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四大才女

时间:2023-05-14 04:54/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8186 评论:0

我国瓷业发展至宋代达到了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当时最为著名的就是五大名窑。并且形成不同风格的八大窑系。宋代瓷器集前代之大成,创出丰富多采的造型,有唐八百、宋三千之说,并不夸张。有碗、盘、碟、洗、砚滴、盏、托、瓶、壶、罐、钵、尊、盆、奁、唾壶、渣斗、炉、腰鼓、瓷塑等,大都施纯色或驳色单彩釉,表面平滑或有碎纹。釉色有多种深浅不一的白、蓝灰、紫灰、鲜红、暗紫、青绿、褐、黑等色,更有因酸化作用而产生的光怪奇丽、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绚烂如霞,美不胜收。装饰方面有划花、绣花、印花、锥花、堆花、暗花、珐花等。纹饰题材极其丰富,常见的有花卉、龙凤、鹤、麒麟、鹿、兔、游鱼、鸳鸯、鸭、山水纹、回纹、卷枝、卷叶、曲带、云头、莲瓣、钱纹等。

宋代八大窑系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

宋代瓷窑的八大系统,正好以长江为界,北方四个,南方四个。北方是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四个窑系;南方是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越窑,四个窑系。

①定窑系

定窑系为宋代八大瓷系之一。北宋时河北曲阳的定窑以其精细的制作,惊人的装饰技巧和优雅的风致冠绝当世,更首创覆烧法,提高产量并节省燃料,对我国瓷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时之间,引得各地瓷窑效仿,远至辽国的官窑和四川的彭县窑,近则山西渚窑皆望风步趋,如平定窑、盂县窑、阳城窑、介休窑等,都属于定窑瓷系。

定窑瓷系产品多为仿曲阳定窑白瓷,在瓷质、焙烧工艺、造型、装饰上都与之相当接近,尤其江西景德镇窑在南宋时期的仿定制品,精致文雅,博得“南定”之名。

定窑瓷系以白瓷为代表,在宋代各窑中出类拔萃,独领风骚,“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可略表其优雅韵致之一二。

②磁州窑系

磁州窑系是宋元时期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窑场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重要窑口有河北磁县观台窑、河南鹤壁窑、禹县扒村窑、修武当阳峪窑、登封曲河窑、江西吉州窑等。

磁州窑系,主要烧制黑瓷、白瓷和白地黑、褐彩绘瓷,其胎质粗松,胎色也较深,因而施化妆土,再罩以透明釉。装饰技法划分品种有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红绿彩、绿釉釉下黑彩和低温铅釉三彩等,纷繁竞妍,各具特点。 装饰技法方面善于利用在化妆土与胎质颜色的反差,加以彩绘、刻剔等多种手法,令对比强烈,风格明快。纹饰题材多为花蝶、龙凤、如意头、人物等,线条流畅,细腻逼真,情趣盎然。亦有不少以书法和诗词作为装饰题材,平添诸多雅致。

器形丰富别致,凡生活器皿皆多种多样,同一类产品亦有数种变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日用需要和审美偏好。

③耀州窑系

耀州窑始于唐代,当时烧黑、白、青瓷,宋代青瓷得到较大发展,北宋末为鼎盛期。其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旧称同官,宋代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包括陈炉镇、立地镇、上店镇及玉华宫等窑在内。

耀州窑宋代晚期以青瓷为主,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装饰有刻花、印花,结构严谨丰满,线条自由流畅。纹饰多满布器内外,种类繁多,有牡丹、菊花、莲花、鱼、鸭、龙凤等,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器形有碗、盘、瓶、罐、壶、香炉、香熏、盏托、注子温碗、钵等。

耀州窑在宋时北方的青瓷窑场中最负盛名,堪称翘楚。于神宗元丰(1078-1085)至徽宗崇宁(1102-1106)的三十来年间,曾为朝廷烧制贡瓷。其不凡的制瓷技巧和洒脱活泼的风格对当时各地窑场产生了很大影响,得到广泛推广,由此形成了一个自北而南的范围广阔的耀州窑系。耀州窑系以黄堡镇为中心,襄括了河南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广东西村窑、广西永福窑、内乡大窑店窑等多个窑场。各窑制品均与铜川窑相似,仅由于所用原料有差别,胎质与釉色也有些微不同。

④钧窑系

钧窑属北方青瓷系统,创建于北宋初,在北方诸窑中最晚形成一个瓷窑体系。到金、元时期才形成窑系。它影响甚大,不仅在河南属县境内发现窑址100多处,且在河南临汝、峡县、新安、鹤壁、安阳、内乡、鲁山、林县、浚县,河北磁县、隆化;浙江武义、鄞县、金华、宁波、东阳,广西柳州、永福、兴安,山西浑源等地都有仿其风格的瓷窑,形成一个遍及四周的庞大钧窑系。

