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最感人的一句 与妻书最感人的一部分

时间:2023-05-19 03:16/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4342 评论:0

图片来源:网络

“少年不望万户侯”这是革命烈士林觉民,在13岁参加“童试”时,在考卷上写给考官的。

《与妻书》是林觉民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义(辛亥广州起义)前,写给家中爱妻陈意映的绝笔信,可称谓“20世纪最凄美的情书”。这一年,林觉民24岁。

林觉民(1887—1911),福建省福州闽侯县(今福州西南侧)人。从小生长在诗书传承世家。自幼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少年时就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他对腐朽的科考制度一向鄙夷,十三岁那年,迫于父亲的压力去参加县里的“童试”。林觉民来到考场,在主考官发下试卷后没几分钟就将试卷交了回去,随后一阵风般旋出了考场,扬长而去,与封建科举制度彻底决裂。当时主考官十分诧异,端起试卷看,见答题处不着一字,只于卷首留下一句诗:“少年不望万户侯”。

林觉民这种不凡的抱负就来自林氏家族世世代代的胸怀天下。

林家长兄林长民与女儿林微因(图片来源:网络)

林家的长兄林长民就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前卫的新派人物。林长民对家中弟妹影响深远,这位兄长身上的先进思想和革新意识像火种一般,在后来的林氏家族里燃成熊熊火焰。林觉民自小也就有了和这些前辈一样的抱负:他也要为改变世界而活:男子汉当心怀天下和苍生,又岂能折腰于区区几斗米的朝廷俸禄?

十五岁时,林觉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全闽大学堂(今福州一中),彻底摆脱科举。因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他被全闽大学堂的学生推为领袖,数次参与争取平等权利的学堂风暴,并向民众演说《挽救垂亡之中国》,大受欢迎。

图片来源:网络

1905年,十八岁的林觉民与十七岁的陈意映成婚,住进了福州闹市区的杨桥巷17号(现为福州5A级景区“三坊七巷”——杨桥巷)。婚后夫妻感情和谐,“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婚后,陈意映受林觉民影响,带头放小脚,入福州女子师范学堂学习,成为该校首届毕业生。陈意映与林觉民感情深厚,支持林觉民的革命活动,曾对他说:“君此后有远行,必以告妻,愿偕行。”结婚两年后,林觉民告别陈意映,东渡日本自费留学,此后加入中国同盟会。

福州杨桥巷林觉民故居(图片来源:网络)

1911年春天,林觉民突然返回福州老家,陈意映颇感惊喜,而他父亲却很惊诧。林觉民只是告诉家人学校放樱花假了,他陪日本同学游览江浙风光,顺便回家。此时他的家人并不知道林觉民回国,实际上是准备参加由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这次回来是向妻子和家人诀别的。

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才生,放着好好的悠闲日子不过,为什么非要抱着必死的决心跑回国内参加起义呢?其实,林觉民早在留学日本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晚清官场腐败(图片来源:网络)

清朝末年以来,中国人的思想久被压抑,很多人被压迫得已经麻木了,心甘情愿受到压迫而没有一点反抗的意愿。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一群有志青年发出震天的吼声,打响对腐败的晚清政府的第一枪,尽管开第一枪的人肯定会流血,会牺牲。但是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又何来民众反抗意识的觉醒?所以孙中山对黄花岗起义发出了这样的评价:“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图片来源:网络

4月24日深夜,在香港一栋不起眼的房子里,二十四岁的林觉民夜不能寐。3日后,他将和同志们一起,发动一场反抗清朝暴政的起义。抱着牺牲的决心,林觉民翘望“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神州大地,无比思念福州林家院子里美丽文静的爱妻陈意映,在案头用最深情的文字向他最亲爱的人告别:“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牺牲百死而不辞”,他在信中这样决绝地写道。与这样慨然赴死的绝笔相比,广州起义却略显草率。原计划由一支500人的敢死队分10路进攻两广总督,不料到达时城门已关,只得临时将计划改为4路进攻。“临时”二字包含了多少的无奈与措手不及。然而更为荒谬的是,真正参与起义的只有黄兴所率领的这一路120名志士。

