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亚马尔克斯 加西亚 马尔克斯是哪国人
原文@青与安妮 载于中读App
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几乎是一个可以从无数角度去阐释的作品。从最初在魔幻、现实元素与片段的不断混入中感受荒诞,到进而企图在阅读中一再破译荒诞感中的真相和迷离能指中的所指,再到最终拜倒在加西亚.马尔克斯高超绝伦的叙述范式所搭建起的畅快流动感中,宁肯孤独地啃噬那些荒诞而浪漫的意象或者假象,也不想马上醒来,甚至拒绝接受怎样都会显得仓促的收尾……如果你读《百年孤独》,会不会也是一个样?
马尔克斯费尽艰辛地,在营造起的重复意象无意识派生的流转当中,譬如那些重复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奥雷里亚诺、雷梅黛丝、乌尔苏拉、阿玛兰妲们,似乎正在诉说:人活在世,你应该试图解决你的怨尤、愤怒和恐惧,试图重建什么以改善某种坍塌,替换某种阴霾,因为真相就像是那位经军事法庭审判,被判枪决的阿尔卡蒂奥在临死前盘查过往时所发现的那样:“实际上自己是多么热爱那些曾经恨得最深的人。”
事实上,马尔克斯对于人之将老、人之将死状态的种种猜测近乎痴迷,他还在其他不同人物之间的是非恩怨中证实上述阿尔卡蒂奥的所感所悟并非个例。令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两组女人之间的敌意与释然。其一是丽贝卡与阿玛兰妲,其二则是佩特拉与费尔南达,前者近乎在一种宿命般的无声敌对中将仇恨演绎得由荒诞而近悲哀,后者则由荒诞而至畸态的崇高。当然,她们的仇恨都与男性之爱首先有关,但绝对不是一直或者更长久的有关。我的意思是,最终的恨更像是种自体繁衍。
我并非想要去阐述每组关系中具体的情节衍变,马尔克斯特殊的叙述语言已相当练达、有趣并富有哲理,使其他转述语言都将会显得自讨没趣。我更想去追问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化解矛盾的有效方式,毕竟当事人最终都并不是抬头不见低头见,而恰是各立门户,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头与契机,但即便如此,偏偏就是不能一别两宽,不能各自安好,陷入到一种徒劳的自我折磨当中去。
极尽的铺陈、渲染和重复是为了得出什么结论,我好似看到加西亚.马尔克斯就是那个先知先觉、死又复生、若隐若现梅尔基亚德斯,或者又好像是那个用紫色笔水书写,写了几大箱子无人能懂的手稿的书店老板加泰罗尼亚智者,又或者是大名鼎鼎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或者是每一个奇怪又庸俗的何塞,要不就是温顺而悲凉的马尔克斯上校,或者干脆就是如影如幻的加夫列尔……作者隐身并分身在不同人物的个性里。
欲罢不能地思索他想要表达的终极内容是什么,我想每一位读者都应该会发出相似的疑问并得出不同的结论。
然后,我始终觉得,阿玛兰妲在死亡之前所感悟出的内容是这一问题最好的答案,也即马尔克斯所给予的。那就是“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她的内心不再为任何苦痛而波动,她深深遗憾没能在多年前获得这样的领悟,那时还来得及净化记忆,在崭新的光芒下重建世界,平静地唤回傍晚时皮埃特罗.克雷斯皮身上的薰衣草味道,并且将丽贝卡救出悲惨的境地,而这不是出于爱也不是出于恨,而是出于对孤独的深切理解。”
而在这之前,阿玛兰妲对丽贝卡是何等冷漠和仇恨,又是何等介意并熟稔,那种程度如不能称之为疯狂和莫名,还有什么可以被冠以?正是这种眼睁睁的来不及境地,与那种宽容慈悲的崇高想法形成了令人深获启发的灵光罅隙——去放手做,别等到来不及,因为你或许不可能会预见自己的善良是何等令人仰望的级别,在不可能超越乌尔苏拉在世的年限里,这并非调侃。
是来自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忠告。在《百年孤独》的中途和归途里,这种意象不止一次地被提起,那或许是作者代入个人情感的不同时刻,他在那一时刻变得温柔而可亲,摆脱自身作者的身份,以朋友的名义,谈谈心。事实上,他常这么跳出来,早在他一开篇不久就调侃了失眠症时,我已有所察觉,并爆发了读《百年孤独》时第一次没能忍住的笑声,午夜。我甚至觉得被他所杜撰的这种能够传染的失眠症所传染,好几晚都莫名睡不早。
如果不是我想要聊聊那些释怀和放下,大概我最想要说的应该是马尔克斯写的失眠症,有趣极了。摘引一段好了:“一天夜里,和他们睡在一起的印第安女人突然醒来,听见一种奇怪的响声在角落里时断时续。她以为有动物溜进房间,警觉起来,却发现丽贝卡坐在摇椅上吮着手指,双眼像猫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比西塔西翁心中充满恐惧和难逃宿命的凄苦,她在那双眼睛里认出了威胁他们的疫病,正是这种疫病逼得她和兄弟背井离乡,永远抛下了他们古老的王国,抛下了公主与王子的尊贵身份。这就是失眠症。”失眠使得整个世界混沌而失真,每个人的记忆力都行将归零。马孔多居民开始发挥智慧以对抗荒诞和无奈的现实梦魇,他们开始将简单事物的名称和事件运行的原理进行一板一眼的描述,极为浅显和不……必要,却急需如此,生活才不至被全然颠覆。举例如下:“奶牛颈后所挂的名牌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体现出马孔多居民与失忆作斗争的决心:这是奶牛,每天早晨都应挤奶,可得牛奶。牛奶应煮沸后和咖啡混合,可得牛奶咖啡。”
哈哈!