钧窑系瓷的独到之处在于釉为乳浊釉,更新创铜红釉(均红)及窑变釉,蓝色红斑,绚丽如霞,分外有迷人魅力。

钧窑系绝大多数为民间窑业,主要烧制一些民间生活日用品,但不论何种器物,均独特大方,釉色可人,风格典雅含蓄。

⑤景德镇窑系

景德镇窑系形成于宋代,主要窑口除景德镇外,还有江西丰白舍窑、吉安永和镇窑、安徽繁昌柯家冲窑,福建德化窑、闽清窑,广东潮安窑、湖北武昌金口窑和泉州碗乡窑等。 景德镇窑主要生产青白瓷,其器胎体洁白细腻,既轻且薄,釉色似雨过天晴,莹润素雅,时名“影青”。器身多以刻花、划花、印花装饰,纹饰种类极多,缤纷绚丽。器形优美独特,多为碗、盘、盒、枕、壶、瓶、塑像等,于宋真宗景德年间的影青瓷,光致精美,深得帝心,于是“景德窑”之名不胫而走,天下皆闻。

⑥龙泉窑系

龙泉窑瓷器胎为灰白色,坚致细腻,釉色乳浊有豆青、淡蓝、蟹壳青、青灰等,以粉青和梅子青最具魅力,润泽光亮,凝厚滋润有玉质感,可媲美翡翠。装饰以刻、划纹为主,常用波浪、云纹、蕉叶、团花和婴戏等纹饰。

器形丰富,有碗、盘等日用生活器皿,有笔筒、砚、盂等文房用器,也有一些香炉、烛台等供器,还有仿铜礼器如鬲、觚、尊等,皆造型淳朴,端庄大方。

至南宋晚期,龙泉窑规模扩大,影响波及邻境的庆元、景宁、丽水、遂昌、武义、永嘉、元和等县,江西吉安的永和窑,福建泉州碗窑乡窑亦开始效仿,形成一个庞大的龙泉窑系。

⑦建窑系

宋代由于饮茶风尚的兴起,令陶瓷茶具备受宠爱,为衬托茶色,更是以黑釉瓷为佳。建窑便是当时最负盛名的黑釉瓷窑,窑址在今福建建阳县吉水镇,亦称“建安窑”“乌泥窑”。 建窑黑釉瓷胎为黑紫色,器全表施釉,滋润光亮,因釉水下垂而口绿色较浅。釉面有成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者,称“兔毫盏”,是建瓷中名品。另还有“鹧鸪斑”,“银星斑”等,亦别致美观。多烧碗、盏造型,样式不一。有大、小、敛口、敞口等,圈足小而浅。器底刻“供御”,“进盏”等铭款,为宫廷御用茶具。

建窑黑瓷影响到附近各县及福建北部一大批瓷窑,如南平、建瓯、松溪、浦城、崇安、光泽、邵武、宁德、闽清、闽候、连江、福清、福州、泰宁、罗源等地,甚至江西、浙江、四川、山西等地亦望风追慕,纷起仿效,形成一个别具特色,专产黑釉瓷的建窑瓷系。

⑧越窑系

越窑系以浙江余姚上林湖一带为中心,包括绍兴、上虞、余姚、宁波、诸暨、镇海等地的青瓷窑。越窑从唐五代起便成为著名的青瓷产区,独创“秘色瓷”更是为宫廷专用御器,至宋时开始衰落转向民间,生产民用瓷器,自此盛名渐被龙泉窑青瓷所取代。

宋代越窑瓷釉色透明,常以刻花、划花、镂雕、堆雕等手法装饰,纹饰多为蝴蝶、鹦鹉、游鱼、龙凤、人物纹等。器形具新风格,摒弃早先的爪棱形状,改为双凸线,有壶、碗、灯、盆、洗、瓶、罐、香炉、粉盒、盏托等,多于器底镌刻铭款。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

官窑

官窑瓷器选料精细,用料考究,胎质细腻,胎色呈紫黑色,足边及口沿釉薄处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官窑瓷器釉厚如凝脂,釉面莹润如玉,光泽柔和。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多种。釉面纹片是官窑器物的特征之一。它无精美的雕饰以哗众,也无艳彩涂绘以媚人,唯以古朴庄重的造型、莹润如玉的釉色、鳞鳞如波的纹片协同紫口铁足之美,形成了和谐优美、神完气足的艺术珍品。

哥窑

哥窑器物胎色较深,胎质细腻,足边及口沿釉薄处也可见深色胎,制作工艺精湛,装烧方法亦采用支钉支烧或垫烧,一些盘炉器物的足底有极为规整的圆形支烧痕。釉色以青灰、米黄为多,釉质肥润,釉面有细碎的片纹,纹分两种,一种开较大的黑色片纹,另一种是在黑色片纹中又开细小的黄色片纹,俗称“金丝铁线”,是哥窑器物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汝窑

汝瓷雄居宋代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五大名窑之首,后因宋金战乱而失传,传世品仅有60余件。汝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氧泡,在阳光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定窑

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助以剔花、堆花,各得其趣。定窑以白色为多,之外有红、黑、紫、绿诸色。

钧窑

钧瓷以釉色窑变见长,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双”的特点。同样的釉色,入窑经1350度高温烧成后,每件瓷器呈色不一样,并出现人们意想不到的景观效果。均瓷开片也是均瓷的一大特点,随然看起来均瓷表面呈现不规则的裂缝,但是当触摸其表面时,确是光滑的,长的均瓷开片的时间可以达到70年以上,有些声音大的,可以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听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