3天后,也就是1911年4月27日,起义者闯入两广总督署,署内却已人去楼空。起义者举火焚烧总督署后冲出,行至东辕门,与清水师提督李准的卫队狭路相逢。激烈巷战之中,林觉民腰部中枪,受伤仆于地。但他纵声一呼,忍痛跃起,复杀多人,力竭才肯停止。被俘时,遍体鲜血淋漓。

林觉民被俘(图片来源:网络)

林觉民被捕的消息传回福州,林家慌忙变卖宅邸搬家。陈意映挺着大肚子,带着一家大小七口人仓皇搬到光禄坊早题巷一幢偏僻的小房子中租住。在这里,她收到了革命党人辗转送来的一个包裹。陈意映打开来看,正是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上写下的两封遗书。她打开了写在方巾上的《与妻书》,看到书信,陈意映悲痛欲绝,几欲昏死。林觉民的父母双双跪在她面前,恳请陈意映念在家中尚有一岁幼儿,而她腹内还有一个小生命的分上,一定要活下去。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国家而言,林觉民是位英雄,可对陈意映而言呢?不知她此时的心情是否像齐豫为她写的一首歌《觉》那样,站在女人的角度,问林觉民:“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地离去?”现实总是这样残酷,陈意映一直没有走出失去丈夫的伤痛,再加上生活变得艰难,在次子林仲新刚刚两岁的时候,陈意映郁郁而终。

斯人已逝,但书信的魅力依然,林觉民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为己任、舍生取义的革命者风范,依然令人动容,而且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感言:

林觉民的一生,是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既有炙热的忧国忧民情结,又有缠绵悱恻的爱情经历,恰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那首《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他参加的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让民主更加深入人心。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向没落的清廷发出了怒吼,也让麻木已久的中国人的灵魂得到了强烈的震撼。直到今天,广州白云山下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依然会迎来许多祭奠者,人们为烈士不屈服的精神而感动,更为他们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情况下做出的义举而感动。面对烈士群像,唯有肃穆站立!

图片来源:网络

附:《与妻书》原文节选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

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附:《与妻书》译文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

我现在要用这封信与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尚在人世;但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的鬼魂了。写这封信时,眼泪和笔下的墨水一同落下,信还没有写完就想放下笔,但又怕你不能感受到我的心意,会认为我抛弃你而去,说我忍心撇下你去死,所以我就强忍悲痛给你写下了这封信。

我非常爱你,也正是因为爱你,才会让我义无反顾勇敢去死。与你相识后,我常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遍地是血雨腥风,满街都是如豺狼恶犬一般的人,能有几家幸免于难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洒青衫,我真的不能达到忘掉感情的状态。古语说:讲仁义的人,在孝敬自己长辈的同时,也应该照顾别人的老人。在爱护自己小孩的同时,也应该爱护别人的子女。而我用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的人,希望天下人都能去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死在你的前面。如果你能体谅我的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挂念天下的人,应当也会觉得牺牲我们之间的恩爱,为天下的人谋求永久的福利,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你千万不要伤心啊!

......

我平时并没有告诉过你我的志向,这是我不对的地方;但是如果告诉了你,你就会为我担心。我为国捐躯,就算死一百次也在所不辞,可是让你担心,确实是我不能忍受的。我爱你,我想要为你做的事只怕照顾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却不幸地生在了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也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始终不忍心只顾自己。方巾短小,但情意深长,还有成千上万句没有写完的话,你应该可以心领神会吧!如今我不能再见到你了,你舍不得我,就常常在梦里相会吧!写到这心情突然又悲痛起来了!

辛亥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请她们指教。只希望你可以完全理解我的心意才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