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格局 2023中国面临国际形势

时间:2023-04-28 11:55/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7966 评论:0

2022年国际形势继续复杂演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延宕反复,局部冲突对抗加剧,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回潮,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安全与发展问题突出,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冷静应对国际形势发生的复杂深刻变化,妥善处理面临的新困难、新挑战,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大国关系加速分化重组

在中美博弈持续演进、俄乌冲突爆发及其外溢效应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下,2022年的大国关系呈现加速分化重组的态势。

第一,中美战略竞争持续演进,但双方管控竞争的需求上升。受世界格局变化及美国对华战略调整的影响,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变。拜登执政近两年来,其对华政策呈现出意识形态渗透、选择性施压(包括供应链精准“脱钩”和关键产业重点施压)、构建小集团、试探性冒进等特征。随着实力的相对下降,美国全球霸权难以为继,或将进入“弱霸权”时代,突出表现是美国为维护霸权不择手段、在全球和地区层面影响力式微、国家形象日益受损等。美国对华战略调整导致国际秩序在全球、地区和双边层面的不确定性迅速增加。但在复杂博弈中,中美双方对管控竞争的需求也不断上升。管控竞争、防止中美关系“自由落体”式的下滑符合中美共同利益。在此背景下,中美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习近平主席在两次应约同拜登总统通话,以及巴厘岛举行的面对面会晤中,剖析中美关系实质,强调应摒弃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思维,确立对话而非对抗、双赢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调,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正轨。两国元首进行的坦诚深入沟通富有建设性和战略性,也具有世界意义。两国元首外交不仅为中美关系发展把舵定向,还为未来双方的持续交流开辟了更多可能空间,有助于继续探讨新时期两国相处之道。

2022年9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撒马尔罕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大范围会谈前,与会各方集体合影。(新华社图片)

第二,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跌至冰点,结构性矛盾深化难解。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在俄罗斯与西方持续交锋过程中,虽然双方均展现出愿意对话的姿态,但结构性矛盾深化难解,双方关系难有根本性突破。首先,俄罗斯与西方长期缺乏战略互信。美国固守冷战思维,利用盟友和伙伴,在地缘空间上不断向俄罗斯边界推进,北约将乌克兰视为反俄“桥头堡”,加深了俄罗斯的安全忧虑,导致双方出现敌意对抗。其次,俄罗斯维持周边安全的国家特性和致力于推动独联体重新一体化的行动被西方国家看成是安全威胁和“帝国主义”行为。再次,美国和欧洲的内部矛盾阻碍了谈判进行。美国国内政治分歧使美国难以与俄罗斯就安全问题达成一致,欧洲国家内部也存在不同的政治派系和观点,在对待俄罗斯问题上同样存在分歧,较难达成协调一致的谈判政策。总之,西方将俄罗斯视为长期的“安全威胁”,对其进行遏制,在对国际秩序的认知、地缘政治利益、价值观等战略理念层面存在严重对立,双方缺少战略互信基础,在人权、网络安全等议题上对抗色彩持续加重。

第三,美欧关系出现更多不稳定因素。当前,俄乌冲突是影响美欧关系的重要因素。共同的历史和价值观通常被认为是有效维持大西洋关系的韧性所在,也是维持其共同立场的坚实基石。拜登政府上台后虽积极修复美欧关系,但是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的建立、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等事件使美欧关系出现新的裂痕。在俄乌冲突初期,美欧曾展现出强烈的战略共识和决心。但随着俄乌冲突长期化,欧洲内部出现分裂,右翼势力大规模抬头。同时,欧洲在安全、能源等领域更加依赖美国,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和盘剥进一步加大。在经济领域,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价格暴涨直接导致欧洲能源密集型企业减产甚至中断生产,特别是法德两国工业基础遭受冲击,加剧了人们对欧洲“去工业化”风险的担忧。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对美国本土电动车、可再生能源、电池等企业提供高额补贴,更是对欧洲经济造成严重的生存威胁。随着俄乌冲突的长期化和美国的持续利益“收割”,美欧关系出现更多不稳定因素和分歧。欧洲或将更加强调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力图建立更加稳定可靠的多边供应链体系,并重新强化战略自主,谋求自身的发展与国际地位。

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

俄乌冲突、中东局势以及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等更加错综复杂,全球治理赤字进一步加剧。

