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背景 沁园春雪电子版打印
导言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沁园春·雪》作为诗词类的篇目,地位不容小觑。这里分享给大家面试试讲稿一份,可以用作逐字稿直接使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家整理思路,面试顺利过关。
《沁园春·雪》试讲稿正文
同学们,雪是古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意象。有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有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们确实学过许多有关雪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
现在听老师给大家泛读。同学们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有感情地朗读,可根据面试时间适当地只读两句即可)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附:《沁园春·雪》mp3配乐朗诵(唐国强版)】
好,老师已经把这首词读完了,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整首词,同时想一想,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差不多了,这首词写了什么呢?——写了雪景,写了人物。
有没有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整首词呢?同学们一起回答一下。(稍作停顿)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包含了两个意思,江山写的是景,英雄写的是人,其实这句话,也是一个过渡句。
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上片,想一想作者望到了什么呢?你最喜欢那一句?
这位同学反应最快,你来回答。(稍作停顿)他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很好请坐。
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这句。这句词化静态为动态,同时还有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我们来看一下比喻,作者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呢?(稍作停顿)——把群山比作了银蛇,把丘陵比作了大象在奔跑。生动形象。很美是不是?
那我们再来看一看下片,读一读,想一想。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有哪些英雄呢?(稍作停顿)同学们都说了,有秦始皇、有汉武帝;有唐太宗和宋太祖,还有成吉思汗。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英雄呢?只是为了夸赞他们吗?(稍作停顿)同学们都摇头了,不是。其实下片,作者用一个“惜”字领起。在肯定这些英雄成就的同时,对他们还带有一点批评的意味。
我们想一想,作者眼中的风流人物应该具有怎么样的特点呢?
这位同学你来说。(稍作停顿)他说:根据前面这些人的特点来看,作者想要的风流人物其实是要文武双全的。
作者心中的风流人物应该是谁呢?请同学们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小组讨论讨论。
有的同学说,指的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有的同学看过注释,说指的是无产阶级;还有的同学说指的是作者本人。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
接下来请同学带着作者的这种豪情再次朗诵这首词,并做一个小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读的最好。
同学们的朗读都很精彩,大家可以掌声鼓励一下自己。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词作,课后可以找一找毛泽东写过的其他作品,体会作者不同的情感。
附录1:创作背景
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红军从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时,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2月5日至20日,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毛泽东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附录2: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