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央美院美术馆门票

时间:2023-05-14 02:53/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914 评论:0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广燕

孙宗慰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他曾师从徐悲鸿先生,也曾跟随张大千西行敦煌考察石窟艺术。3月1日,“心影馨香——孙宗慰绘画主题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以155件(套)珍贵作品梳理孙宗慰先生的艺术与人生。这也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恢复面向社会开放后的首个展览。

展览展出了孙宗慰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西域少数民族服饰册》

八十年前西行之旅佳作露面

风尘仆仆的旅人牵着骆驼穿越黄沙,面前是一泓澄澈的月牙泉,这幅创作于1942年的《月牙泉》,记录了孙宗慰当年西行之旅留下的惊鸿一瞥。1941至1942年,孙宗慰由吕斯百举荐,协助张大千赴敦煌等地考察石窟艺术,借此学习民族传统,写生风俗民情。展览展出了孙宗慰20世纪40年代在甘肃敦煌、青海塔尔寺的临摹和创作,其中《蒙藏女子歌舞图》 更是其蒙藏题材系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1946年,孙宗慰随徐悲鸿到北平任教后,直面社会变化,画笔与时俱进,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先后创作了一批反映古都风貌和民生之变的代表作。他坚持以写实主义为基础,描绘人生长河行旅中的移步换景。在展品中,20世纪50年代表现天津塘沽新港的一组作品尤其值得观摩和研究。

展览名为“心影馨香”,一幅幅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肖像与花卉、静物,也展示了艺术家的心灵世界。 孙宗慰45岁后疾病缠身,展览最终以他开笔但未成的一件白描莲花作为结束,以示其实践启程,事业未竟,但暗香浮动,引人入胜。其中,也含有缅怀之意。

观众欣赏孙宗慰《蒙藏女子歌舞图》

93岁杨先让忆师长言传身教

在展览开幕现场,孙宗慰先生学生代表、93岁的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杨先让深情讲述了1940年代在国立北平艺专受教于孙宗慰先生的经历,“我是1948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美术系的,我的太太张平良是1949年入校的,她那一班有靳尚谊、詹建俊等,我们都是在孙先生的门下开始学习绘画的。”

杨先让说,孙先生为人低调,不善言谈,但在教学中对学生要求十分严厉。“他对学生很关心,曾替我交了一些伙食费,不许我还钱给他。我们见过先生唯一一次发火,是因为班里有位同学逃课,该修改的画稿一动没动,人也不知去哪里了。先生一气之下取下画板,打开教室门扔在走廊里,发出重重的‘咣当’声。”

回忆学生时代老师的言传身教与深厚的师生情感,杨先让感言,“以徐悲鸿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初期的教员体系是中国美术界的脊梁骨,我们是在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就像是牧羊人,是我们的引路人,是给我们第一口奶的人,是我们的启蒙老师。”

展览展出了孙宗慰创作的一批反映古都风貌和民生之变的代表作

以大展弘扬艺术先辈优秀传统

今年是孙宗慰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央美术学院策划此次展览,并将其列入“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系列活动,旨在增进对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之路的认识,进一步弘扬由艺术先辈开创和形成的优秀传统。

“走进孙宗慰先生的艺术人生,我们能体会到他既与所处的时代同频共振,又有自己的艺术独创。”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谈到,孙宗慰先生是徐悲鸿先生所倡导的写实主义艺术的忠实践行者,他在1940年代前往西部,一路西行至敦煌,认真研究和吸收借鉴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在文化溯源和艺术寻根中坚定了中国文化自信。

新中国成立后,孙宗慰先生走向港口、走向京郊大地、走遍祖国各地,感怀时代、感受生活之变,创作了大量表现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热潮和人民生活新变化的作品。“今天的青年学子不仅要学习他的技法与造型,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前辈们的精神。只有植根于中国大地,只有更深入地研究中国的绘画传统、艺术传统和文化传统,才能促进自己的艺术有转型、有提升、有真正的创造。”范迪安说道。展览将持续至至3月26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