第一,俄乌冲突呈现长期化态势。从2022年2月爆发以来,俄乌冲突已经持续近一年,期间双方虽有会谈,但并未阻止冲突的蔓延,乌东四地的“入俄”公投、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克里米亚大桥被炸等事件令冲突持续升级,俄乌冲突呈现长期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对俄罗斯来说,其战略目标仍未实现。同时,西方继续加强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并提升与俄罗斯对抗的烈度。西方对国际舆论和算法的控制强化了战争支援的合法性和持续性,未来的危机走向将更多受到美国主导和操控,而美国自身从俄乌冲突中获益巨大,短期内不会收手。

第二,中东地区深陷多重困境。当前,中东地区局势和国家间关系虽然有所缓和,如海湾国家的合作进程加速,阿以关系正常化,叙利亚回归阿盟呼声高涨,但地区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俄乌冲突带来的地缘政治影响同样波及中东地区,使该地区深陷多重困境。首先,伊朗核问题仍然是影响中东地区形势的重要变量。过去一年,虽然美伊举行了多轮恢复履约谈判,但双方各自的谈判目标仍存在明显分歧,谈判成效甚微,伊核协议谈判的延迟也进一步加剧了伊朗与以色列的矛盾,加大了双方军事对抗的风险。其次,虽然阿以关系有所缓和,但巴以冲突仍在加剧。美国在巴以问题上采取明显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同时推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建交,以达到分化阿拉伯世界、削弱阿拉伯国家在巴以问题上联合能力的目标,巴勒斯坦问题因此正逐渐被边缘化。再次,中东地区国家内部发展不平衡现象更加凸显。俄乌冲突引发的世界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使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也门、黎巴嫩等长期处于战乱和动荡的国家面临更加艰难的处境,并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政局动荡,恐怖主义威胁出现上升苗头。与此同时,得益于国际油价的高涨,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在地区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国与这些国家的交往将更为密切,在石油生产、油价控制、地区安全等领域将形成更加微妙的关系。

第三,亚太地区安全风险不断上升。一方面,受美国印太战略、俄乌冲突和新冠疫情影响,亚太地区安全风险上升,中国周边国家对安全与发展问题的关注度也在同步上升。在中国周边地区,美国以印太战略为统领,已经形成以“二、三、四、五”架构,即多个双边同盟、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和五眼联盟为核心的遏华机制。东盟虽致力于成为中美之间的“超级联系人”,但受域外国家干预、地区国家内部分歧等因素影响,东盟战略地位持续遭受冲击。另一方面,朝鲜半岛、台海和南海仍然是亚太地区安全风险最为突出的地方。美国执意向盟国提供“延伸威慑”,通过虚张声势的军事挑衅使朝鲜半岛安全面临巨大风险,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重启朝美谈判仍是未知数。南海地区面临更为激烈的博弈态势,美国加大了所谓“航行自由”行动的频率,鼓吹地区内各国对立,并拉拢英法德等盟友,强化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以外交和军事手段双管齐下,阻挠中国与东盟关于“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进程。同时,地区热点问题的联动趋势增强,2022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多次警告,执意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引发台海局势一度紧张。美国将台湾与南海进行联动,大肆公开渲染美军舰艇穿越台湾海峡之后进入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美台军事合作也有向南海延伸的趋势。此外,亚太地区气候问题、粮食安全与能源保障等民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加剧。

中国是世界的稳定之锚与繁荣之源

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新时代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稳定之锚和繁荣之源,中国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和治理创造新机遇、作出新贡献。

第一,展现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与担当,推动全球稳定、经济复苏和发展。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在复杂的世界局势下保持了政治稳定性、政策连贯性和经济发展持续性,给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取得圆满成功,国际社会共襄盛举,点亮了人类共克时艰、共赴未来的新希望。当全球饱受新冠疫情之苦、工业活动陷入停滞之时,中国率先实现复工复产,成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中流砥柱;当个别国家张口闭口“脱钩断链”之时,中国进博会、服贸会这样的国际贸易盛会不仅年年如期举办,规模还不断扩大,成为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重新焕发活力的重要平台;当一些国家动辄扬言打造封闭排他小圈子之时,“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出席首届中阿、中海峰会,展开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彰显中国对国际公道正义的坚定维护、对中东地区和平安宁的实干笃行,发出了促进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时代强音。

