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的原因 市场失灵的五大原因

时间:2023-05-14 16:53/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8074 评论:0

今天咱们继续讲克林的《分工与贸易》这本书。我理解“西方经济学家”和“东方经济学家”最大的立场差别,是政府应该在国民经济生活中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到底哪些事应该交给市场,哪些事应该让政府解决呢?

要实事求是地讨论,首先你不能把这个问题上升到意识形态的层面。你不能说支持政府出手就是爱国,反对政府干预、让市场解决问题就是受了西方经济学的洗脑。为了防止这种偏见,咱们今天凡是提到政府,都特指美国政府。

美国政府也干预市场,而且有很多错误的干预。政府干预可以分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宏观上的干预方法是通过比如增发货币或者财政赤字去间接影响全局经济,这个咱们后面再讲。微观上的干预,一般是政府想要影响某一个产业的发展。

1.市场失灵

经济学家在直觉上,总是希望凡是能让市场解决的问题都用市场解决。如果你说这个问题市场没解决,经济学家很可能告诉你那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市场化的程度还不够。

比如说沿海有一片渔场,如果渔民们随意在这里捕鱼,很快鱼就都被捕完了,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就是所谓的“公地悲剧”,每个参与者做对自己最有利的事儿,受害的却是所有人 —— 包括那些没有参与捕鱼的人。在经济学家看来,解决这种问题最简单的办法是私有化。

人们之所以在这任意捕捞不管不顾,是因为渔场是无主的,等于说有便宜不占白不占。但如果渔场是我家的,那就好办了。捕鱼得给我交钱,我看鱼少了就可以涨价,鱼多了还可以降价。我一定会确保这个渔场可持续发展,因为你眼中的绿水青山,是我家的金山银山。

在某些极其相信市场力量的经济学家眼中,政府根本就不应该参与经济活动,私有化是解决公共问题的最好办法。

但是世界上可能只有经济学家这么喜欢私有化。有些东西真的不能私有化。

空气能私有化吗?我们不可能允许哪家公司拥有全国的空气,然后大家给他付钱。你大概只能把空气交给政府管理。如果哪家炼钢厂造成空气污染,应该让政府跟它打交道。

这样的事情就叫做“市场失灵”。市场的作用是让人对价格激励做出反应,使得好的产品越来越多,不好的产品越来越少。所谓市场失灵,就是个人对激励作出的反应与公共利益相反。市场失灵的表现是市场上生产了过多或者过少的某种产品。

比如说,对钢铁厂来说,如果它不用为空气污染负责,它就会只在乎钢铁市场的需求,那么结果就是如果考虑到空气污染,钢铁被生产的太多了。这种情况下让政府出面用法规限制企业排污,就可能是必要的手段。

再比如说你需要保安服务。让一户人家自己出钱雇保安太贵了,如果没有人组织,我们就会有太少的保安服务 —— 市场失灵。而如果有人组织一下,强制要求每家每户必须交物业费,整个小区一起出钱来雇几个保安,这件事就完全可行。往大了说,这种强制收费的行为,就是政府行为。警察和军队服务,只有让政府去办。

那要这么说的话,政府真正应该出手的时候应该是市场失灵的时候。但是在真实世界中,政府可不仅仅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出手。

2.为什么政府能推动金融危机

克林重点举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例子。政府的一些政策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们知道2008金融危机首先是由房产市场的次贷危机引发的。现在回头看危机发生之前的情况,至少在两个方面,政府行为很不正常。

一个是当时大量购房者的负债水平已经非常高,可是政策制定者居然还希望银行在发放贷款的时候能够更宽松一些,再让更多的人去买房。

另一个是当时很多购房贷款被证券化,然后层层转包,这个情况已经很严重,可是政府监管部门似乎还觉得挺好。

如果政府发现什么指标偏离平衡了,难道不应该设法把它调控回来吗?政府为什么还要往火上浇油的方向去推动呢?

一个解释是,情况到底严不严重,在你身处历史现场的时候是看不出来的。政府没有办法判断现在市场是不是失灵了。也许政府之所以这么推动,是希望造福于民,想让更多的人拥有自己的住房。

但是克林对这个解释非常不以为然。克林说为什么让老百姓有自己的房子就叫造福于民呢?租房不也挺好吗?事实上,我拥有自己的房子,对我自己来说不一定有多大好处 —— 而对别人、对社会来说,几乎可以肯定没什么好处。更何况这么多人贷款买房,整个社会的负债率非常高,这怎么是好事呢?

