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集团董事长 华润集团幕后十大股东
本文来自第43期《壹读》杂志
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文 ︱ 杨佳瑜 实习记者 刘超玲 周俊
华润的高管曾经80%来自外贸部门,它也一度被称为“第二外贸部”。
一直被称为红色央企的华润,第一次遇到了如此重大的人事危机。
4月24日,招商局原总裁傅育宁空降华润,出任集团董事长。原董事长宋林经历了长期的贪腐传闻之后,不久前已被宣布正在接受调查。
在媒体的报道中,宋林是今年被调查的“第七个省部级官员”。不过更严格的表述是,作为一个归国资委管理的央企,其董事长也只是被认为“具有”副部级或正部级级别。
在过去,华润一直被视为典型的红色央企,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承担部分“第二外贸部”和“贸易系统干部学院”的职能。
作为四大驻港央企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光大集团、港中旅集团和招商局集团),华润拥有如今总资产11337亿港元的规模,但早先华润的影响力比现在更显眼一些——曾经中国的进出口量中,有三分之一由华润完成,当时分管经济的中央领导人陈云甚至直接称它为“第二外贸部”。
第二外贸部+干部学院=华润
曾经的华润长期扮演了两个角色。
一是“对外贸易部”。初创时,因为地处香港的便利条件,华润实际上起到了中共地下交通站的作用。到1952年中央政府的对外贸易部成立,此前归中央办公厅管理的华润,划归外贸部。直到这个时候,华润的“身份”才被公开。
此后华润成为国内124种出口商品的统一代理商,成了外汇的重要来源。当时,向海外销售国货,只有华润一个通道。
在后来的发展里,华润直接被高层点名为“第二外贸部”。广交会便是华润创办的。作为内地出口海外的唯一代理商,华润在香港的办公地点常会迎来许多采购商看样品,于是便诞生了通过展览做买卖的方式。直到2000年,广交会的邀请函,都由华润寄出。
“三来一补”也可算是华润的发明。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想到内地投资,但在当时,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投资并不被接受。于是,华润便带领投资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道路。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华润“第二外贸部”的身份也开始逐渐淡去——文革后国内萧条的经济环境之下,各地亟需自救,自办进出口。
同时,华润第二个身份——“干部学院”更加凸显。当时华润专门成立省市联络部,接受各地汹涌而来要求学习外贸经验的官员。比如当时原定每个省派三至四人,但山东一个省便有一支六七十人的队伍。据中华书局出版的《红色华润》一书记载,各省市的代表到华润后,吃、住、实习、结识港商,均由华润承担。那些多年后在各地经贸系统成长起来的政府官员们,当年都是在华润第一次学会填写各种英文报表、税单、账单。
高管曾80%来自外贸部
1983年后,华润正式走上企业化道路,成立集团公司。此后,华润2000年进军内地,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便成长出另一个体量庞大的内地华润——它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华润万家、太平洋咖啡、三九医药、东阿阿胶、毓婷……这些耳熟能详的名牌,都在华润旗下。
华润开始进入内地发展时,董事长是陈新华。他之前是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编辑部披露的《首届“陈云与当代中国”研讨会综述》一文显示,2007年6月,在这场研讨会上,陈新华位列“陈云同志的亲属”。
陈新华曾对媒体说,自从到华润开始,他每天得吃安眠药才能入睡,“因为总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特别有压力。”
陈新华一直低调处在幕后,而他的前任董事长谷永江,在执掌华润之前同样是外经贸部副部长。事实上,据华润内刊《华润杂志》披露,谷永江时代的高管,80%曾是外贸部门的官员。其中包括常务董事刘湖,到华润之前,刘湖曾历任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技术进出口局副局长、科技司司长。
华润旗下高管的来源,除了自外贸部门转任,以及由华润集团一步步上升,还有一部分来自其他公司,比如从麦肯锡全球合伙人转任而来的张海鹏,担任华润医疗的CEO。张海鹏有一个更为人知的名字,作家冯唐。
不过,有关华润老总的报道,最广泛的还是两个人:一位是后来出任中粮集团董事长的宁高宁,另一位就是宋林。
四大驻港央企的“朋友圈”
现在公众言及华润时,大多将其与另外三家公司——港中旅、招商局和光大齐名。不过,这四大驻港央企,发展模式都不相同。
港中旅的创办人陈光甫曾是国民政府委员,他1928年创立的香港中国旅行社,1949年之后被接收。现在,香港人申请回乡证,往往通过港中旅网站办理。
招商局则创立于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曾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商船队,开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第一家保险公司等。
改革开放后,招商局发挥了其与华润早期类似的“试验”作用——通过对深圳蛇口工业区在工程招投标、干部管理、劳动分配等方面的实验,中央将改革效应辐射内地。这种改革也培养了后来的领导人物:在蛇口遇到种种困难之时,招商局董事长曾向高层做报告,一位时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对蛇口模式表示了支持,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
光大集团诞生的时间最晚,1983年。时任天津市副市长的王光英一次访问香港的经历让他看到了以香港模式办公司的商机,于是从引进二手设备开始了后来让人惊叹的创业生涯。这位副市长另一个身份是刘少奇妻子王光美的兄长。光大集团后来的发展也让它屡次得以有创新的机会,第一张国家持股的金融控股公司牌照,便由光大获得。当时的董事长唐双宁形容,这让光大名正言顺地成为中国金融综合经营的试验田。
在说到这些著名央企时,另一个曾经扮演窗口的公司也常被提及——中信集团。与前面四者不同,它的总部在北京。它和光大集团、中投公司一样,虽然作为央企,但都不归国资委管理,而因为其要承担金融改革的试验作用,在2003年之前由中央金融工委直接管理。
-----
壹读微信号:yidui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