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和蒙古国的区别 内蒙古国是中国的吗

时间:2023-05-16 03:42/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9010 评论:0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过去的内蒙古和外蒙古,都是组成蒙古部落的重要部分,双方也具有相似的社会文化和民风民俗。

然而,随着满清政府对内外蒙古地理分界线的不断强化,两个地区最终分道扬镳。

内蒙古成为了新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外蒙古却成为了独立的蒙古国。

蒙古国和内蒙古,也因此而产生实力上的明显对比。

这两者在发展轨迹上有哪些不同之处?中国和蒙古国之间的关系又经历过怎样的演变?

对华态度,基本抵触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就一直奉行着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我国并未直接与其对抗,而是首先选择与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搞好关系。

因此,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和苏联迎来了交好的蜜月期。

而一向唯苏联马首是瞻的蒙古国,也主动向新中国政府表示友好。

蒙古国领导人在公开场合发言,希望与中国进行持续不断的深入合作。

不过在那一阶段谈合作,未免为时过早。

当时的新中国还处于一穷二白的境地,新兴的政权十分脆弱,帝国主义国家虎狼环伺,我国首先需要做的是维持政权的稳定和政治秩序的稳定。

而当新中国逐渐腾出手来,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时,中苏两国又因为发展路线的不同和对彼此期望的不同而产生了分歧。

受到苏联的影响,蒙古国对中国政府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蒙古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因此中国在进行工业化建设时,首先考虑的是向蒙古国进口原材料。

两国地理位置接近,运输成本便可以无限降低。

中国可以向经济相对落后的蒙古国输入资金,蒙古国也能将本国的矿产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各取所需的共赢之事。

然而,50年代初期曾多次提出要与中国政府进行深度合作的蒙古国,此时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我国的合作邀请。

他们宁愿将丰富的矿产资源运输到苏联,也不愿意直接销售给我国。

要知道,蒙古国的矿产资源若是从南边运输到苏联,那他们则需要修建一条直通苏联的铁路,各项建设成本将会直线上升。

可即使如此,他们也仍旧一意孤行,盲目的把中国政府排斥在合作链条之外。

蒙古国之所以会表现出这样的态度,是由政治因素和历史缘由两个方面决定的。

从政治层面上来看,蒙古国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苏联政府的巨大影响。

他们与苏联之间的关系一向交好,或者说,他们单方面把自己当成了苏联的小弟。

所以在苏联展示出对华的排斥态度后,蒙古国领导人为了向苏联表忠心,不顾现实背景,以相对极端的态度来对待我国,从而导致本国发展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外援助力。

另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舆论,也对蒙古国领导阶层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并没有主动挑起第三次大规模世界性战争的意愿。

可他们并不会眼睁睁看着新生的中国崛起,所以便采取了一系列舆论渗透的方式来抹黑新中国政府的形象。

在西方媒体的描述中,中国政府并不是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

他们甚至罔顾事实,把中国的国有企业描述成了一味贪图小便宜的形象。

但任何一个与我国展开过贸易合作的国家都知道,西方媒体的种种渲染和抹黑完全属于无稽之谈。

但是,那些从未尝试过与我国开展合作的国家,却会因为这些舆论而产生瞻前顾后的心理,从而在选择上摇摆不定。

更何况,蒙古国民众对于中国,本身就因为历史发展缘由而有着天然的排斥。

他们对我国的排斥,具体可以追溯到蒙古族和汉民族之间的民族文化及上层建筑的对立上。

早在元朝时期,蒙古政权成为了封建王朝的主人,蒙古民众也意识到,曾经多次掌控中原政权的汉民族并非不可战胜。

因此,汉蒙两族在不断的交往和碰撞中,逐渐产生了与彼此对立的情绪。

而满清政府的错误政策,更是人为的把外蒙古排斥在外,给了他们寻求独立的契机,也埋下了外蒙古抵触汉民族的意识隐患。

在人为设置的分界线上,清朝政府也推出了不断对其强调的措施。

清朝官员严令禁止内蒙古和外蒙古地区的民众跨界放牧,从而导致双方的交流和来往日益减少。

没有磨合的机会和空间,外蒙古和内蒙古只会越发疏远。

而被排斥在分界线之外的外蒙古,也因此而对满清政府产生了怨恨情绪。

这份情绪在外蒙古民众的基因当中不断被传承下来,以至于即使获得了国民政府关于蒙古国独立的承认,他们也仍旧对我国保留着排斥心理。

而且,在外蒙古独立的过程中,曾经的沙皇俄国和当时的苏联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因此,他们必然会天然的倾向于靠近苏联,远离中国。

在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的交织之下,蒙古国对中国的抵触情绪显而易见。

但蒙古国又不得不承认,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已经远远被归属于中国的内蒙古甩在了身后。

发展路线,高下立现

既然外蒙古已经成为了独立的蒙古国,那中国与蒙古国之间就属于完全自由的两个个体。

可内蒙古不同,内蒙古自古以来从未脱离过中国政府的管辖,后来也成为了56个少数民族之一的蒙古族的聚居地。

因此,我国政府必须要为内蒙古的发展负责。

而在接下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时期,内蒙古地区始终紧跟国家的发展步伐和节奏,迎来了新时代的文明发展成果。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政府提出了重点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基地,也因此而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

