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时间 武昌起义胜利时间

时间:2023-05-13 08:28/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9470 评论:0

1895年春,甲午战争还在北方打得激烈,在当年的3月1日这一天,孙中山到访日本驻香港领事馆,见了领事中川恒次郎,干嘛呢?要枪。

那么这个日本驻港领事馆不是公共厕所啊,你想来就来吗?中川恒次郎也不是个闲人,你想见就能见?他为什么要见孙中山呢?

其实是梅屋庄吉的介绍。

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油画)

梅屋庄吉是孙中山的主要资助人之一,他当时在香港开照相馆,和日本驻港领事中川恒次郎有交情,因为有老朋友介绍,那么,中川恒次郎见了孙中山。

孙中山开门见山就说,他要发动广州起义,颠覆清政府,第一步是在广东广西,建立一个共和国,希望日本给他提供25000支步枪、1000支手枪。

中川恒次郎从未见过如此胆大的人物,他当场惊呆了。

不过,他对孙中山说:我只负责日本侨民的贸易事务,不负责军事之类的,但是,我对你的志气,感到非常敬佩。

中川恒次郎顺势问孙中山,你有多少人马?你的人马在哪里?

孙中山说,我有很多的会党同志,平时他们都潜伏在民间,是百姓的面目,但是,只要我举事,他们就会从四面八方响应,只是,由于保密的缘故,无法详细告诉你,有多少人,分布在哪里。

中川恒次郎又问他,假设你起义成功,造成广东广西独立的局面,建立民国政府,谁做临时总统?

孙中山说,暂时还没考虑这个。

送走了孙中山之后,中川恒次郎给日本外务省写报告。

他说,有个28岁的中国人,是医生,说英语,他说要武装推翻清国,不过,此人虽然雄心壮志,但是年轻,没有经验,我看他的计划,不太靠谱,只是空中楼阁而已。

所以,孙中山发动的第一次广州起义,日本人拒绝帮助他。

然而人们说,在孙中山推翻满清的十六年奋斗史中,日本人支持孙中山,这个说法对不对呢?

对,也不对。

关键就在于“日本人”的定义。

准确地说,是日本的“在野派”支持孙中山,而日本政府是不支持的,甚至是帮助清政府打压孙中山的。

所以我们在谈历史的时候,要注意概念,不要把一些国家啊,民族啊,这些概念,理解成铁板一块,近代史上的“日本”,其实并不是铁板一块,它内部是有不同派别的。

就拿孙中山问题来说,日本当时国内的在野派,主要是一些“大亚洲主义者”,是一些浪人、落魄武士、不得志的政客,这些人是支持孙中山推翻满清的。孙中山的同盟会,就是在日本“大亚洲主义者”(又称泛亚主义者)的家里成立的。

而当时掌握日本政府的那些“当权派”,他们当时的基调,是“国际协调主义者”,也就是说,日本政府的主流政客,是不支持孙中山的,也不愿插手孙中山和清政府的事。

不过有一次,日本政府差一点插手了,但最后还是被日本政府中央及时喝止了,那一次,就是1900年的惠州起义。

1900年孙中山发动惠州起义,当时支持他的日本人,还是在野的那一帮“泛亚主义者”、落魄浪人,例如内田良平、山田良政、平山周、尾崎行昌等等,其中,山田良政还在惠州参加了前线的作战,最后还被清兵杀了头,这是后话。

但是在起义之前,孙中山觉得不够,他去台湾,找了当时的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儿玉源太郎答应孙中山:只要你在惠州、厦门举事成功,那么,我们日本出钱出枪,帮助你推翻满清。

儿玉源太郎为何要这么做呢?

因为他考虑到:把惠州、厦门这一片(福建和潮汕地区)拿下来,委托给日本治理的话,这个地区刚好可以作为台湾的战略缓冲。

儿玉源太郎算盘打得好,但是呢,他汇报给东京的时候,东京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放弃了。

为什么呢?

