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的狗奴 女畜屠宰厂场18漫画
推荐:探秘三国时天府之国百姓的生活水平,你敢穿越过去当农民么?
文/洪与
(《卑弥呼》中的倭人)
【作者简介】洪与,男,汉族,四川苍溪人,大学文化。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作家文汇》特邀编辑、四川省作家协会青少年文学导师。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监狱三部曲:《敌人》《监狱长》《AB门——贪官的后半生》;长篇小说《大国相——蜀汉丞相诸葛亮》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优秀作品奖,被列为全国农家书屋采购目录。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三国时期倭人种植水稻想象图)
尽管我读很多史书,但尤喜欢陈寿的《三国志》,而在《三国志》中,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关于倭人的记载。
倭人,地球人都知道是指日本人。中国于汉、晋、南北朝时称日本为倭。
(一)关于倭在三国时代的含义
倭,在现在的我们理解,是一个蔑称。比如,倭寇,倭奴。一般把它与短、矮、猥琐等联系在一起。
其实在三国时代,不是这个意思。
最早出现这个字,可能是在《诗经》中,“四牡騑(fēi)騑,周道倭迟。”就是说,四匹公马都跑累了,这路啊,绕来绕去好远啊。这里的倭迟,同逶迤,没有贬义。
(倭堕髻)
汉乐府诗歌《陌上桑》,想必很多人都熟悉吧?至少能背出这两句:“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这首诗歌中美女罗敷是什么头型呢?“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倭堕髻可是直到隋唐五代时期都流行的头型发式,有诗曰“倭坠低梳髻,连娟细扫眉”,那是美女丽人啊。
所以,至少我们可以这么说,倭,在三国时代至少没有贬义。
还有一种想当然的说法,尽管不可信,但颇有趣味:魏明帝曹叡曾御封当时日本的倭女王卑弥呼为“亲魏倭王”,“魏”字去右边的“鬼”字,加上左边“亻”(人),就是“倭”,表示 “友人”的之意。
(罗敷的影视形象)
(二)倭人的生活
那时候的日本大抵处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部落林立,大大小小的部落约有100多个,“旧百馀国,汉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三国志》)经过攻伐兼并,到三国时期还是有比较大的部落三十多个。名称也是很奇葩:什么对马国、末卢国、弥奴国、鬼奴国、狗奴国,等等。
他们的官名更有趣:什么“大官曰卑狗,副曰卑奴母离”,好多部落大官名称有所变化,但副职大多还是叫“卑奴母离”。
这些部落有的以渔猎为生,有的主要以种植为生。
(《三国志》所记的倭人部落)
《三国志》记载倭人喜欢喝酒,说明他们当时的种植业还是比较发达的,已经有富余的粮食来酿酒。在日本的历史上,这个时期叫弥生文化,中国稻米传入日本,改变了倭人的生存方式,日本学者村新太曾说:“稻米拯救了日本列岛饥饿的人们。”
当然,他们还种植其他一些作物,比如纻麻,还种桑养蚕,有纻麻,就可以纺织成粗布,细纻;有蚕丝,也会织成比较华丽的缣绵。
在服饰上,男子把头发挽个发髻,用粗布把头包裹起来。是不是有点像黄土高原上的农人?
女子穿着更有趣,“作衣如单被,穿其中央,贯头衣之。”
嘛意思?按照我的理解打个比方,把现在的床单中央剪个洞,然后从头上套在身上。如果腰上不用带子绑一下的话,晚上可能会吓死人的。
吃饭怎么吃?用筷子吗?不,把饭盛在竹器或者木器里,用手抓着吃。我在想,他们不吃稀饭吗?哎呀,稀饭可以不用手的。
《三国志》还记载了他们出远门的习俗,表明他们尚处在原始自然神灵崇拜时期。比如他们要去中国这么远的地方,要渡海,经常九死一生。怎么办呢?他们会安排一个人,这个人不能梳头,身上长了虮虱也不能去除,不管多么脏,也不能换洗衣服,不能食肉,不能亲近妇人,就像中国古代人死了父母亲守孝一般。
(右图为三国时代倭人复原图)
他们把这个人叫持衰者。如果远行者顺顺当当回来了,带回来的财物就有这个持哀者一份;若远行者遇到不测,哪怕是在路上病死的,那这个持哀者就惨了,要被杀头。
实际上,他们就是找一个人不停地在家里为他们祈祷。遇难,则武断地认为祈祷者心不诚。
我在想,要是去中国这么远的地方,来来去去要多长时间?一年?两年?五年十年呢?万一全部身葬大海了呢?这个持哀者怎么办?
