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的原型是谁 李云龙真正的原型是谁

时间:2023-04-28 08:17/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6466 评论:0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6年8月,国民党集结30多万大军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而此时中原解放军只有五万人,巨大的敌我悬殊令众人在作战会上愁眉不展。

此时,一个人拍案而起,对着刘邓两位首长和参会的各司令员们说:

“让我去!我立下军令状:让我带领第6纵队去和他们打,打得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剩下一个团我当团长,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全纵队打光了,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太行山的父老乡亲!”

40年后,邓首长回忆起这件事,仍记忆犹新,对身边的人说:

“他那不是疯,那是革命的英雄主义!”

他是谁?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之后又做了什么惊心动魄的事?

将军的“疯狂”面

“面对劲敌,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这是电视剧《亮剑》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剧中的李云龙有勇有谋,他的胆识令无数人敬佩。但李云龙的原型之一王近山的人生,远比电视剧中的情节更加惊心动魄。

王近山,15岁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6岁时担任红四军第十师中一个连的连长。1932年王近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王近山面容和善,一双眼睛笑起来和蔼可亲。在与人讲话时,也慢条斯理、非常平静。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有着极其“疯狂”的一面。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时,王近山曾多次不管不顾地往前冲,后来大家都叫他“王疯子”。

甚至后来战斗时,要派好几位警卫员跟在王近山身边,就是为了在他往前冲时拉住他。

有时拉不住,几位警卫员无奈只能全压在他身上。王近山气急,便又踢又咬,这股“疯劲儿”常让下属们感到无奈至极。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10月,时任386旅旅长陈赓奉命在山西七亘村一带设伏抗击。当时王近山是386旅772团副团长,奉命带兵前去支援。

到达七亘村后,王近山根据当地的地形优势,率部埋伏在日军的必经之路。日军途经之处,距离王近山部队埋伏的地方只有十几米,但由于我军隐蔽较好,所以没有被发现。

当敌军进入伏击圈后,王近山果断下令向敌军出击,歼灭日军辎重部队共计三百余人。

除了歼灭大量敌军之外,王近山等人还缴获了丰富的武器弹药,为后续战斗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两天后,在刘伯承的授意下,王近山带领部队再次在同一地点附近埋伏。果然,敌军没有吸取失败的教训,王近山等人这次又歼灭敌军百余人。

1943年,王近山任太岳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10月,他奉命带兵返回陕西,保卫延安。

在途经山西韩略村一带时,前方探路的侦察员回来报告,敌军时常会走韩略村旁边的公路,那里地势险要,且公路旁边的庄稼能够做掩护,非常适合打伏击。

于是王近山立马下令部队伏击在公路旁边,利用其地形优势打敌人个措手不及。

10月24日凌晨,王近山带着战士们趁着天黑,悄悄埋伏在公路两侧的庄稼地里,静静等待敌军的到来。

几个小时后,天已大亮时,王近山听到了汽车发动机的声音,且声音越来越大。

随后,他们一行人便看到了几辆载着日军的车辆缓缓驶入了包围圈中。

王近山看准时机后及时下令,日军车队末尾便传来了第一声枪响。随后,敌军车辆接连被提前埋在地下的地雷掀翻在地。

此时的日军被突如其来的战斗直接打蒙了,他们从车上掉下来后,连忙拿起武器慌乱应战。

王近山派人提前安置在路旁山坡上的轻重火力,此刻正如同天罗地网般向敌军扫射而来。

许多敌人还未摸清楚情况,便被射杀而亡。一番扫射后,侥幸逃脱的敌军慌乱四窜,毫无抵抗之力。

王近山见状,便下令战士们冲锋。在洪亮的号角声中,敌人的惨叫声不绝于耳。经过几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后,将近两百名的敌军被全部歼灭。

战斗过后,王近山等人在清扫战场时缴获一份文件,这才得知刚刚歼灭的敌军竟然是日军所谓的“皇家军官战地参观团”。

王近山此战不仅歼灭了敌军大量军官,重创敌军士气,还为后来太岳根据地粉碎敌军的“扫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粗中有细的“王疯子”

王近山及其部队,以作风勇猛、敢拼敢做而盛名在外。

但王近山本人并不是一位鲁莽的人,他在作战中,也有粗中有细的一面。

1946年8月,蒋介石调动30多万兵力,企图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

可野战军刚刚结束陇海战役,伤员众多,战士仅剩下5万余人,武器装备及粮草严重不足。

面对严峻的战争局势,刘邓两位首长决定先集中兵力,重点打击敌军的整编第三师。

整编第三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且装备精良,因此该师师长赵锡田才目中无人,贪功冒进,成了一支“孤军”。

刘邓二人抓住这个机会,想要全歼整编第三师,这样不仅可以扭转目前的敌强我弱的局势,还能打出一条“活路”。

但问题就在于这场战争到底该怎么打?现在我军兵力与装备都不如整编第三师,而且此战只能赢不能输,刘邓二人召开了一场作战会议,将必须开战的利弊分析了一番。

面对如此悬殊的实力,会议上的众人都沉默了。

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王近山自愿领兵,一番豪言壮语表明了自己的坚定决心。

一向稳重的邓小平同志都激动地说:

“好样的!我支持你!”

