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鱼我所欲也与不受嗟来之食

时间:2023-04-25 06:36/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3606 评论:0

在古代,在现在的山东省泗水县的东北,有一潭碧泓清冽的泉水,附近的老百姓常到泉水中挑水喝。这泉水喝起来清爽可口,即便是大冬天喝了也不会闹肚子。

盗泉边的村民,正在这里洗衣服。

到了夏天,孩子们也在此游泳戏耍,此处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后来,有一伙强盗见这个地方不错,就占据了这个地方。他们驻扎在潭水边,打劫过往的商客和行人,惹得百姓们对他们十分痛恨。

泉水边住了强盗,附近的老百姓谁也不敢到这个地方来饮水了。哪怕是当地小孩子都知道,这个地方的泉水不能喝,喝了有可能被强盗给杀掉。

这事传来传去,传到鲁国国君的耳朵里了,他听说后感到暴怒:在天子脚下,竟然还有这事,反了他们了!

于是,国君就派兵过来捉拿强盗,几个小毛贼当然不是官兵的对手,轻而易举就被官兵给拿下了。

尽管如此,这个水潭的名字依旧这么叫了下去,当地人人称它为“盗泉”。

有一年夏天,天气十分炎热,孔子带着子路等几个学生坐着马车从曲阜外出办事。马车奔驰了大半天之后,孔子和子路等人都热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只好找个树荫休息一会儿。

正当他们在树荫下凉快时,子路突然听到有“哗啦啦”流水的声音,就放眼望去,只见远处溪水淙淙,顿时来了精神,就请示孔子说:“老师,前方有一眼泉水,要不我去提点来,咱们饮点水解渴吧。”

孔子这时候也渴得要命,就爽快地答应了他。

子路一路小跑,提着一个木桶来到泉水边,见泉水清澈,真想趴到那儿先喝两口。可他转念一想:老师还在那等着呢,老师没喝,自己怎么能先喝呢?

于是打消了这个这个念头,赶紧把木桶盛满,提着泉水走了回来。他从车上拿了一个钵,舀了一钵捧给孔子说:“老师,请您先饮。”

孔子见泉水十分清冽,如同刚从深水井里提出来的,还带有一股凉气,就顺便问:“子路,这泉水有名字吗?”

其实我认为,这时候的孔子也是多此一举——喝哪个地方的水,还非要打听这个水的出处吗?

见师傅发问,子路不敢隐瞒,如实回答说:“泉水有名字,名字就叫盗泉”。

孔子一听,脸色立马变了,把手中的水朝地上一泼,又叫子路把打来的水全部倒掉,说:“记住了,这泉水谁都不能喝。”

弟子们早就口渴难耐,见老师把师兄辛辛苦苦提来的泉水都倒地上了,非常不理解,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孔子耐心地向弟子们解释说:“盗泉,意思就是强盗的泉水,名声肯定不好。我们怎么能因为口渴而去喝坏透了名声的东西呢?记住,我们宁愿渴死也不能喝。”

孔子说完,他忍着口渴,吩咐大家赶紧往前走,一刻也不能在这里停留。

后来,“盗泉宁渴”这个典故,用来表示宁死也不接受不义之物,绝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于是便有了“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谚语。

下图,曾经的盗泉所在地。

其意思是指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

北宋末期,一位貌美的媳妇搀扶着婆婆外出逃难,被占山为王的宋江抓住。宋江见这对患难与共的婆媳如同母女,她们互相照顾,互相关爱,顿生怜悯之心,就赠给他们几两银子,放婆媳下山了。

没想到,这位媳妇虽出身清寒,但很有廉耻之心,不耻与强盗为伍,也就不愿意接受宋江的馈赠。下山之后,她经过婆母的同意,就把宋江赠的银子扔到路边了。

“中路遇着强盗宋江获住……因见妇姑恩爱,乃授金帛相赠。自古道:‘智土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特将此非义之物遗弃在路。”

再回到孔子不饮盗泉之水这个话题上来。正值炎热的夏天,一行人饥渴难耐,而孔子宁愿渴死也不饮盗泉之水,并非泉有毒,只是因为泉水名字不雅,他讨厌泉水的名字。

这还只是一处泉水,换作一个人,如果取了一个不雅的名字,那么孔子是不是就不与他结交呢?

一个国家,倘若,名字也让孔子感到讨厌,他是不是一生都不会到那里去呢?

使役外物,却被外物所控制,我怎么觉得他活得那么累、或者说他对自己怎么那么不自信呢!

无独有偶,到了晋代,有一位大儒在口渴之时,却没有选择那么做。

晋代人吴隐之是位廉洁的官员,在百姓中口碑极好。他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对人说:“难道说古代的圣人伯夷叔齐喝了这里的水,也会变得贪婪吗?”

他不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并没有变贪。

随着时光的流逝,盗泉早已干们涸,并被村民盖房子掩埋。那个村子,曾因泉得名名为“盗泉峪”,很早前泉旁有石碑,上书“盗泉”二字。

2924年,本村乡绅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就将“盗”字改为道德的“道”字,从此,“盗泉”便成了“道泉,一直沿用至今。

个人觉得,孔子此举有点小题大做,不值得提倡。

个人观点,文中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指正,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