东北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其重工业发展为国家工业化进程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而除了东北之外,内蒙古地区也被纳入到了我国的重工业发展规划体系当中。

由于内蒙古地区有着相对丰富的矿产资源,因此,中央政府决定要在内蒙古建设一个钢铁生产基地。

建设生产基地,就是将内蒙古的原材料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而后将生产基地的生产成果投入到国家钢铁建设产业当中。

于是,包头钢铁厂就这样建立了。

这一钢铁厂在内蒙古所有的钢铁生产地当中,规模是最大的,受到的国家政策扶持和经济支持也是最多的。

当然,包头钢铁厂生产的钢铁,也被广泛运输到全国各地,加入到了不同行业的发展建设当中。

包头钢铁厂让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看到了内蒙古矿产资源转化存在的潜力,因此政府决定,要在内蒙古建设一系列配套的工业城市,不断延长其工业产业链。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而其中,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也被灌输到了各大工业城市的每一位工人的脑海当中。

对于内蒙古的工业城市来说,他们要创新工业生产技术,延长工业发展链条,提升工人工作效率。

借助机器的先进性来提高产量,逐步迈入现代化工业发展体系当中。

作为中国的一份子,内蒙古的工业发展,与大环境当中的工业现代化潮流,始终是同步的。

也因此,内蒙古可以直接享受到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经济成果,内蒙古地区的生产总值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稳步上升。

如今的内蒙古留给我们的印象,已经不再是过去游牧民族聚居地区那相对落后的印象了。

他们当然也保留了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但新兴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也让他们焕发出了新的时代能量。

相比起内蒙古的发展轨迹来说,蒙古国的发展就显得不那么尽如人意。

由于对中国保留着抵触情绪,所以蒙古国的领导人一开始就在中苏之间选择了苏联。

哪怕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断强大,他们也从未改变过自己的根本立场。

而关于苏联的发展路线,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让苏联的国民经济完全丧失了活力,也让苏联内部社会的矛盾不断增加。

正是因为社会矛盾不断加剧,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才会有可乘之机,最终也才会发生苏联解体一事。

尽管斯大林模式弊端尽显,蒙古国还是亦步亦趋地跟随苏联,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来管理本国的经济发展成果。

与苏联相同的是,蒙古国内部的经济生产也逐渐丧失了活力。

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并未在蒙古国留下明显的痕迹,绝大部分地区仍旧保留着传统的游牧民族生产方式。

而且,蒙古国浩瀚的矿产资源也并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他们一心想将苏联当成自己的合作伙伴,可苏联本身就因为地大物博而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不需要从蒙古国进口资源。

如此一来,蒙古国的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丰富的资源储备也不能为国民经济生产带来任何的助力。

所以,有社会政治评论家在评论蒙古国领导人的发展策略时,曾用过一句有趣的话语: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认识现状,摇摆不定

分道扬镳的外蒙古和内蒙古,一个成为了独立的蒙古国,被夹在如今的俄罗斯和中国之间,虽然相对安全,但经济发展却非常缓慢。

另一个则成为了中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国家发展的大潮流当中抓住机会,建设了诸多现代化的工业城市。

两者之间的差距,如今已经非常悬殊。而蒙古国也终于认清了现状,开始在对华问题上摇摆不定。

有中国政治学家评价蒙古国是个“不倒翁”,他们自身对待中国的言论和实际动作是有所矛盾的。

每一位蒙古国的新任领导人在上台之前,都会充分利用民众的传统意识,挑起社会舆论,从而争取更多的支持。

所以每当蒙古国的领导班子改朝换代之时,国内反华舆论就会迎来发展顶峰。

可一旦新的领导上位以后,他们在实际政策中又会有所改变。

如今的蒙古国领导人,曾经亲自出访我国,并多次主动提出与我国开展多边经济合作的诉求。

他们也积极的转化国内优势,在周边国家中广泛寻找原材料出口市场,而中国正是他们最为理想的客户之一。

与周边大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才能够顺利搭上时代发展的东风,抓住大国带来的发展机遇,充沛自身的实力。

这是近30年的蒙古国政府终于领悟到的真理。

然而,他们始终还是没有彻底看清现实,所以还没有实现立场上的根本性转变。

即使已经对中国政府产生了合作的需求,他们也没有在舆论上扭转蒙古国民众对于中国的态度。

这种浅显的转变,并不能为蒙古国带来更多的机遇。

这个号称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不仅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反而彻底放弃了优势,让不少观望蒙古国发展的其他国家都感到可笑。

结语

蒙古国和内蒙古,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条发展路线。

前者采用的发展模式是前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让他们的经济无法实现飞跃性的提升,也让他们失去了迈入现代化工业国家的机会。

而后者则紧跟国家的发展步伐,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建设工业城市,稳步实现现代化。

前后的区别,高下立现,让人唏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