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是怎么死的 董卓死后王允为啥要死
(说历史的女人——第683期)
在三国中,死过很多人,其中有武将、有枭雄、有谋臣,但是无论谁死,都会留下相对好一点点的评价,就算不好,也会令人或同情或惋惜,总之,不会说谁一死,人们就会过节一样隆中的庆祝。但是此人除外,他就是董卓。董卓为何就成了一个千夫所指的人呢?这大概跟他做的事有关。主要有三件事:
其一是董卓违反了君臣之道。在这方面主要是指董卓入京后的表现,当然董卓入京跟袁绍和何进的弱智有关,在此不再赘述这两个单纯公子哥所犯的低级错误。且说董卓到底违反了什么君臣之道,在古代君臣之道中的大忌,莫过于强臣控制朝廷,随自己的意愿行废立皇帝这种大逆不道的事了。
那么董卓虽然粗鲁,但是他不傻,行废立皇帝的事,多少都是要触犯众怒的,既然废立风险如此之大,他为何还要干呢?且说董卓入京的时候,皇帝是汉少帝刘辩,而这个汉少帝刘辩树大根深,至少有三点:其一是他是汉灵帝刘宏指定的名正言顺的接班人;其二是汉少帝刘辩的母亲何太后还活着,把持后宫;其三是何太后的哥哥何进是大将军,把持朝堂,虽然何进当时已经死了,但是朝堂大臣还是不认董卓这个外来户的。
如此以来,情况就很明朗了。董卓是想入驻京师的,可是在汉少帝这里,根本没有他插脚的地方。可是既然来了,总不能再丧失这个机会回去吧。那怎么办呢?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再扶持一个皇帝,自己的地位就立即会不同了。也就是说,董卓废立皇帝,是迫于形势于己不利不得已而为之。
既然废汉少帝,自然要新立一个,选谁?当然是刘协,因为刘协是个孤家寡人,背后既没有何太后这样的母亲,也没有何进这样的舅舅,说白了,刘协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什么可依傍的。因此,董卓立他为帝,那他董卓就是皇帝唯一的依靠。如此以来,董卓的地位还不是明摆着嘛,握着一个名义小皇帝,自己做起了实际意义的真皇帝。但这同样是违背君臣之道的行为,引来众怒不可避免,此乃董卓被千夫所指第一因。
其二是董卓无视伦理纲常。在古代,除了君臣之道不可冒犯之外,还有一个东西不能碰,那就是伦理道德。但是董卓,在破了第一条铁规之后,又不可控制地触碰了第二个雷区。
董卓改立皇帝之后,自封相国,朝中大小事,基本都是他说了算。这时候,董卓不满足白天做老大,到了夜里,也开始行禽兽之事。一是“夜宿龙榻”,我们都知道,皇帝坐的椅子和睡觉的床,那都是不可冒犯的,但到了董卓这里,什么也不是了。二是“奸淫嫔妃公主”,皇宫中住着以前皇帝的嫔妃,以及公主,这些身份高贵的女子都成了董卓满足淫欲的对象。
总之,董卓如此无视伦理纲常,挑战道德底线,终究引起天下人的愤怒,为自己的祸患埋下了一颗炸弹。
其三是董卓残忍无道。董卓残忍无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皇室,为了实现自己在朝堂的地位,他采取废立皇帝的办法,但是手段却十分残忍。在立新帝汉献帝刘协之后,就把前任皇帝汉少帝刘辩、以及皇后,还有召他前来的何进之妹何太后等人,全部逼杀。
第二方面是对待同僚大臣。《三国志董卓传》记载很清楚:“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人不自保。”当时因为各种原因,死在董卓手里的东汉官员极多。比如我们熟悉的曹操、袁绍、袁术等人,若不是腿脚快,逃得及时,恐怕也成了董卓的刀下之亡魂了。董卓如此行为,虽然暂时通过武力压迫,胁迫大臣附和他的决定,但是祸端也因此埋下,把自己置身于随时都会掉脑袋的险境。
