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博学明辨笃行议论文
这里是光源语文课
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以及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初中七年级语文课本从中选出12章进入课本中供学生学习。
在关于学和思的关系上,孔子是这样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么孔子说的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过来就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了不去学习就会迷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而不思则罔
从现代文的翻译上上看“学而不思则罔”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似乎很浅显。其实在这句话中还包含着孔子对学、思关系的更深层的思考和理解。
“思“可以理解为思考,也可以理解为思想。当做思考理解的时候,就是学习了新的知识不去思考新知识的合理性,也不去思考学到的知识是否能够转化成自己的就全盘接受了,那么在实践中就会产生疑惑,就像是被网给网住了了一样,就是“罔”。这也就强调了学习之后要进一步去思考,弄明白所学的知识。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注解这句话时引用程子的话说:&34;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34;在这个表达中,学是基础的,在学的基础上进行“审问”,然后进行谨慎的思考,明辨学到的知识,然后坚定地进行实践。这就像是一条道路一样,只要中间的一个环节没有,那就不是真正的学习。放在这儿解释这句话其实就是引申了孔子所要表达的,“学而思”之后的“行”只有“慎思”之后才能不迷惑,才能指导自己的行动。
孔子讲学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外一种理解是“思想”,学习之后不能够形成自己的思想就会迷惑。思想的形成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那么就只是空有学识而没有思想,那么自己的行动就没有思想的指引,就会混乱。
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孔子在强调在学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最后要形成自己的思想,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只有这样才不会陷入到迷惑之中,看问题才能够更加的清明,行动才能更加理性。
思而不学则殆
“殆”的本意是“危急”,在课文的解释中被解释为“疑惑”。“学而不思则罔”强调的是学的基础上的思考,那么“思而不学则殆”则强调在思考之上的再次学习。
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这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但是学习是不是在“学之后思考”就结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学习的另一个过程就是要在已有的思考或者已有的思想(看法、观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接触新的知识,了解新的思想,从而充实自己的思考。同时学还包含着实践,任何的思考或者思想如果不能够落地实践的话,都只是一种空想。
南怀瑾先生就说“有些人有思想,有天才,但是没有经过学问的锻炼,那也是非常危险的。许多人往往依仗自己是天才而胡作非为,结果陷于自害害人。”他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一个人即便有思想(想法、看法、观点等)也还是要经过学习实践,来充实和验证,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不殆。”
《论语》(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说“‘思而不学则殆’者,便是那些钻牛角尖,把自己搞得神经兮兮的人。显然,后者比前者病得要深沉一些。”他的意思就是那些只有思想却不去接受新的知识的人,只会沉浸在自己的思想圈子,在自己的思想中打转就是一种病态。
所以说,即便是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还是需要不断地接触新的东西,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新的思考,来能够充实自己的头脑,行动起来才能够不疑惑,才能够拯救自己于危急当中。
结语
课本中将这句话放入在学习的态度之下,意在说明“学和思”的关系。二者同等重要的,通过学和思的结合,构成了从学习到思考(思想)的过程,用思考(思想)指导实践。然后从思考到新的学习,在新的学习中充实和验证自己的思想,然后再次指导实践。这样就能够做到“不罔”“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