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板怎么用 小型直发夹板怎么用

时间:2023-05-20 22:58/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4708 评论:0

夹板固定是骨科常用技术之一,特别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方面应用更加普遍,具有使用方便,经济、疗效好等优点。

目前,我国华北地区已经有些上规模的民营企业生产出较好的夹板,供应全国各地需要。质量好的夹板,应具备以下三种性能:

①可塑性:夹板可弯各种形状以适应肢体各部的体形。

②坚韧性:具有足够的支撑力,固定后不致弯曲、劈裂及断折。

③弹性:能适应夹板在固定期间,功能锻练时,特别是肌肉收缩舒张活动时所产生的肢体内部压力变化及沿着骨干纵轴产生的对向微动碰撞力。对维持骨折复位及促进骨折愈合都是重要的。因为柳木夹板具备以上三性,故多采用之。

夹板固定除夹板外,还需压垫,压垫有用软纸叠成的,但作者喜用脱脂棉剪成,因棉花较软纸更柔软,不易造成压伤。压垫的形状是根据肢体部位及特殊要求,常用有以下几种形状(图1)。

图1

(1)平垫:应用最普遍、多用在肢体平坦部位、如骨折有成角移位时三点挤压法,侧方移位时对向挤压法,都是这类平垫。

(2)塔形垫:适用关节凹陷处,如前臂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尺侧夹板腕部需要塔形垫。

(3)梯形垫:适用于肢体斜坡处,如桡骨远端Colle&39;s骨折,腕需掌屈固定要在背侧夹板远端放置梯形垫。

(4)高低垫:适用于骨折有侧方移位时,骨折一端需要较大的挤压力时,可用高低垫把压垫高的部分置在该处,低的部份置在另端。

(5)抱骨垫:呈半月形,适用于髌骨骨折。

(6)条形垫:应用较普遍,夹板两端及骨突部分均可应用。

(7)分骨垫:中心放一细铁丝,用脱肪棉卷成圆筒状,如铅笔粗、主要用于前臂尺桡骨之间、或掌、跖骨之间。

(8)凹形垫:适用于关节的骨突部位、如肱骨内、外上髁。腕部的桡尺骨茎突,踝关节的内、外踝。

(一)夹板固定方法

规范的包扎方法按以下4步进行,①内绷带②夹板及压垫③外绷带④外扎系带,分述如下。

(1)内绷带:自肢体的远端用绷带缠绕2~3层为内绷带,上界达夹板近端。内绷带的作用除防止夹板对皮肤的滑动磨擦及压伤外,还有弹性绷带的作用,防止肢体肿胀及促进静脉回流。绷带缠绕时要平整,切勿皱折及用力。

(2)安放夹板及压垫:压垫用胶带条粘贴在夹板内层之适当位置上,一般先把对应面的两块夹板(如前臂的掌背侧夹板)放在外绷带表面,用绷带缠绕1~2圈固定,再把其他对应面的两块夹板(如前臂的桡尺侧夹板)放在外绷带表面,用绷带缠1~2圈固定,最后再用绷带在夹板外缠绕2~3层。使夹板不易滑动,整齐美观。

(3)外扎系带:一般需4条,宽1.5~2.0cm,长约50cm,用双层布带或用绷带4层均可。先捆中间两道、再捆远侧端一道,最后捆扎近端一道。捆扎时双手平均用力拉平。一般捆绑两周在夹板的外前方打双活结。外扎系带的松紧度以结扎后,提起活结能上下移动1cm为宜。外扎系带放在最外层的目的是便于检查系带捆绑的松紧度及随时可调正系带的松紧。

(二)夹板固定注意事项

夹板固定治疗骨折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大多数患者在门诊治疗,如果忽视,可以引起一些并发症,有时会发生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如缺血性肌挛缩或肢端坏死。故要认真对待,严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注意事项如下:

1.夹板固定后1~4天内,可能由于损伤及手法复位的继发损伤,致肢体肿胀增加,故须适当抬高患肢,每天观察肢体肿胀情况,指(趾)端循环及活动状况,皮肤感觉是否存在,患者疼痛程度等随时间调整外扎系带的松紧度,必要时重新固定。

2.夹板固定后1周应拍片或透视检查骨折端是否有变位,如有移位,应及时调整。一般骨折1周后肿胀多消退须调整夹板,还有的骨折开始是应用骨折复位夹板,1周后要改为功能位夹板(如桡骨远端Colle&39;s骨折)。

3.夹板固定2周后,骨折部多有纤维性粘连,不致再发生移位,只要夹板外扎系带不松脱,患者无何自觉症状,肢体功能活动锻练良好,每1~2周来院复诊1次即可。

4.解除夹板固定之前,一定要确定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

来源:摘自《四肢骨折》

作者:梁克玉、邓小川、何承建

声明:此文内容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