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寄到家做的手工活 手工活日结300一天

时间:2023-05-15 13:40/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4650 评论:0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在朱大姐的带领下,我们有20多个残疾姐妹在这里学了手艺,靠自己双手挣钱,甚至还能揽一些‘外贸大单’,生活的底气和对未来的信心都很足!”2月20日上午,宿迁市沭阳县吴集镇的一个“手工活”小门店里,几个大姐坐在店门前,有说有笑地钩织毛衣。虽然他们几人都是残障人士,有的行动不便,有的是聋哑人,但每个人都有一手精湛的缝补技艺。

今年48岁的朱大姐是沭阳县吴集镇的村民,“朱大姐”这个称呼既是朱大姐的本名,也是大家对她的昵称。“我刚做完手术回来,这几天就在家休养,但手上闲不住。”在朱大姐家,她躺在床头,巧手穿针引线,十分利索。记者了解到,朱大姐出生没多久,家人们就发现了她的异常,最后被确诊为先天性脊柱裂,从小就下肢瘫痪。

“小时候看着弟弟妹妹去上学,我心里羡慕,也会拿着他们的课本自学,他们放学后也愿意教教我。”朱大姐回忆,正因如此,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她也有基础的文化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经人介绍和同镇的小伙结了婚,并且在2000年有了孩子。为了补贴家用,丈夫带上朱大姐和孩子来到苏州打工。

“不想拖累身边人。”朱大姐说,这是很多残疾人的心态,当时她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在当地找到了一个羊绒大衣加工的活。因为小时候跟着会缝纫的母亲学过一些基本的针线活,很多时候,朱大姐还会多学多想,创新缝纫手法,不同的大衣需要的针线手法不一样,她就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细心的做法让她收获了不少好评。

随着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她回到老家陪孩子读书。在苏州打零工时认识的许多制衣厂,还愿意把一些需要加工的衣服寄到沭阳来给她加工。

手艺好人又心细,不久朱大姐的名声就在当地传开了。“朱大姐很热心,她靠着自己的双手有了好生活以后,也特别愿意帮助我们。”单广华也是一名残障人士,原先在家里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常常觉得自己拖累了家庭。自从认识了朱大姐,单广华被她的乐观精神感染,也跟着朱大姐一起做起了加工大衣的活。

“现在我们这里的残疾姐妹有20多人,朱大姐既是我们的大姐,也是老师。”单广华介绍,店里有一名聋哑姑娘,不会说话也听不见。朱大姐知道以后,手把手像告诉孩子该如何吃饭写字似地一步步教了起来。

如今提到“朱姐手工活”,已经是吴集镇一块人人竖起大拇指、响当当的招牌。姐妹们的手工活也从勾羊毛衫发展到加工羊绒大衣。有企业的大老板找到朱大姐,想要资助她扩大门面,把规模做得再大些。朱大姐摆摆手笑着拒绝,朴实又真诚,“我可不是想出名。”

麻绳专挑细处断,2012年,朱大姐确诊了胃肠道间质瘤。2022年,噩耗再次降临,这次是鳞癌,极危险的中高分化型。做完手术后,朱大姐连坐都困难。虽然病痛折磨着她,但是朱大姐乐观积极的态度,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大姐2月初出院回家,我们每次来看她,都是她反过来鼓励我们,手上也一有机会就忙活起来,这让大家很钦佩也很受鼓舞。”员工张婷(化名)告诉记者,从一个人的手工活,到二十几个人承接出口外贸的大单子,朱大姐带领着残疾姐妹们用双手创造财富,带着她们坚定前行。

“这些残疾人群体自强不息,自己创业的事情非常励志,我们也会尽量提供帮助。”沭阳县吴集镇残联专职委员史以银介绍,为了方便大家,残联和吴集镇当地都在子女读书、申请补助等方面积极为他们争取政策,并给大家提供轮椅等基本保障和就业咨询。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通讯员 胡杰

编辑: 徐明泽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