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逊冲锋枪 汤姆逊冲锋枪 45子弹
这是我公号后台有哥们留言希望我聊聊当年的晋造汤姆逊冲锋枪,不过这枪的细节资料真的稀缺,所以狗子我只能把有限的数据列出,尝试从中去捋点思路。
咱们先捋捋太原兵工厂的历史
这个厂原来是1900年那会由山西巡抚胡聘之办的山西机器局,到1914年,阎锡山将其改名为山西修械所。这破厂当时也就如名字一样,只能修修武器、撑死了造两杆抬枪。等袁世凯称帝失败并且于1916年6月6日(真6)挂了以后,阎锡山才正儿八经的打算好好整顿一下山西的军工,在接下来4年时间里,阎老板先是招罗工科生,然后开办工业学校,再将修械所、铜元局以及学校整合成了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这山西军工的种子也就在这儿发芽了。
在接下来阎锡山购入国外设备和生产资料(多是德国、日本技术),并细化为基础冶炼的、生产工艺的、化学原料的等等,到1926年,工厂已经超过8000工人,每日能产4500枚手雷,12万发子弹,3200发迫击炮;每月能产1500支步枪,500支手枪,300门迫击炮,30架机枪。
我为啥要把1926字体加粗?因为这一时期的资料上还没有出现冲锋枪这玩意。但1927年就不一样了,当年1月,阎老板将实习厂改名为太原兵工厂,并将工厂分为工务、核计、检验、稽查四处,其中工务处又按照生产东西的不同而分成了17个小厂,从1928年至1930年,太原兵工厂冲锋枪的月产已达900支,而这批冲锋枪就是晋造汤姆逊。
上头这支晋造汤姆逊的机匣铭文写着民国16年,那就是1927年,符合太原兵工厂开办的年份,再从前后握把和缺乏制退器的特征可以判断这枪的原型是汤姆逊1921型。
不过这铭文有时候也挺乱的,比如上面那支写着民国20年,那么是31年,但它厂名还是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而且还有个一七式冲锋机关枪的名号,这个一七可以理解为民国十七年正式定型,但厂标我就搞不明白了。。
另从火器堂编著的《抗战机密档-中日军队轻武器史料》记载,晋造汤姆逊的总产量可可能在40000支左右,我估计他的判断方法是看到31年产的那支铭文刻着37216,而当30年中原大战结束之后的晋造汤姆逊虽然还在产,但数量仅约每月200支左右,由此估算晋造汤姆逊总数约4万。
装备方面,阎锡山将冲锋枪下发到步兵班,每班14人,通常由班长携带汤姆逊。发动进攻时重机枪在600米内掩护,轻机枪在300米内掩护,而冲锋枪则抵近到150米内协助步兵冲入敌阵,在距敌30米左右投掷手雷,等炸了之后就冲进去白刃战。
然后问题来了,当时中央军也好,地方军也罢,没有一个把冲锋枪正儿八经当做制式武器用的(川造汤姆逊更类似轻机枪用法),甚至还有整个连都装备汤姆逊的玩法,为啥阎老板那么独特?
我寻思是阎锡山本身就个打仗特别怂的主,喜欢依险而守,而防守的打法也比较鬼,喜欢先用少量火力引君入瓮,当敌人抵近阵地50米之内时再火力全开,而这时候冲锋枪,尤其是汤姆逊这种射程很渣、但停止作用和火力很猛的玩意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所以晋军在训练时就特别注重冲锋枪和手雷的近距离战法。
最后回到枪本身,我估计有人会问晋造汤姆逊质量如何?毕竟只是个山寨品。
不好意思,这块资料我没查到具体的,结构上晋造汤姆逊和原版汤姆逊没区别,弹种也都是.45ACP,没有任何区别。质量方面国民政府调研太原兵工厂时蹭说过一段话
“太原兵工厂山炮、轻重机关枪皆能制造,其冲锋机关枪及手榴弹尤称利器,步枪虽然能造,但出品量甚微,能供补给,冲锋机关枪制造精良,实为近战利器。”
细品的话可以印证晋军确实对手雷和自动武器比较上心,加上阎老板虽然打仗不咋地,但最生意搞发展还行,冶金、化学这块军工基础投入很大,所以晋造汤姆逊虽然查不到什么特别夸赞的信息,但也查不到什么吐槽爆料。
最后,咱们也别把汤姆逊想的太高端,毕竟只是一战后期开发的武器。复杂确实复杂,但只是因为它那个没啥卵用的布里希闭锁以及全铣削件加工起来费时间,并不是说需要多高端的工艺,对材料的强度也没什么苛刻要求。所以只要有机床、慢慢铣,造把发射手枪弹的自动武器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