2023年1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马科斯举行欢迎仪式。(新华社图片)

第二,积极构建中美关系新框架,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影响中国发展和安全的最大外部因素。中美关系的意义早已超出双边,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最重要变量。在2022年11月的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上,两国元首坦诚深入交换看法,“管控分歧”成为双方的共同关切。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中国对美政策始终是明确和一贯的,总结中美关系发展50年来的经验和教训,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新时期中美关系的相处原则: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中美高层会晤和持续交流将使美方进一步清晰地认识到,“以台制华”是注定失败的,中国对任何“台独”分裂行径和美方干涉中国内政的错误言行,都将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

第三,在挑战和变局中实现中欧合作持续深化。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中美竞争加剧以及西方舆论的影响,近年来中欧关系出现波折。但党的二十大以来,中欧频密互动,反映出双边关系的强大韧性和双方的强烈合作意愿。2022年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11月15—16日二十国集团巴厘岛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密集会见了法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领导人;12月1日,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华。一段时间以来,欧洲内部在如何看待中国的问题上出现了消极变化,对华舆论也深受他国影响。这不仅不利于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也对欧洲自身利益造成了伤害。习近平主席同米歇尔会谈时,就中欧关系提出四点看法:一是要秉持正确认知;二是要妥善管控分歧;三是要开展更高水平合作;四是要加强国际协调合作。“四点看法”为当前中欧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引中欧关系行稳致远。高频的元首外交促进了中欧关系的逐步稳定和深入发展。同时,中欧之间务实合作带来的直接成效则是经济效益,2022年上半年,中欧贸易额同比增长8.4%。互利共赢仍然是双方合作的基础,经贸合作为双边关系注入了稳定剂。

2022年2月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新华社/图片)

第四,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开展各领域合作。2022年,面对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中俄关系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两国元首外交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双方关系持续走深走实。2022年2月,普京总统访华并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双方签署数十份合作文件,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9月,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在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期间举行双边会见,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两国关系达到新高度,在政治、经贸、能源、人文、安全、生态、科技、民间交往等领域展开进一步合作。以经济领域为例,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前10个月,中俄贸易规模就已经超过2021年全年,首次突破1500亿美元,并创下新的历史纪录。面对动荡的国际局势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俄双方的务实合作逆势前行,取得丰硕成果,中俄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第五,经略周边安全,共同促进区域繁荣发展。中国周边安全战略以建立周边命运共同体为总体目标,坚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元首外交引领中国同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2年1月,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隆重召开,各方一致同意建立元首集体会晤机制,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中亚五国国家元首联袂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团结和相互支持。同时,上合组织迎来新一轮最大规模扩员,为亚欧大陆和平发展提供更有力保障。2022年7月,中印尼两国元首在北京举行会谈,双方达成多项新共识。在二十国集团巴厘岛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展开密集元首外交,先后与韩国、泰国、新加坡、日本等周边国家领导人进行会晤,以开放姿态全面拓展全球伙伴关系,不断推动中国周边外交转型升级。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老挝人革党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西苏里等重要周边国家领导人应邀接踵访华。2023年伊始,菲律宾总统费迪南德·罗慕尔德兹·马科斯、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彰显了中国积极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共同促进区域繁荣发展的决心和意志。

2022年11月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开幕。(新华社/图片)

第六,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引领国际社会团结合作,推进全球治理创新发展。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实现世界长治久安贡献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2022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期间主持首次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推出中方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32项主要举措,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倡议,近70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2022年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中国贸促会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RCEP证书签证金额共计56.55亿美元,签证份数共计12.56万份。2022年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助力国际经贸合作,积极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提出应对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共同课题的中国方案,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中国参与联合国环境大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支持联合国启动2025年前能源承诺促进行动计划,推动治理全球环境问题和气候问题,呼吁各国采取行动、团结一致,守护人类共同家园。中国始终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身就是世界进步事业的一部分,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探索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会增多,必须以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做好各种应对预案。与此同时,风险与机遇并存,我们要努力化危为机,居安思进,努力把握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窗口期。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开放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持之以恒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断向前迈进。


来源:《当代世界》2023年第1期

作者:王 帆

编辑:苗苗

【声明:本号是为服务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的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