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是谁发明的 饺子的来历和传说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张仲景在《后汉书》中无传,其事迹始见于《宋校伤寒论序》。《宋校伤寒论序》引唐代甘伯宗《名医录》,但《名医录》此书在宋代之后就已失传 。据此,他为南阳人,师事张伯祖,曾经出任过长沙太守,因此被后世称为 张长沙 。
但关于仲景任长沙太守之事是否属实,后世尚有争议,因为《名医录》为唐人著作,南北朝人的著作都未提及此事,考诸史书上也没有相关的记载。清孙鼎宜认为,张机应为张羡之误,章太炎也持此说。
东汉末年,动乱频繁,疫病流行,人民病死者很多,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这引发了他发愤学习医学的决心,“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但在此外,我们对他所知不多。在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中,记载了张仲景为王粲看病的逸事:“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嫌其言忤,受汤而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此二事虽扁鹊、仓公无以加也。”虽然事近传奇,但也可以显示当时人对张仲景医术的敬服。
《汉书艺文志》中,将汉之前的医学典籍总结为为重视经络针灸的医经派,与重视本草汤液的经方派二者;这两大传统的发展,形构了汉之前的中医体系。医经派的主要代表著作,《黄帝内经》,传统上认为,是伤寒论成书的主要依据,后世医者也多援引内经以发明伤寒论微旨。如清朝《医宗金鉴》〈伤寒论注序〉:“《伤寒论》,后汉张机所著,发明内经奥旨者也,并不引古经一语,皆出心裁,理无不该,法无不备,盖古经皆有法无方,自此始有法有方,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
因此,张仲景可说是两汉医经、经方二派的集大成者,他使用的方剂很多是来自经方派;而六经辨证的手法,则是来自《黄帝内经》;此外,更加上他个人的心得与经验。将伤寒与杂病共论, 汤液与针灸并用,打破了《素问热论》中六经只辨伤寒的局限性,因此, 无论伤寒、 杂病和它们互相挟杂的复杂问题, 都能用六经辨证方法概括而无遗。称仲景为医中之圣,伤寒论为中医之魂,实不为过。
张仲景的著作在中医领域内影响深远,远自晋朝王叔和,唐朝孙思邈,下至金元四大家,清朝叶天士、吴鞠通,无不是由钻研仲景学之后,才能卓然成家。历代注解伤寒论者,不下数十家,各有见解,这也推动了中医思想的不断进步。至明清时,伤寒论中的方剂,被尊为“经方”,影响远至朝鲜、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