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是什么意思 如是我闻欢喜什么意思

时间:2023-04-24 08:0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1740 评论:0

各位善知识,大家好!我是神话居士,因为曾经录制的视频被下..架了,我们就随缘尝试一下文字版本,看看是否顺利通过,下面继续聊《金刚经》的内容。

上集介绍了经题以及翻译此经者,鸠摩罗什大师的情况。我们接下来看经文:第一品:“法会因由分”。现在我们看的这部《金刚经》,一共分为三十二品,其实《金刚经》在最初翻译的时候,是并没有分章分品的。

也就是没有分开段落,《金刚经》之所以分成三十二品,其实是在梁武帝时代编辑而成。这个编辑的人就是梁武帝的儿子昭明太子。他对于品目的分类以及标题,都作了说明。比如“第一章法会因由”,意思就是:佛陀讲述《金刚经》这件事情的来由是怎样的。

我们开始看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几乎每一本佛经的开头,都会有四个字:‘如是我闻’,这个又是怎么回事呢?

据《涅槃经》当中的记载,佛陀释迦牟尼在快要涅槃的时侯,阿难尊者曾经这样问他:“世尊,如果您走了,将来我们准备记录下您曾经说过的言语,别人要如何才会真的相信呢?”佛陀就对阿难说道:“阿难,你可以在每一本经的开始,加上四个字:‘如是我闻’,就可以了”。意思就是说:这些佛经的内容,都是我阿难本人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到的,佛陀他本人就是这样说的。

阿难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是佛的堂弟,被称为是“多闻第一”,他的记忆力是非常好的。就好像是我们现在的录像机,可以把佛陀曾经在什么地点?对什么人?因为什么事情?讲过一些什么话?完整地展现出来,这种智慧确实了不起。

按照通常的说法,应该是“我闻如是”,这里用的是倒装句的文法。就是“如是我闻”了,具有一种优美的文学气息。

另外在每一部佛经的前面,都会有六种“成就”。这六种成就叫作“通序”。就是用来证明这部佛经是可信的,也是可靠的。

这六种成又是什么呢?第一是“信成就”,“如是”二个字就是信成就,就是“相信”的意思。第二是“闻成就”。“我闻”二个字就是闻成就。第三是“时成就”,“一时”二个字就是时成就。第四是“主成就”,“佛”这个字就是主成就。第五是“处成就”,“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就是处成就。第六就是“众成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就是众成就。

佛祖释迦牟尼涅槃以后,弟子们开会结集经典,为了证明阿难讲的没有错。所有的大阿罗汉们,听完了阿难的讲述,都必须全体一致地点头“承认”,才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如果其中有一个人反对,都是不行的,这么做就是为了取信于大众,取信于后世。所以经典前面都要加上“如是我闻”四个字。

初学佛的同修们,看到“一时”二个字的时候,难免会产生疑惑。既然阿难尊者的记性那么好,为什么他不把时间写清楚?可以写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呀!其实佛祖当年在世的时候,天竺那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国家,各自为政。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王朝,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时间概念。

而我们中国的历史就好说多了,比如商周春秋战国,一直到秦汉三国魏蜀吴,以及后来的唐宋元明清等等,都有专业的史官,进行了准确的纪年。而古印度那边的人,根本就没有“史官”这个职务。而且他们也没有记录历史的习惯,就算阿难说一个具体时间,后人也是无从考证的。

所以“一时”这两个字用得很妙,就是“那个时侯”的意思。那个时候也可以是“这个时候”,《金刚经》告诉我们:“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因为时间和空间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是在太阳系里面不停地运动。而太阳系又在银河系里面运动,一层又一层地相对空间,已经运动了无数个亿万年。

所以真正的时间,是没有古今的,正所谓:万年一念,一念万年。唐代诗人陈子昂,写过一首:“登幽州台歌”。写得非常好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增广贤文》里面也有一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看到的那个太阳和月亮,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其实都是一样的。未来人类看到的仍然也一样,除非这个太阳系覆灭,新的体系诞生。“时间”只是我们人类自己的一种“定义”而已。“空间”也是如此,比如把一个原子无限放大以后,那就是一个宇宙,万物的信息其实都是一体的,是全息投影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很多科学家就是通过微观世界,去推测宏观宇宙的。

所以我们就会发现,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概念。其本质是不生不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这就谓之“如来”。当初隋朝天台山的智者大师,他在读《法华经》的时候,当读到“药王本事品”时,他不知不觉就入定了。定中他去了灵鹫山,居然亲眼看到释迦牟尼佛,正坐在那里给大众讲说《法华经》,于是他就跟着听了一座。等他出定以后,就把这件奇妙之事告诉了大家。他说:世尊的灵山法会,到现在还没散呢!怎么回事呢?其实是他在定中,神识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又亲自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法会”现场。确实令人不可思议。

