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年轻的少将 现任最年轻正国级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2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成立73周年纪念日,73年风雨兼程,73年砥砺前行,新中国厚重的历史上正焕发出蓬勃生机。
再回想起1949年那天,仿佛一切都还近在眼前,当初亲身经历过开国大典的老一辈人和曾经为新中国立下赫赫“功勋”的老革命家们又还有多少人存活在世。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到1965年宣布取消,这个时间段被称为“第一次授衔”,而第一次被授衔的我军将领,也被统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
千余名开国将帅,如今仍然在世的却只剩下了4人,这4位仍然健在的开国将帅他们分别是谁?又立下过哪些功勋?
第一位最年长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现今仍存活的开国将帅,都不是1955年时授衔的,而是在随后几年通过各种方式晋升的。
道理也很简单,1955年授衔时直接可以获得少将级别以上的将领,都是在革命年代作出过特别重大的贡献的老一代革命家。
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地都带着伤病,有的甚至在授完衔没多少天就去世了,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资凤,1955年11月就因病去世了,他也是第一位去世的开国将帅。
当然这并不是说后面晋升的开国将帅没有多少功绩,这当中的原因也很多,譬如很多我军将领在1955年的时候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直到后来才补授予;
又比如很多将领因为刚刚参加完抗美援朝战争立下了卓越功勋,因此又得到了晋升,能被评为“开国将帅”,已经足以见他们每个人都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张力雄,是如今仍在世开国将帅中最年长的一位,1913年出生的他在1961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如今已经109岁高龄了。
16岁加入共青团,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张力雄是一位“妥妥”的老红军、老党员了,出身贫困的他对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走向胜利这一结论深信不疑。
而福建地区浓厚的红色氛围,也是促使他走上革命道路,加入共产党的原因,1932年,张力雄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并在随后踏上了长征之路。
他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时间,是在1934年,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出席并发表讲话。
“毛主席特别亲切,还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我是福建上杭县才溪乡的,毛主席就说:我晓得,我晓得,模范乡嘛!”张力雄对当时的情景至今难忘。
1934年9月,张力雄率部负责殿后,阻击国民党敌人的追击,他凭借800余人,硬是顶住了敌人近万余人的进攻,为红军部队转移赢下了时间。
可张力雄的部队被留在了最后面,前面红军经过,几乎把一路上能吃的东西都给吃完了,风餐露宿,连一块可以坐下来休息的干燥地方都没有。
当时张力雄担任红5军45团政治委员,他发挥带头作用,率先把自己的皮带给贡献了出来,交到炊事班,让他们搞一搞分给战士们“填饱肚子”。
那是真正的吃皮带,加点水煮一煮,切一切,扔点野菜野草什么的,吃起来就能尝到点“肉”味,张力雄的一根皮带,就够好几个战士吃。
峥嵘岁月里方见英雄本色,张力雄正是从战火和苦难中走出来的英雄,1936年,张力雄所在的红5军45团在抵抗马步芳部的追击时不幸被弹片所伤。
皮定均
最后还是在当地的一位老乡的帮助下艰难地存活了下来,抗战时期,张力雄来到皮定均麾下任第七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和皮定均合作上演了“一出好戏”
包围与反包围,日寇始终都消灭不了皮定均和张力雄部,林县县城战役、伏牛山战役,都是俩人合作赢来的成果。
解放战争时期,中原突围,淮海战役,张力雄立下赫赫战功,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大校军衔,后来因为守卫西南边陲有功,在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张力雄很节俭,工资都省下来捐给了家乡的学校,他的身体也很好,还会经常练练武术,“全军健康老人”既然送给他的称号,也饱含着大家的希望,希望他可以永远健康地活下去。
大难不死的将军
“如果不是当年彭德怀彭老总坚持要找到我们,我绝对是活不到今天的。”这位大难不死的将军,就是王扶之,他也是仍在世的4个开国将帅之一。
1923年出生的他因为从小就给人家种地干活,年幼的脸上有着一丝老成,12岁那年跑去参加红军,竟然没有被发现真实年龄,还打败了一只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军队。
抗战后,王扶之来到黄克诚手下当参谋,后来成为开国大将的黄克诚,有一个小小的毛病,他的眼睛高度近视,离开了眼镜甚至会连路都看不清。
王扶之就成为了黄克诚的“眼睛”,到处驮着黄克诚行军,当时战士们还开玩笑说道:王扶之驮着的是新四军三师的指挥部。
1949年,王扶之差点牺牲,当时他的团奉命担当解放天津城的主力,敌人守城的火力十分胸闷,王扶之团冲了几次都没能攻进去。
眼看着战士们一个个倒下,时间拖得越久,对战况就越不利,王扶之拿着枪就冲上了前线,在敌人的火力面前指挥。
哪怕左腿被打穿,血流不止也坚持不离开,他心里明白,只要他这个团长还在,他这个指挥官还在,战士们就有决心击垮敌人。
凭借着前线指挥和对战场局势的把握,天津城成功解放,王扶之再也撑不住地坐了下去,后来,他腿上的伤势仍旧会有隐隐的疼痛。
抗美援朝时,王扶之再次奔赴战场,在临津江阵地,成群的飞机炮弹将整片土地都炸成粉末,连防空洞都不能幸免。
王扶之这个志愿军39军115师代理师长当时就躲在防空洞里,一颗炸弹爆炸,整个山洞被炸毁,包括王扶之和新华社记者在内的7个人被掩埋在了废墟当中。
巨大的山石覆盖在上面,王扶之在黑暗中忍受着缺水缺食物的痛苦,就连空气也越来越稀薄,新华社记者等4人已经牺牲,余下的王扶之3人充满绝望。
死,并不可怕,王扶之纵横战场几十载,早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只是被埋在废墟下给憋死饿死,这样的死似乎太憋屈了一点,王扶之不愿放弃生的希望。
而在废墟外的志愿军战士也在彭德怀彭老总的指示下不放弃地挖掘着,“挖,不管挖多深,都要把王扶之他们找到,就算是牺牲了,也要把尸体运回国去!”