刘伯承也站起来表示:

“你打!你大胆打!”

于是1946年9月5日,王近山带领军队,径直扑向整编第三师的所在地大杨湖。

刘伯承亲自坐镇前线,足以证明这场战役有多重要。

这次战役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战况十分惨烈。

在关键时刻,王近山将后勤人员与预备队全部投入到战斗之中。

双方殊死搏斗,最终,国民党整编第三师全军覆没,师长赵锡田被活捉。

这场战争我军与敌军都伤亡惨重,到最后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搏斗,而是看谁的意志力更强,能站到最后一刻的,才是最后的赢家。

而王近山与众将士们做到了,他们凭借顽强的精神,成功击垮了整编第三师,化解了中原野战军的困局。

除了这次战役,1968年的襄樊之战中,王近山再一次展现了他那出色的指挥才能。

1948年6月,王近山领命攻打襄阳。襄阳地理位置特殊,依山傍水,易守难攻。

7月6日,率部包围襄阳后,王近山将自己关在屋内,认真勘查襄阳周围地区的地形和敌人的兵力布防后,王近山看着面前的地图陷入了沉思。

自古以来,取襄阳都是先攻山,再夺城。国民党军队也是以山为依托进行的防御布局。

可是王近山却认为:敌军守城靠的是山,他们想用山来消耗解放军,以此争取时间,等待援军到来。如果自己按惯例选择先攻山,恐怕正中敌人下怀。

但如若自己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先去攻城,一定会令敌军措不及防。

彼时就算国民党军队发现了自己的意图,再调集兵力赶来防御,恐怕也来不及了。

于是王近山便召集军中的几位干部一起开会,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几位干部听闻后,震惊地看着王近山。王近山便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用意料之外的策略打敌军个措手不及。

之后,这份作战策略被送往野战军指挥部中。邓小平和刘伯承二人知晓后,皆感叹王近山此人的军事谋略。

攻破西门前,必须先破琵琶山、真武山和铁佛寺这三关。

王近山将“刀劈三关”的任务交给李德生和十七旅,并制定了三项任务:

抓万名俘虏;缴获敌人的化学迫击炮;活捉敌襄阳守军司令、大特务头子康泽。

同时,王近山还下令:此次战役必须完成三项任务,大获全胜。

7月9日,李德生带领十七旅攻打琵琶山。仅用了15分钟,琵琶山就被十七旅拿下。击退敌军的反攻后,十七旅便转向下一个目标。

驻守在真武山的敌军看到琵琶山被攻破后大感不妙,便使用了化学武器等进行顽强抵抗。

但最终,真武山防线还是在十七旅的强势攻打下被击破。此时,大军距西门关只剩最后一道阻碍。

铁佛寺与西门城楼相距非常近,攻打的难度最大。且敌军在铁佛寺安插的火力最为迅猛,若要强攻,势必会造成巨大的伤亡。

于是李德生决定改变战术,用挖交通壕的形式慢慢向铁佛寺逼近。

最终,在十七旅地面和地下的双重攻势下,铁佛寺被攻破,7月15日晚,王近山下令进攻西门。

经过一夜的浴血奋战后,王近山带领部队全歼敌军两万多人,并活捉敌军守军司令康泽,完成了王近山的三项任务并大获全胜。

王近山领导的襄樊战役配合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成为全国五路大捷之一。

当机立断,重创美军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决定组建志愿军抗美援朝,王近山也被指派入朝作战,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他就是主要负责人。

1952年10月14日,美军向上甘岭地区发动猛烈进攻,企图先攻占上甘岭,而后夺取五圣山。

彼时王近山正率部驻扎在上甘岭周围,面对美军的强烈攻势,王近山从容不迫,命令部队立刻停止原定进攻计划,将上甘岭作为防御重点,并下令部队做好一切准备,势必要守住五圣山。

从10月14日开始,敌我双方进行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战斗,到18日,上甘岭表面阵地第一次失守,我方退回坑道作战,五圣山陷入危急。

这时,王近山命令四十四师连续出击,以牵制敌军的正面进攻;同时,利用上甘岭的两大高地“三角形山”和“狙击兵岭”开展坑道战,与敌军争夺表面阵地。

王近山说:

“这是一场持续的、大规模的残酷决战。”

11月,这场战争已进入胶着状态。

11月5日,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战后,我方共歼灭敌军两千多人,南朝鲜军得不到好处,只能无奈放弃进攻。

王近山决定乘胜追击,不给敌军休息调整的机会,于第二日黄昏开始了对“狙击兵岭”的反击。

经过近一天的战斗后,敌军驻守阵地的一个营全军覆没。

此后,敌我双方陷入持续的攻守之战中,直到12月15日,王近山带领部队彻底粉碎了敌军的进攻,上甘岭战役终于胜利结束。

上甘岭一役长达两个月,双方总共投入10万余兵力,伤亡4万余人。

在王近山及其部队的坚守下,最终使联合国军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和打击。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王近山两次获得朝鲜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在战争中所获得的成功震惊世界。

王近山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身经百战,忠于国家,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民也将永远怀念王近山中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