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只蟋蟀朗诵稿件
流沙河
流沙河,中国现代诗人、作家、学者、书法家。
流沙河本名余勋坦,“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因为国人名字惯为三字,所以将“河”复补。
1931年出生于四川金堂。
1949年秋,流沙河入四川大学农化系,立志从文。
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
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先任创作员,后任四川《群众编辑》、《星星》诗刊编辑。
1957年因《草木篇》被划为右派,留成都做多种劳役,劳余攻读古籍
1966年押回老家,锯木六年,钉箱六年,监管劳役前后共十二年。
1979年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诗刊编辑。
1985年起专职写作。
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谈诗》《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诗话》《锯齿啮痕录》《庄子现代版》《流沙河随笔》《Y先生语录》《流沙河短文》《流沙河近作》等。
诗作《就是那一只蟋蟀》《理想》被中学语文课本收录。
《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
文/流沙河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
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萤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
你在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赏析:
本诗的诗题来自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交往。1982年,余光中在给流沙河的信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
四年后,余光中写的《蟋蟀吟》中两行:“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
信上的那句话触动灵感,流沙河写了这首诗作答,发表在香港的《文汇报》副刊上。
蟋蟀是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小昆虫,又叫促织或蛐蛐儿,因其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但是诗歌中的蟋蟀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昆虫。
蟋蟀已不再受时间、空间、政治等的限制,它能沟通古今、两岸中国人共有的情感。
《就是那一只蟋蟀》是一篇意象数量众多、内蕴深刻、组合高妙的佳作。
纵观全诗,其中的主要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兴象、境象和喻象。
从古到今,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中国人有着相同的情感。
此外后几个诗段中,驿道、烽台、天井、战场、月饼、桂花、石榴果、残荷、雁南飞、草垛、台北巷子、四川乡村、露珠、萤火、鹧鸪等等,都是这样的兴象,它们构成了该诗最基础层的意象单元。
《就是那一只蟋蟀》的2、3、4、5诗段中的众多兴象分别组成四大兴象群,也就是四大境象。
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沧桑的历史、广阔的河山、伟大的母爱以及隔不断的统一情。
尤其是第3幅意境,是非常优美感人的,诗人以两位诗人共同回忆的方式,截取一个个非常典型的富有浓郁乡村生活气息的画面,诸如吃月饼、观残荷、堆草垛等
借以表现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的美好,从而说明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经历可能不完全相同,但是生我养我的家园、伟大深厚的母爱,则是共同的。
这个整体的旋律或磁场比单个的意象更为重要,一个意象也只能在整体的“场”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所以,高明的艺术家是非常重视意象的组合关系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组合艺术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