我们接着看下面的经文:“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这个舍卫国是在中天竺,它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相对于当时附近的其他小国家来说,还是比较繁荣的。国王是波斯匿王,后来他也成了佛陀的弟子。舍卫国里有一位长者,叫做“给孤独”,他是一个有钱的大财主。因为他乐善好施,经常帮助和救济那些孤寡贫弱之人,所以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大家就尊敬他为“给孤独”长者,“给”是给予的意思,而他的本名其实叫做“须达多”。

有一次,须达多到王舍城去办事,住到了他的老朋友叫做珊檀那的家里,在彼此无意间的聊天时,他了解到了佛陀觉悟生命真谛的故事。他就非常感兴趣,并且立刻亲自前去拜会佛陀。见面之后,由于他宿根善慧深厚,立刻就被佛陀的大悲大智所感化,产生了深刻虔诚的信仰。

于是须达多就发下大心,诚恳地请求佛陀,能够来自己的祖国舍卫国说法,度化这里的众生百姓。佛陀一看他如此真诚,也就欣然表示同意了。但是因为佛陀身边的常随弟子,平常就有有一千二百五十多人,这么大的一个团体,最好是能找一个比较宽大的地方才行。

给孤独长者回去以后,就开始下功夫,到处去找合适的讲经说法场所。最后他终于看中了一个地方那里是波斯匿王的儿子,祇陀太子的花园既宽敞又美丽。于是给孤独长者就亲自拜会了祇陀太子,希望可以买下这个花园来供养佛陀。

而祇陀太子当时并不知道也不了解,释迦牟尼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和给孤独长者开了一个玩笑,说道:长者啊,我听说你家里的黄金很多,这个花园本来是我的一个心爱之地,也不计划出售。既然你如此迫切想得到,我只能忍痛割爱了。虽然可以卖给你,但是我有一个要求,就是你要用黄金铺地才行,铺了多少,我就卖给你多少。祇陀太子的意思,其实就是委婉地拒绝了给孤独长者,因为这个条件非常苛刻。

令人想不到的是,给孤独长者一听,眉头也没有皱一下。他对太子的话信以为真,立刻就跑回家中,打开了所有的仓库,一车车地搬出黄金来,就开始铺地。祇陀太子一看到这个情况,心中感到十分惊讶,也很好奇。他就问给孤独长者:释迦牟尼佛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竟然让你不顾一切的,肯花这么大的代价去邀请他?

于是给孤独长者就把佛陀开悟成佛的情况,以及自己得到的教诲,向太子做了详细的介绍。祇陀太子一听,也不由得心生欢喜,原来如此啊!既然长者你是在做有功德的大事,不如我们两人一起做吧。土地属于你,花草树木属于我,黄金够不够都无所谓了,我们一起供养佛陀好了。给孤独长者自然大喜过望,报告给了佛陀。

所以这个园子的名字就成为“祇树给孤独园”,“祇树”是祇陀太子的树木。“给孤独园”是给孤独长者的土地园子。这也就是后来的“祇园精舍”,我们以前看《西游记》的时候,佛祖给唐僧师徒四人讲过这个故事。

我们接着看下面的经文:“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这几乎是每一本佛经,经常都要提到的两句话,不论佛陀在那里说法,都是与大比丘众人,一千二百五十人都在现场听法。通常来说:佛陀的这一千二百五十名常随弟子,就是原始僧团的基本队伍。

那么这一千二百五十个人的数字,具体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开悟以后,首先来到“鹿野苑”,收了阿若憍陈如、阿说示(又译马胜)、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这五位比丘。后来又在恒河边收了弟子耶舍,以及包括耶舍在内的,他的50位亲朋好友。而耶舍的父母,也成为了第一位在家的男女“居士”,也就是“优婆塞”和“优婆夷”。

再然后就是佛陀来到摩揭陀国,收了本来是拜火教的“迦叶三兄弟”。他们分别是老大“优楼频罗迦叶”,他有500名弟子。老二“伽耶迦叶”,他有250名弟子,老三“那提迦叶”也有250名弟子。合起来一共是1000名弟子,都皈依了佛陀。他们几个人在当时的摩揭陀国,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其中“优楼频罗罗”还是“频婆娑罗王”的国师。

再然后就是收了“舍利弗”和“目犍连”二人,他们二个原来都是婆罗门教。都有各自的弟子100位,也都皈依了佛陀,这样加起的数字就是:5加50再加1000加200,一共是1255位出家弟子。所以叫做“千二百五十人”。好了!我们今天暂时就聊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