抱怨跟着你没有享受富贵荣华,只是哀愁你又要离我而去。

大和五年(831年)七月,元稹在武昌“暴疾而卒”。据白居易回忆,他是服“散”过量而亡。唐人和晋人一样,有服散的爱好。唐代好几个皇帝包括但不限于唐太宗,唐武宗,唐宪宗等人,都因服散过量而崩,韩愈之死,也跟服散有关系。元稹是在通州期间开始服散的。通州湿热,为了祛除身体中的湿气,元稹开始服散,服散成瘾,很难戒掉,一发不可收拾,终于不治。

元稹于大和四年前往鄂州时,预感自己很可能回不来了,便给了白居易六七十万钱润笔费,让白居易写墓志铭。白居易推脱不过,收了,一文没花。元稹死后,白居易把这笔钱全部捐给了香山寺。


唐朝是中华文明继往开来的转折点,也是华夏民族悠悠文化的转折点,盛唐之后,华夏文明从外放转入内敛,开始关起门来过小日子。可是盛唐那种博大能容四海,广阔及于万方的气势,叫我们如何不想他。

唐朝男儿勇武豪放,壮志凌云;唐朝女子敢爱敢恨,不让须眉。他们腰跨三尺剑,举杯邀明月,狂呼“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她们穿男装,画浓眉,打马球,喝烈酒,大喊“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煌煌史册,冗繁噪杂。有正史,有野史。正史记载失之于欲说还休,野史记载失之于道听途说。许多历史小白囿于知识所限,不能通读《新唐书》和《旧唐书》,以至于不能了解鲜活真实大气磅礴的大唐王朝,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幸运的是,这个遗憾被《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完美无缺的填补了。这套书是武汉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士承东林仿通俗史写作大家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写的,他一贯秉承“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的写作宗旨,把无趣繁复的正史写的妙趣横生,用词考究,用语诙谐,让人爱不释手,一口气就想读完。想要了解明朝,有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想要了解唐朝,便有士承东林的《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

幽默是本书的基因,搞笑是本书的拿手好戏,本书不能保证,你看了之后肚子会笑得有多疼。四本原价192,活动价只需138,一本不到35块钱,特别划算。点击下方图片即可直接购买。

正版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全4册 唐朝那些事历史知识读物 ¥138 购买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