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贵神速的意思 兵不厌诈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这本史上第一兵书:《孙子兵法》,今天我们分享第二篇:作战篇
作战篇内容: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01
这篇的名称是“作战篇”,但这里的“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中讲的是交战双方实力的对比,所谓“五事七计”,就是从道、天、地、将、法等各个维度去对比和计算双方的实力。而这一篇“作战篇”,孙子从作战所需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物质条件去对比双方的实力。战争是事关国家兴亡、人民幸福的大事,战争也是损耗财力、人力、劳民伤财的事情,所以在战前要进行全方面的对比和计算。
孙子在一开篇就讲了战争对双方都是一个巨大的消耗,他说: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意思是,大凡用兵作战的通常规律是,动用轻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征召将士十万,同时,还要远道千里运送粮草。至于前方后方的费用,诸如招待来宾使节,补充维修兵器的费用,供给各种车辆和盔甲的费用等,每天得付出千金之巨,然后,十万大军方可出动。
“驰车千驷”,驰车,是轻车、战车。“驷”,一辆车四匹马拉,跑得快。孙子的时代,马蹬还没有发明,人骑马上厮杀还不稳当,所以没有骑兵,都是战车。《司马法》说,一车,车上配备甲士三人,跟着步卒七十二人,跟后来的坦克战术差不多,步兵跟在战车后面。 所以一辆战车是七十五人,我们读史常读到“千乘之国”,就是有一千辆战车,七万五千人的部队,这就是他的军事实力。
“革车千乘”。革车,是辎重车,装粮食、战具、炊具、衣服等物资的。《司马法》说,一辆革车配十个炊事员,五个保管员,五个管养马的,五个管砍柴打水的,共二十五人。所以一千辆革车是两万五千人。这加起来就是“带甲十万”,一千辆四匹马拉的战车,配备七万五千人,一千辆辎重车,配备二万五千人,加起来就是十万人的军队。
这么大的部队,还要“千里馈粮”,你得给他运粮呀!古代打仗,运粮是个大事,若远征匈奴,出发时十车粮食,运到前线部队只能给他两车。因为有四车被运粮部队在去的路上吃掉了,还要留四车给他们在回来的路上吃,因为还有好几个月返程呢。若粮不够,他们在路上饿死了。我说这个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李筌注解说,千里之外运粮,得二十人奉一人,费二十人的口粮才能运一个士兵吃的上去!
总之,战争是非常消耗财力和人力物资的,而且战争拖久了还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财货枯竭,别的诸侯国更会乘机进攻。孙子说:“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02
战争对人力财力和物力都消耗巨大,特别是进攻性作战,军需消耗巨大,运输任务艰难,久战不下必然造成“国用不足”“屈力殚货”。这样劳民伤财,不久将国库空虚。不仅国家的经济负担加重,而且还会使士气锐减,导致军心涣散,甚至导致民不聊生。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汉武大帝是用兵如神的一代帝王。在汉朝的“文景之治”后,汉朝国库充盈,到汉武帝即位的时候,国库的钱财粮食堆得装不下,史书上说拴钱的绳子都烂了,钱还没地方花。
他就开始找地方花了。于是汉武帝开始开始南征北伐,年年穷兵黩武,开疆拓土,导致了国库很快空了。他就开始搞国营企业,所谓盐铁论就是,当时的盐铁国家的支柱产业由央企垄断,民间不许经营。中国由央企垄断国计民生,形成第二税务局的制度,发端于春秋时齐国的管子,固化于汉武帝。
汉朝央企的钱很快也不够汉武帝花了,他开始随意加税。加税也加到头了,他开始对社会财富存量收税,要求全国中产以上人家向政府申报财产,课以财产税。大家当然不愿意申报,或者少报。汉武帝就下令全国人民相互举报,有虚报的,邻居或朋友向政府举报,举报者可得到被举报者财产的一半! 这一下子,潘多拉的魔盒打开了,官吏乘机勒索,没虚报的也被诬成了虚报。所有中产以上人家,全部破产。
到汉武帝晚年,因为连年的对外战争,巨大的物资消耗让国家快玩不下去了。空前巨大的政治压力,让他给全国人民写了检讨,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轮台罪己诏》。一代枭雄汉武帝也不得不承认战争给国家带来的苦难。他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
03
关于如何解决战争物资消耗的问题,孙子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他主张在敌国就地解决粮草,主张用财货厚赏士兵,主张优待俘虏,主张用缴获的物资来补充壮大自己。他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保持自己的实力,迅速克敌制胜。所谓“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孙子说,明智的将帅总是务求在敌国境内筹集粮草。消耗敌国一钟粮食,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消耗敌国一石草料,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石。总是,如果战争总是靠自己后发的支援很难持久,最好的办法就是就地取材,抢敌人的物资,善用俘虏的战俘。
公元前208年刘邦率兵西进,准备深入秦军腹地作战,但是孤军深入,粮草后勤补给成了一大难题,这让刘邦一筹莫展。有一天他率军路过高阳,当时的谋士郦食其求见。他为刘邦献上了“因粮于敌”的计策。他告诉刘邦附近的陈留县城就是一个现成的大粮仓,他建议刘邦发兵攻取陈留,因为陈留是交通要道,军需物资丰饶,而且“进可战、退可守”。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与郦食其里应外合,一举攻下陈留,解决了粮草等军需物资的供应问题。有了充足的后勤供应,刘邦解除了后顾之忧,迅速攻克了咸阳,子婴请降,秦朝灭亡。
刘邦起家之初,兵力相对较弱,而要灭掉曾经强大一时的秦国,又必须深入其腹地作战,这时粮草的供应和运输便成为当务之急。郦食其劝其“因粮于敌”,攻取陈留,从而使军队有了充实的后勤保障,而且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真可谓一举两得,绝妙至极。这是“因粮于敌”兵法思想最生动的战例。
但不管怎么样就地取材,战争始终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如果在非要打仗的情况下,“速战速决”才能让损失降到最少,所以孙子提出了“兵贵神速”的战略思想,他说:“故兵贵胜,不贵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