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奇想的意思 突发奇想的意思和造句
小时候的我很是孤僻,一般不搭理人,哪怕是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从不去主动打招呼,就是别人先招呼我,大多数时候也一声不响地看看人家,然后扭头就走。如果鼻子里发出一个“嗯”或者点一下头,那就是非常给面子。虽然为此没少受父母的口头或者肢体“教育”,但依旧我行我素。
不过对于玩得好的朋友来说,情况就大不一样,那真是无话不谈。常常放学以后,还会在校外找个地方,坐着聊上一两个小时再回家,都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这么多屁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小伙伴们一起海阔天空地聊天时,为达到自以为是的效果,我们会加进一些自作聪明的笑料。那时的我还喜欢自己发明一些口头禅,让别人听得似是而非的,然后引以为傲。如果一个新发明的口头禅能让别人总是追问是什么意思时,那就会经常地把它当“经典”挂在嘴边。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记得有一次,我们聊着聊着,不知谁吹牛吹过头了,有人说了一句“胡说八道”,吹牛的人不服气,一直追问什么叫“胡说八道”。于是我又突发奇想,解释说:“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山上有座庙,庙的名字就叫胡说庙,庙里有八个道士,他们总是吹牛,所以就叫:胡说八道。”
话音刚落,有人接过话茬,指着刚才吹牛的人说:“其中吹牛最厉害的是第八个道士,你就是那第八个道士,所以你就是胡说八道。”于是大家都哄堂大笑起来。
从这以后,如果再碰到吹牛的人,我们就都说他是第八个道士。看着那人莫名其妙地问道:“什么八个道士啊?”我们不解释,只是开心极了。
相对于“胡说八道”,“拉稀摆带”就是我自己特有的专利了,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
从记事起,家里有几个柜子,父母是不让我打开的。对这些柜子,我好奇极了,很想看看里面到底放的是什么“宝贝”。于是我趁大人都不在家时,偷偷地打开了其中的一个柜子,里面的东西真是多极了,简直像一个百宝箱:有体温计、注射器、注射针头、各种药瓶、镊子等等,还有很多是我也叫不出名字的东西,以及一些书籍。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一本像《新华字典》一样的书,因为在当时的认识中,《新华字典》就是最厚的书了,但眼前的这本书,虽说大小和《新华字典》差不太多,但厚度却竟然是它的两倍,拿在手里感觉很有份量,心中暗暗感叹:天啊,这么厚!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我仔细地端详这本“厚”重的书,它的封面和字典一样,也是塑胶的,因为常被翻开的原故,宽宽的书脊变成了圆弧形,塑胶封面上是压凹的书名:《常用中草药手册》。我慎重其事地翻开封面,在第一页上也是印的书名,在书名的下面有一句毛泽东语录。再翻看里面,不由得惊叹起来,太漂亮了!每一页上除了文字说明以外,还有一幅精美的植物图。每张图都是用细细的黑线条精心勾画,绘制得精致准确,有很多我在山上玩的时候看到过,真的和书上画得一模一样。原以为都是些无足轻重的野草,没想到它们都是可以治病的中草药,还被如此细致地画在书上,着实令我感到激动不已。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于是我把这本书压在枕头下面,每当家里没人时就偷偷地拿出来翻看,虽然有很多字还不认识,但连蒙带猜的还是能明白大概意思。最让我吃惊的是,当时我们都以为是“金银花”植物,并不是真正的金银花,它的真名是“银银花”,只差一个字,药理也差不多,但错的就是错的,这可是书上说的。
在书的后部分介绍了一些常见病的症状和医治方法,并列出了很多药方。因为这部份没有图,又有很多东西看不明白,所以看得很枯燥乏味。
没过多久,终于有一次我在偷偷看书时被大人发现了,不仅书被收走,还好好地吃了一餐“竹笋炒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虽说书收走了,但里面的内容还是依依稀稀的记得一些。一次在和朋友们聊天时,又看见有人吹得唾沫横飞,不由得想起了书上说的两种病症:痢疾和赤白带下。关于痢疾,我是知道的,不就是拉稀嘛。但什么是赤白带下呢?我就不明白了,书上说这是一种妇科病,但仍隐隐约约的猜想,可能和拉稀也差不多,应该可以连在一起说。但拉稀是两个字,赤白带下有四个字,配不到一起啊,怎么办呢?这时灵感又来了,“带”可能就是指带子吧,带子是长长的,当然是要拉平了放在地上,按本地的方言,这个动作叫“摆”,于是“摆带”由然而生。隐隐约约记得某个电视剧里有个胖子说过“拉稀摆带”,对了,这就是——拉稀摆带!
我的一个新口头禅就此诞生。
但用它表示什么意思呢?每当别人说的某句话不能让我相信时,我就回他一个:“拉稀摆带”或者“你少跟我拉稀摆带”。看着对方满脸的疑惑,我骄傲极了。也经常有人问我:“拉稀摆带是什么意思?”我当然不会说,只是“嘿嘿”一笑。
“拉稀摆带”这句口头禅是我用的时间最久的,从最早大约在八十年代初的学生时代开始,一直到后来我九几年我参加工作,仍然常常挂在嘴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特别是参加工作后,从事工业安装,经常和四川的民工一起开玩笑,我频繁地用“拉稀摆带”调侃他们,开始他们似懂非懂,后来他们也学会用“拉稀摆带”相互调侃,连我们队长也常常笑着说:“TMD,你们几个又在那里拉稀摆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九十年代中,我告别家乡,南下加入农民工的行列,最开始时进入佛山的一家鞋厂,同事中也有几个四川人,和他们聊天时也还不时地习惯说出“拉稀摆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但是,在以后的颠沛流离中,说普通话的时候越来越多,“拉稀摆带”这句乡音话越说越少,慢慢的,“拉稀摆带”这句口头禅竟然被我遗忘得一干二净。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到了2007年,看到报纸上对《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评价很高,于是我在网上找来一看。当看到电影中的主角,保安队长包世宏,突然说一句:“你可不要拉稀摆带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我整个人都震惊了!
这不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口头禅吗?我怎么把它忘记了呢?
2007年到现在,一晃又是十多年过去了!
人生啊!真是:拉稀摆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