还是那个原因:因为当时日本掌权的,是“国际协调派”,他们担心欧美的反弹,所以,在最后关头,日本政府总部指示儿玉源太郎:放弃这个项目,不要帮助孙中山。

所以呢,惠州起义的失败,和儿玉源太郎的食言,是有很大关系的,然而,孙中山并没有丧失争取日本政府帮助的希望。

后来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写信给日本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借钱给革命军,帮助革命军推翻满清,然后民国成立,可以把满蒙“委托”给日本管理,可是当时日本政府没有回应。

为什么呢?

日本不是不想要满洲,而是在当时,日本的当权派是“国际协调派”,凡事要考虑国际协调。

有一个背景信息是这样的:1900年庚子事变之后,列强各国组建了一个公使团,说以后清国再发生什么大事,我们公使团碰头商量,不要单独行动,要一起行动。

所以呢,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列强公使团开会了,开会讨论的结果是:严守中立。

什么叫严守中立呢?

就是说,既不帮助清政府,也不帮助革命军,就让他俩自个打,打出个什么结果,我们列强到时候,再看看怎么办,当时的列强,是这么个态度。

好了,那么说到武昌起义,我们很多朋友都知道,孙中山当时人在美国,听到武昌起义的消息,他第一时间去了欧洲,他到底是去干嘛呢?

很多朋友都有疑问:既然得知了武昌起义的消息,孙中山应该第一时间回国领导起义、指挥战斗才对呀,他为什么要去欧洲呢?

其实,这事和我们的理解,恰恰相反:孙中山回国领导起义,并没有什么用,反而去欧洲,不但是正确的,而且是必要的,而且事后看来,他的作为是有效果的。

这事从何说起呢?

要从黄兴给孙中山的电报说起。

黄兴

武昌起义爆发之后,黄兴给身在美国的孙中山发了一份电报,电报的内容,简单粗暴:武昌起义爆发了,我黄兴去领导起义,你放心,但是,目前最需要的就是钱,所以,请你速速汇款!

是的,当时武昌起义,黄兴发给孙中山的电报,不是叫他回国领导起义,而是要钱,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因为打仗是要花钱的。官兵吃饭,弹药补给,募集新兵,购买枪炮,军医救护,乃至于劝降敌军……一举一动,都是要花钱的。

我们很多读历史的朋友,误以为起义只要有人有枪就可以了,这是动画片的历史观,不是成年人的历史观,这是要注意的。

我举个具体的例子,跟大家说说,到底为什么打仗需要钱。

1908年4月底,黄兴、黄明堂等人组织云南“河口起义”,把城市攻下了,可是,起义军马上就陷入绝境,怎么回事呢?没钱吃饭。

当时参加起义的士兵,多达3000人,每天光吃饭,就要花好几千块钱,此外,还有“花红”,什么叫“花红”呢?就是奖金。

起义还需要奖金吗?在那个年代,是需要的,例如说,谁第一个冲上炮台的,奖励2000元,谁杀死当地清廷督办的,奖励2000元,谁斩杀的清兵哨官,奖励2500元,这些都是钱,战斗打响之前,为了鼓励士气说出去的承诺,是要兑现的,否则,以后谁为你冲锋陷阵?

所以呢,起义军没钱,一筹莫展,后来“征收义捐”,什么叫“征收义捐”呢?就是在河口,挨家挨户敲门,劝老百姓捐钱。

很多老百姓不愿意捐助,你能不能动粗呢?不能。为什么?因为你要考虑革命军的形象和合法性,所以,全城讨了一圈,只筹到3500元,杯水车薪。

再后来怎么办呢?找富户。找了当地的一个富商,名叫梁秋,找他要了一笔钱,度过燃眉之急。

好,不扯远了,我们回到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剧照)

所以呢,当时孙中山接到黄兴的电报,回国没用,没钱打不了仗,你人到也没用,所以关键是要搞钱,这就是为什么孙中山在美国接到黄兴的电报,他就买了船票,去英国,干什么?两件事:

第一件事:找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的主任,借钱。

第二件事:找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的主任,劝他不要借钱给清政府。

讲到这里你也许有疑问:这四国银行团的主任,也不是闲人啊,不是你想见就能见的。

对,当然如此。

孙中山是有人脉的。谁介绍呢?荷马李(Homer Lea)介绍。

对,就是那个美国军事研究专家荷马李,他人脉广,认识四国银行团的主任,他给孙中山写了介绍信,发了电报,帮孙中山约了四国银行团的主任,在伦敦见面。

那么,所谓“劝四国银行团不要借钱给清政府”,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孙中山一直留意时事,他知道,清政府早就找四国银行团借了一笔巨款,借钱的名义叫“川汉铁路借款”、“币制借款”之类的,数额很大,但是呢,四国银行团还在审批当中,还在走流程,那么这个时候,喊停这笔钱,就等于救了武昌起义军的命。

所以呢,孙中山就在伦敦,约见了四国银行团的人,孙中山的话是怎么说的呢?

他说:现在清政府摇摇欲坠,你们都看在眼里了,我劝你们不要借钱给清政府,为什么?因为风险很高,一旦我们革命军推翻了清政府,成立了民国,你们借给清政府的这笔钱,我们民国是绝对不会偿还的。

大家知道银行家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答案是:借出去的钱打水漂。所以孙中山的劝说,有没有效果呢?答案是:有。

对于孙中山的劝阻,四国银行团开会讨论,认为他指出的风险,是成立的,所以呢,决定暂缓给清政府汇款,也就是说,暂时中止这个贷款的审批程序,暂时不借了。

不过,四国银行团开会的结果,并不止于此,四国银行团还认为:我们不但要暂停借钱给清政府,而且,我们列强还要严守中立,为什么要严守中立呢?一言以蔽之:因为在当时,严守中立,最符合列强的利益。

然后呢,孙中山找了英国外相,提出:由英国的银行,借一百万英镑给革命军,并且允诺,一旦民国成立,将给英国若干的优先权利。

但是呢,英国人不干,为什么呢?英国人说,列强们开会讨论过了,对于中国现在的内战(辛亥革命),列强要严守中立,既不借钱给清政府,也不借钱给革命军,如果要借钱给革命军,也要等你们所谓的民国成立了之后,再借。

所以呢,孙中山在英国没借到钱,于是,他去了法国,找“东方汇理银行”,他们也不借,法国人也是那个理由:严守中立。

美国、德国,也一样,都不肯借钱给革命军。

不过,孙中山此行虽然没有借到钱,他在欧洲期间,接受了大量的记者采访,在欧洲各种报纸上,发表了大量言论,说什么呢?还是说那些话:清政府朝不保夕了,请你们欧洲各国,千万不要借钱给清政府,否则,将来我们民国成立,这个债,我们是绝对不还的。

所以最终呢,欧洲没有一个国家,敢借钱给清政府,应该说,孙中山在这件事上,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的。

那么这事给清政府造成了一个什么后果呢?

答案是:清政府断粮了,没钱打仗。

是的,其实在1911年,清政府本身就处在很严重的财政危机当中,武昌起义爆发之前,清政府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就盼着四国银行团的那笔贷款,早日批下来。

可是,钱还没批下来呢,武昌暴动了,清政府虽然派出袁世凯去打仗,但是,钱很快就用完了。

于是,清政府拍电报催促四国银行团,问你们那笔贷款,什么时候到账啊?

四国银行团老久不回复,一回复,来了这么个话:很抱歉,各国公使团,四国银行团,都开会了,说要严守中立,这笔钱,暂时不借了。

这句话不得了,直接压垮了清政府最后的希望,所以呢,清政府没钱跟革命军打仗,被迫和革命党谈判,所以,就谈出了清帝退位、由袁世凯组织共和政府的这么一个历史结果。

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仪式(油画)

所以呢,我们有的历史爱好者说,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位子礼让给袁世凯,是出于高风亮节,其实,更多是出于无奈,当时孙中山向全世界都问了个遍,就是借不到钱,倘若能借到钱,革命军是不会妥协的,革命党也不会把临时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的,当时之所以那么做,确实是因为没有钱,是真的没办法了,只能妥协让步。

所以我们读历史要注意一点,就是说在历史很多的紧要关头,起决定性作用的,都是财政问题,没有钱,什么事都办不了,有句话老生常谈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道理真是这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