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23人名单

时间:2023-05-12 09:09/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370 评论:0

作为“两弹一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2020年4月23日,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表示,“当年,你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几十年来,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埋头苦干,不畏难、不气馁,推动我国航天科技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刷新纪录,谱写了追赶、并跑、超越的奇迹。

东风破晓,气贯长虹。

20世纪5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核威胁、核讹诈,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决定研制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距地面2900米处空爆试验成功。在经济落后、工业和科研基础薄弱,资金、设备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我国科研工作者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这两个发展阶段的跨越。同一时期,我国的导弹研制也取得重要突破,先后成功发射了常规导弹和核导弹。

此后,随着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中国航天事业开启了新的纪元。

△1970年初,科研人员在厂房内测试“东方红一号”卫星。

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创造了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集中体现了那一代科研工作者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宝贵精神。

“那个年代,能把第一颗卫星送上天,每一个螺丝钉都是中国自己搞的,真感觉到扬眉吐气。”“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院士说。

如今,孙家栋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级顾问。多年来,他带领北斗队伍,集智攻关、攻坚克难,相继建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系统,完成北斗三号系统立项论证和启动前期工程实施,让中国人拥有了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2006年,由于进口原子钟无法按时到货,刚刚起步不久的北斗二号差点“夭折”。

星载原子钟是北斗卫星的“心脏零件”,没有它,北斗卫星就无法上天。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带领国内数家科研院所同时行动,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实现技术突破并成功生产出中国自己的星载铷原子钟。

在北斗三号研制的过程中,谢军提出,所有关键器部件必须全面国产化。这对于起步晚的中国北斗来说,有不少关卡需要攻克。

在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艰难攻关下,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

△多项基于北斗三号的自主创新成果亮相,包括北斗最新一代高精度定位芯片、卫星天基测控收发信机、北斗+遥感全球应用服务平台等。

随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步伐,北斗芯片研发生产技术也逐步成熟。

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

今天,“两弹一星”精神已凝结成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激发亿万中华儿女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监制丨王姗姗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吴璇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程昱

视觉丨江雨航

校对丨张亚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