第三方面是对待老百姓。董卓祸乱京师之程度,可以说是从皇宫到乡野。比如《三国志董卓传》就记载了一个例子,说董卓曾经派兵到阳城,杀掉男子,把财物和妇女装入大车拉回洛阳,然后说是击破了一伙强盗所得。然后开始分赃,把抢来的妇女分给将士,自己则去祸乱后宫公主。但是最为严重的当是迁都之前,董卓派兵抢夺了洛阳城所有的富豪乡绅,然后发掘帝王陵墓,盗取宝物,然后一把大火把洛阳烧为灰烬。如此暴行,早已是天怒人怨。
正是因此,董卓为自己的行为必然要付出代价。到长安后,董卓就被司徒王允联合吕布,将其刺杀。但是董卓被吕布杀了,这消息被报到王允那里时,王允那里有一个客人,听闻此事,他只是说了一声:唉!其实不过是叹口气而已,可是却因一声叹息,结果引来杀身之祸。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蔡邕,一代才女蔡文姬之父亲。
蔡邕是东汉时期的一代名士,书法、文学、音乐等造诣都非常深厚,董卓入京后,自然要任用一批名人,慢慢建立自己的圈子。蔡邕也被董卓看重,虽然蔡邕托辞有病不能前往,但是董卓以武力胁迫,蔡邕无奈,只好接受了董卓的任命。董卓虽然粗鄙,但对蔡邕还是格外欣赏和敬重,三天之内,就给蔡邕升了好几级的官。
令人意外的是,董卓当时想做很多出格的事,但是在听了蔡邕的意见之后,都停止了。比如说董卓迁都长安后,他的死党都建议董卓称尚父,董卓心里没底,问询蔡邕,蔡邕对董卓进行软劝谏后,董卓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再比如董卓出行坐的车子,都是皇帝才能乘坐的华盖车,蔡邕借助发生地震这个事旁敲侧击董卓违规的行为,董卓就把自己的车子标准降了下来。
从这些方面来说,董卓固然有可恶之处,但对蔡邕的谏言虽然不能全听,还是听取了一部分,对于朝廷而言,蔡邕也是积极出力了的。那么董卓被杀后,蔡邕不过是没有像大多人那样载歌载舞,微微一声叹息,算不得什么,但是却让王允非常不开心,甚至借题发挥,说蔡邕是和董卓的叛逆同党,把蔡邕抓了起来,交给廷尉审讯。
当时有很多人都出来为蔡邕求情,一方面是蔡邕的品德高尚,人缘也非常好,没人相信他是董卓的同党;另一方面都认为王允的处理太过小题大做甚至借题发挥。总之,王允原本是想放过蔡邕的,可是蔡邕又被自己的无心一句话给害了。前面嘴里不由发出的一声“唉”之叹息,后面是自己写的悔过书中的一句话。蔡邕对王允写的悔过书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我绝对不是董卓的同党,第二层意思是我如今什么想法也没有,只求放过我,哪怕是让我受黥刑都行,只要让我写完《汉史》就好了。
蔡邕恰恰是被最后这句话给害了,因为这句话中有一个信息让王允不安起来。蔡邕所谓的黥刑,即司马迁所受之刑。蔡邕的言下之意是,自己宁愿受身体之苦,也要像司马迁那样写完《汉史》。而王允本人对司马迁和他的《史记》是很有意见的,王允曾经评价《史记》是一部“谤书”。此外王允指责蔡邕侍奉董卓,而他自己本人其实也是侍奉过董卓的,倘若蔡邕写《汉史》,那么他肯定也会被如实记载。而这可不是王允愿意看到的,因此王允才彻底起了杀心,处死了蔡邕。不过蔡邕之死,也把王允推上了风口浪尖,其诛杀董卓而建立的威信也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