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国家 为什么中国是第三世界
最初,第一、第二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概念有政治基础。
术语“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国家都来自联合国。
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国家是“三世界模式”的产物,这一概念将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归为三类。这些国家的这种分层最初是基于政治意识形态归属,第一世界国家被确定为与美国结盟的国家,而第二世界国家则是与苏联结盟的国家。第三世界国家既不支持苏联也不支持美国。
第一世界国家
第一个世界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当时世界沉浸在冷战中,是资本主义保护伞下的国家的总称。这个术语由联合国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并在冷战时期被当时的全球超级大国传播;美国和苏联在各自努力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过程中把世界分成了几个集团。在此期间,第一世界国家被确定为美国的盟国,这些国家经济稳定,与美国有着共同的社会政治信仰。第一世界国家的特点是政治和经济相对稳定,也有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这些第一世界国家最初是西欧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多数国家。冷战高峰时期,第一世界国家和第二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冷淡,苏联和美国是这两个派系的核心。
冷战后的第一世界概念
冷战期间,第一世界的概念受到很大的吸引,美国在第一世界国家的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很大的影响力。美国甚至采取了影响深远的措施,以确保与第二世界结盟的邻国,如古巴,受到严厉的经济制裁的压制。然而,1991年见证的东方集团崩溃标志着冷战的结束,随之而来的是第一世界国家的传统定义。“第一世界”一词近年来很少被用作世界各国基于其与美国的从属关系的二分法,但经常被用来描述经济和政治稳定的国家,而不管其从属关系如何。
第二世界
第二世界是用来描述冷战时期苏联和中国的几个工业国家。根据这个定义,这些国家中的大多数要么实行社会主义政府制度,要么实行共产主义政府制度。这些国家包括:苏联、中国、朝鲜、古巴、越南和老挝的所有国家。德国作为一个被分成两部分的国家特别引人注目,东德被确立为第二世界国家,西德则是第一世界国家。这种分裂表现在国家首都柏林,那里建有一堵坚固的墙来分隔两国。苏联处于第二世界的中心,影响着成员国之间的国际事务。苏联援助了其他第二世界国家,正如20世纪40年代莫洛托夫计划中所看到的那样,当时苏联向其盟国提供援助,作为美国援助的替代。
冷战后的第二世界概念
然而,在20世纪后期东方集团崩溃后,这个定义被认为已经过时,因为崩溃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虽然第二世界概念目前仍在使用(尽管很少使用),但该术语用于定义发展中经济体的前共产主义国家,仅从经济角度使用,而不是作为政治意识形态使用。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最初是用来定义既不是第一世界国家也不是第二世界国家的国家,这些国家也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第三世界”一词最初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在1952年写的,他将第三世界国家定义为既非西方国家也非苏联成员的国家。还有个说法,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在1974年2月22日同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谈话中曾提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这些第三世界国家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亚洲。然而,有些国家似乎被归类为第二世界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例如古巴。由于这些国家的贫困经济状况,“第三世界”一词越来越多地与国内生产总值低、大多数公民生活在赤贫中的国家联系在一起。有些欧洲国家既不倾向资本主义,也不附属于苏联,如瑞典、芬兰、爱尔兰、瑞士和奥地利,经济繁荣,全面发展,通常被称为中立国。
第三世界:现代用途
20世纪后期,东方集团崩溃,这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这意味着随着全球政治格局的突然改变,第三世界国家的定义必须改变。在此期间,“第三世界”保护伞下的国家主要是根据其经济地位而不是政治意识形态来界定的。由于最初与第三世界国家有关的刻板印象,这些国家被确定为经济贫穷但发展中的国家。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的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最初是欧洲殖民当局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在20世纪获得了独立。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批评使用“第三世界国家”一词,经济学家反而将这些国家称为发展中国家或最不发达国家。
第一、第二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关系
将世界各国分为三类;在21世纪,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受到了很多批评。大多数最初是第一世界国家的国家建立了北约,一个政府间军事联盟。近年来,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使世界各国的疏远程度有所下降。许多最初被视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国家近年来也经历了各自经济的增长,不再被视为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