迫使马尔克斯跳出来的不止关于失眠症的描述,很多小细节都将他的黑影拉入明亮之中,譬如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成员心照不宣保持着的咖啡不加糖的传统。尔尔。
再说阿玛兰妲在死亡之前的意识,那深处尽是她不共戴天的仇人丽贝卡的身影,真让人遗憾,她的一生究竟花费了多少时光在默念莫须有仇人的罪名上?无法用具体数字去量化这个长度,但它的确足够漫长,因为丽贝卡的养母乌尔苏拉都行将将这位养女遗忘之时,阿玛兰妲却分分钟都会想起她。真是徒劳和辛苦,令人心疼。阿玛兰妲像一块坚硬的石头,直到临终终于柔软,又有什么用。丽贝卡呢,干脆直直孤独到世界尽头,她更纯粹。
马尔克斯这样解释阿玛兰妲无时无刻不想起仇人的状态:“无论何时,或睡或醒,从最庄重到最卑下的时刻,她都会想起丽贝卡,因为孤独已经为她筛选记忆,将生活在她心中累积的无数垃圾尽行焚毁,并净化,升华了其他记忆,即那些最苦涩的记忆,使其永远存留。”
没有新的愉悦记忆补充进来,因此孤独如阿玛兰妲,她的人生甚至比失常的丽贝卡更苦涩和扭曲,也印证了马尔克斯赋予这个家族成员的另一印象的存在,即恐惧。
恐惧也如阿玛兰妲。
我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谅解阿玛兰妲所有的疯狂、拒绝、漠视和背叛,所有褊狭、分裂、扭曲和变态。丽贝卡守着她的孤独企望一个好的晚年,但她的孤独里大概没有阿玛兰妲的巨大仇恨。
佩特拉对费尔南达的仇恨显然与阿玛兰妲对丽贝卡的不同,佩特拉用更崇高的行为来体现一种更复杂的情感,纵然不可能是爱,却已不完全是恨。佩特拉.科特斯是马尔克斯所塑造的众多“地母”式女性当中的一个,不能用坚强去形容,而应该用强悍,强过男人的强悍。她能够自立门户,能挣钱,最重要的是她并不拜金和自私,所以她最终,在情人奥雷里亚诺第二去世后,能够坚持为其正室夫人费尔南达送去食物,即使她自己挨饿也风雨无阻,何解?毕竟她还恨着费尔南达。
只有一个词语可以解释,那即羞辱。一种变相的羞辱和复仇。在费尔南达与佩特拉之间,前者显然拥有一副更硬的心肠,费尔南达的温热在临终前一闪而过。佩特拉在情人死亡之后,试图送去情人想穿进棺材的漆皮鞋,费尔南达拒绝并羞辱了她,中断了本可能进行的一种沟通,不管那沟通合不合适,有意义或者徒劳。当然这可以理解,费尔南达的孤独是穷其一生的,从少女时代开始便是如此,嫁做人妇更是迎来一场沉积和深重到骨髓的孤独梦魇。她孤独到失去抱怨的能力,只在马孔多四年无歇的雨季中爆发了那么并不为过的一次。获得了食物,也不过使得丈夫再次投奔佩特拉的身旁。
漫长的拉锯战是无意义的,消磨着所有当事人。因此奥雷里亚诺第二与佩特拉甚至生出将外乡人费尔南达当成女儿的意念,用食物支持去纵容费尔南达保留无法丢弃的致命仪式感。“尽管两人都没察觉,他们其实都把费尔南达当成了求之不得的女儿,甚至有一次甘心情愿连喝三天玉米糊,只为了能让她买下一块荷兰桌布。”
以此,令其孤独一生,最后的日子与“精灵”为伴,恐惧也如费尔南达,这个未能长大的莫须有女王。
佩特拉活得真实和现实,却逃不过孤独宿命,不过那种孤独里满是怨气的味道,正是怨气支撑她作为食物提供者历经劫难而不倒。“于是她遍寻自己的内心,寻找能够助她战胜不幸的力量,找到的却是经过深思熟虑、有理有据的怨气。”
一个恨着孤独,自饮自酌,一个孤独地恨着,自编自导,是费尔南达与佩特拉的写照。
想想,阿玛兰妲与丽贝卡又何尝不是表征着两种相似又迥异的孤独,前者孤独饮恨,后者甚至已被孤独本身所遗弃。
丽贝卡孤寂辞世的情形:“人们看到她躺在孤寂的床榻上,像虾米般缩成一团,头发因生癣而落尽,大拇指含在嘴里。”
阿玛兰妲与佩特拉清醒而孤独,费尔南达与丽贝卡陌异地存在,如同孤儿,丽贝卡恐惧时吃土,费尔南达无法放弃少女式的对原生家庭境况虚伪地辩护和过分浮夸地渲染,如果非要去评判和比对,那么,在这种并不对等的力量较量中,又有什么好去怨恨?
你的孤独至死的孤独,对方并不懂啊,她只是恰好沉浸在另一份也叫做孤独的孤独里。
不如放下怨尤,在可以重建之前,去重建,挣脱恐惧的阴影,大胆认真过此生。
永不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如是说,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