再进一步,克林说,如果政府真的想让更多人住上自己的房子,它要做的应该是设法降低房子的价格。但是美国政府做的恰恰相反。

一方面,政府通过各种法规限制住房开发用地,还弄一大堆许可,还强制买一些无谓的保险。这些做法大大提升了房产开发的成本 —— 这是*限制供给*。

另一方面,政府又给买房的人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个人贷款买房 —— 这是*提升需求*。

一边限制供给一边提升需求,这太怪了。这不符合经济学常识。

如果政府真的是想要解决市场失灵,那么当你看到一个东西生产过度的时候,你应该设法减少需求、减少供给,比如说降低钢铁产量缓解污染。如果你觉得一个东西生产不足,你就应该增加需求、增加供给,比如说给人民提供保安服务。

而美国政府这个做法,一方面通过补贴来提高人们对房产的需求,另一方面又限制房产的供给,这两个政策的作用是相反的,所以能不能让更多老百姓住上自己的房子可就不一定了。

这个做法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让房价上涨。

3.公共选择理论

单纯的经济学解释不了政府的这种行为,必须考虑政治因素。为此有个专门的理论,叫“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干预经济,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而是在为特殊利益集团服务。

“利益集团”听着不像好词,但一般不是邪恶势力。只要是有共同利益的一群人,不管有没有组织,都可以称之为利益集团。比如说,全国汽车行业的生产者,就是一个利益集团。全国想要买车的消费者,也是一个利益集团。

但是生产者集团和消费者集团有本质区别。假设市场上某一个商品的供求关系发生剧烈变化。如果你是这个商品的生产者,你会对这个变化特别敏感,因为搞不好这个商品没有市场了,你就失业了。但作为消费者,因为你总能找到替代的商品,你就不会这么敏感。

所以生产者集团有更强烈的共同诉求,他们更容易组织起来,成为“集中利益集团”。但是消费者集团通常没有组织。比如说,汽车行业集团就可能向政府施压,要求提高进口轿车的关税,保护本国利益 —— 但是他们说的“本国利益”其实是本国汽车生产者的利益。消费者因为敏感度没有那么高,就没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

这也就是说,政府面临来自两个集团的压力是不对称的。

在房产的问题上,住房的拥有者、投资者、提供房贷的公司,这些人形成了集中利益集团。他们会联合起来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提升房价。克林说,这些人构成了华盛顿最大的游说势力!政府的房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这些人服务的。

凡是这种一手补贴、一手限制市场准入、从而导致涨价的政策,可以说全是恶政。

比如教育。为什么美国大学的学费高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一方面给大学生提供了低息的学生贷款来补贴需求,另一方面又对办学搞各种限制。

医疗更是这样。美国政府对医生这个职业设置了极高的准入线,对新药上市设置了极其严格的门槛,这就是限制供给。而与此同时,政府还给老年人和穷人提供免费的医疗保险,这就是补贴需求。结果当然是看病越来越贵。

当然,这些政策在名义上都可以说是为了人民。难道对医生和新药不应该严格要求吗?难道政府不应该提供医疗保险吗?有道理,但是如果政府完全不插手,也许市场能做的好得多。

没有政府插手的领域,市场总是让东西越来越便宜。政府插手,却有可能让东西越来越贵。

*

经济学家总是认为有问题最好让市场来解决。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也许政府应该干预。可是市场失灵又不好判断,那到底在什么情况下的干预是好的干预呢?

克林提出这么一个标准。如果做这件事对所有人的好处都差不多,而且人们讨价还价做这件事太麻烦,那么让政府做就是最好的。

比如说自来水。每个人都要喝水,而水源就那么几个,成立一堆小公司搞竞争很麻烦,干脆就让政府操办。

交通设施也是这样。每个人都要走路,城市里不可能每条路都设个收费站,所以让政府来修路是最方便的。

但是,如果做这件事只对一部分人有好处,或者对有些人的好处大,对有些人的好处小,而市场交易又比较方便,政府干预就没道理了。

用全体纳税人的钱补贴一部分人的住房,对其他人公平吗?用全国人民的钱建设几所精英大学,只有少数人能上,这对吗?

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讨论的。我们学习经济学不应该执着于某个结论,而应该学习经济学家的思维方法。到底什么应该交给市场,什么应该交给政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市场失灵和公共选择理论这两个思路,对分析问题特别有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