王扶之后来被救出来后,得知彭老总一直不放弃他们,感激得泪流满面,在废墟里艰难存活的30个小时,是他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大难不死的王扶之在接下来的作战中更加不要命了,1951年马山阵地,不管敌人的炮火多么凶猛,王扶之团依旧坚守,打退了敌人16次进攻,整个2营都被打光了。
在1955年的授衔上,他被授予大校军衔,要知道他此前的职务仅仅是一个团长,后来王扶之升任39军参谋长后,立即就被晋升为了少将军衔。
晚年的王扶之总是念念不忘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别人练书法写的是文章、名言、诗词什么的,他写的是自己曾经战友和领导们的名字。
“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担过什么职务,在哪里牺牲的,我得一直写,以免自己忘了”王扶之一边写一边念叨着,他的老战友还在世的已经不多了。
“越来越寂寞咯”王扶之总是这样说着,如今他唯一的乐趣,就是任由自己的小辈们胡闹,女儿女婿给他作了一首《百岁辞》,祝福他即将到来的100岁年纪。
一炮打出个少将来
文击,一生与炮结缘,参军晚,入党晚,却以辉煌的战绩,打跑了敌人,打出了中国炮兵的威风,1964年被晋升为炮兵少将。
1918年出生,19岁加入八路军保家卫国,从此就和大炮结了缘,在晋察冀军区担任独立炮兵营政委。
“当时穷啊,哪有什么炮啊,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能有一门榴弹炮,我都能乐呵上一整天”当时的文击更多的是学习作战技术,指挥炮兵的能力。
真正让他发光发彩的,还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1950年10月,文击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一师师长率部赶赴朝鲜作战。
云山之战,是炮兵第一师来到朝鲜的第一战,11月1日,文击趁着大雾天气,将火炮用骡子悄悄地拉到了敌人的眼皮子底下。
然后趁着敌人正在换防之际,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300米的距离,几乎不用瞄准就可以打进敌人的阵地,而且敌人愣是没有发现我军炮兵所在。
精锐部队被我军用骡子拉着的大炮给打的溃散,这一战让文击“封神”,云山之战也成为了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军事教材案例。
就连时候被俘虏的敌军官也自愧不如地表示“你们的士兵十分勇敢,尤其是大炮,炮火实在是太猛烈了,从早打到晚,我们吓得一整天都坐立不安。”
其实敌人哪里知道,我军的炮弹比起敌人来说少多了,但是策略上的安排,哪个时间段打哪个时间段不打,都被文击安排的井井有条。
敌人时时刻刻都感受到我军的大炮一直蓄势待发,随时都有可能落到他们的头上,自然畏首畏尾,即使装备精良,也打不过英勇的志愿军战士。
朝鲜战场上的“中国炮兵神话”,至今还在美国的军事战争史上留有痕迹,文击也被晋升为了少将军衔。
后来文击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炮兵部部长,将自己的经验和学识,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下一代。
尽管长期的炮兵经历,让他的耳朵听力损伤严重,但是他依旧精神好得很,总是时时刻刻地关心着国家大事,关心着中国炮兵的发展。
一炮打出个少将来,现年104岁的文击将军总是和小辈们讲述着自己的过去,他要以亲身经历来激励年轻人奋发图强,好在将来报效祖国。
“中国的未来需要你们年轻人啊,希望你们将来成为栋梁之材,我们这些人用生命和鲜血拼下来的山河无恙、国家安宁,还要你们来守护啊!”
不打仗的少将
这位仍在世的开国将帅,一生中几乎不打仗,他的武器和战场,是在军队后方,在医院的手术台上和死神的一次次战斗。
涂通今,1964年晋升少将,也是少见的博士学历的红军战士,1914年出生,18岁参加红军,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从小就受到家里的影响,父亲是清朝的贡生,所以涂通今也有着较高的学识,参军后,他就走上了医疗兵的岗位。
一边学习医学知识,一边救治受伤的战士,战士们咬着牙,忍着痛不掉泪地接受治疗,接受手术,让他的内心大为震撼和感动。
有这样的战士,有这样的共产党,中国甚幸,民族甚幸,他笃定决心,也要为中国革命事业贡献自己,死而后已。
既然选择了医疗兵,他就勤勤恳恳地耕耘在这个职务上,长征时,他是医务班班长,扛着药箱,一路跟随着部队,一次又一次地克服恶劣的条件,挽救了战士们的性命。
抗战时,他一边工作,一边充实自己的知识,考入了八路军卫生学院(后来的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延安白求恩国际医院工作。
战场上最缺的是什么?子弹?武器?这些东西都可以通过缴获得来,但是外科医生,却是最宝贵的资源,各种刀伤枪伤、炮弹伤,离不开外科医生。
就连涂通今自己也记不清自己救了多少人,新中国成立后,他面临着周总理交待的任务——组建中国自己的神经外科,依然地踏上了苏联留学的道路。
仅用了4年不到的时间,就取得了医学副博士的学位,然后回国为我国我军的医疗事业鞠躬尽瘁,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等职位。
如今的涂通今已经退休,多年辛苦劳累工作下,身体也出现了问题,躺在解放军301医院的病床上,但他留下的医学著作,为许多年轻学子提供了经验,更传递了一种精神。
年纪最大的张力雄109岁,年纪最小的王扶之99岁,还有文击将军和涂通今将军,感谢你们过去所作出的贡献,也祝福你们未来平平安安,健健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