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端正学习态度
1.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一个自由的人,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陪孩子做作业,家长扮演的更像“监工”的角色,不是好习惯,会瓦解孩子的自制力。
在开始的时候,可以陪孩子熟悉一些基本规则和做法。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为形成儿童的自觉意识,使更好地执行决定,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选择。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
2.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在调动孩子写作业的热情上,适当使用逆向思维,刺激孩子对写作业的热情,不要刺激孩子对写作业的厌恶之前。杜威说:“一切需要和欲望都含有缺乏”
3. 替孩子写作业
明确写作业的目的,给孩子更多选择的权利
4. 不写暴力作业
5. 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当学习没有唤起孩子的愉悦体验时,他就无力去调动自己的主动精神。
孩子在各个学习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不一样的,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问题,初中阶段解决学习方法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努力。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前一项不存在,后一项也不能好好实现,但是在一个学习过程中,三者是同时存在的。
一个忘我学习或工作的人,一定是对学习或工作建立了强烈的兴趣或责任感,并且强大到超越了常规的生理需求。
6. 不考100分
越是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越是不能把这个目标庸俗化,影响孩子畸形的学习动机,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而丢了真正的学习兴趣。
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某个分数上,会在学习动机上给孩子以误导,后期也容易给孩子造成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好,一是对学习不利,二是对保持不利。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对学习能力、态度、方法、兴趣以及真实的掌握程度感兴趣,而不是完美的分数,才会使孩子的学习潜力慢慢地被激发出来。
“正因为我特别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我才绝不向她要分数。任何单纯要分数的行为都是浅薄的,都是破坏性的。我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智慧性,就是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才是在各种考试中胜出的决定性条件。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高考中的好成绩,也只能从这里出现。”
7. 考好了不奖励
父母对好成绩的渴望,应该转化到对日常细节的处理和思考上,而不应该是经常性的表露在言语和表情上。
物质奖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产生很多的副作用。原因如下:
1. 转移了孩子的学习目的。
2. 破坏了孩子实事求是的精神。
3. 让它对学习产生对立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