(三国时期日本女王卑弥呼猜想图)
(三)邪马台国的女王:卑弥呼
《汉书》《三国志》和《晋志》都记载了邪马台女王国的事情。这个日本女王曾两次派使节漂洋过海来洛阳朝贺(魏景初三年和正始八年各一次),三次“奉贡”,甚至发生内乱或者与其他部落发生战争,也要派使者不惜远渡重洋,向曹魏朝廷通报战况。
那么我们来说一说倭女王的事儿。
这位女王叫卑弥呼,这名字有些古怪,那时候倭人是没有姓氏的,估计是译音。陈寿在《三国志》是这么讲的:本来这个部落是男人当首领的,但发生了内乱,相互打了好多年,最后大家坐下来和谈,推举了一个女子为头头。这个女子可不简单,“事鬼道,能惑众,年已长大,无夫婿,有男弟佐治国。自为王以来,少有见者,以婢千人自侍,唯有男子一人给饮食,传辞出入。居处宫室楼观,城栅严设,常有人持兵守卫。”
(这个遗址被认为是《三国志》所记一支国国都所在)
从这则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几个问题:
(1)部落首领不是世袭的,也不是通过武力夺取的,而是共同推举的,可知当时倭人部落还有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遗风,属于国家雏形。
(2)喜欢装神弄鬼。这让我想起历史上那些借神灵造反的、篡权的,比如武则天“上玄降鉴”,硬是把自己美化成菩萨转世,比如刘备登基前所谓的祥瑞。看来,这种玩阴的把戏,世界上各个民族天生都会。
(3)幕后主政,跟中国古代那些太后们“垂帘听政”如出一辙。她单身,就是不结婚,让她的弟弟来处理国家大事,自己则由上千的婢女伺候着,悠哉逍遥。但她又会时不时干政,掌控这个这个国家的命脉。
(4)只有一个送饭的男子,什么人?相貌俊郎?还是她的什么那啥伙伴?
反正就两个字:“神秘”。
(倭人城邑复原图)
(四)女王与曹魏的交往
景初二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难升米等人来到带方郡,求见天子。
带方郡在哪儿?郡府所在地在现在的朝鲜,治所带方县(今属朝鲜黄海北道)。是郡级行政区划之一,属于幽州。这也从侧面说明三国鼎立中曹魏之强大。
太守刘夏遣使送汝大夫难升米等人到洛阳朝见魏明帝。
有趣的是他们带来的贡品:“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男奴隶4个,女奴6个,还有两匹多布。我估摸着按照当时日本的纺织技术,所谓班布也不是啥上等料子。
是寒酸了一些,但毕竟人家大老远跑来朝见嘛,所以魏明帝还是大喜,赏赐了很多东西:“今以绛地交龙锦五匹、绛地绉粟罽(jì)十张、蒨绛五十匹、绀青五十匹,答汝所献贡直。又特赐汝绀地句文锦三匹、细班华罽五张、白绢五十匹、金八两、五尺刀二口、铜镜百枚、真珠、铅丹各五十斤,皆装封付难升米、牛利还到录受。”
(《卑弥呼》的女王卑弥呼)
这些东西,可能这个女王见都没有见过。
也许收到赏赐后,女王觉得太扫颜面了,于是第二次朝贡的东西就比较珍贵了,倭锦、绛青缣、棉衣、帛布、丹木,等等;第三次还有了“孔青大句珠、异文杂锦”等稀罕之物,而且数量明显增加了:“贡白珠五千,孔青大句珠二枚,异文杂锦二十匹。”
当然,卑弥呼女王朝贡曹魏是有目的的,就是为了震慑那些不听话的部落,后来真还起了作用。她的属国中有一个叫狗奴国,男国王叫卑弥弓呼,不服从她的领导,经常挑战她的权威。曹魏正始八年,卑弥呼女王对狗奴国进行讨伐。还派人到带方郡向曹魏陈说战况。
(倭人生活想象图)
曹魏朝廷呢,人家都敬重你到这个份儿上了,不做做样子怎么说得过去呢?“遣塞曹掾史张政等因赍诏书、黄幢,拜假难升米为檄告喻之。”
想起来我都想笑,把一份诏书、旗子给了女王使者难升米,叫他回去昭告狗奴国的部众,要服从倭女王的领导,否则怎么怎么样云云。
这份诏书和这面旗子居然还起了作用,那些反对女王的马上服服帖帖的。
(倭人住这样的房子)
(五)陈寿的这些记载究竟可不可信呢?
我个人觉得是可信的。
置于朝鲜半岛上的带方郡主要任务就是监视三韩与倭国各部落间的动向。带方郡的使节曾频繁往来于倭人境内,正始元年(即公元240年),带方郡建中校尉梯儁(jùn)还曾奉诏到达日本列岛内,册封女王卑弥呼为倭王——亲魏倭王。
曹魏应该掌握着有关倭国国内相对准确的情报。陈寿的记载很有可能出自曹魏官员的记录或者向皇帝的报告。
不管现在的日本人怎么看,但这是他们自己有文字记载历史之前的最早的关于他们祖先的记载,不信也得认真去考证研究。
(佐贺县神埼郡吉野里町和神埼市的吉野里,弥生时代大规模村落遗迹)
相关阅读:
杨仪究竟杀了魏延家族多少人?
刘备是怎么盘剥蜀地的?是这个怪人出的主意,不是诸葛亮
聊聊长坂坡之战的真相,刘备原来是这么打小算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