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撒切尔 玛格丽特撒切尔照片

时间:2023-05-23 02:3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8924 评论:0

“爸爸不在家,妈妈也不在家。出门在外忙务工呀,把我独自留下。梦里我找爸爸,醒来我念妈妈。

你们可知道儿女的心中最想得到啥?我只想有一个温暖幸福团圆的家……”

《生命时报》第1299期头版刊发《父母别忽视了你的孩子》一文。

这是一首在朋友圈热转的童谣《留守儿童之歌》。

我国有近700万名留守儿童,大多数的成长过程缺少父母的陪伴,不仅生活上被忽视,那颗渴望亲情的幼小心灵也得不到安慰。

尤其在春节假期结束,父母准备返城打工时,孩子拽着父母的衣角、抱着大腿哭喊着:“爸妈别走!”“你们什么时候能回来?”“我想跟你们走!”……

你自认为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但在孩子眼中,他可能被忽视了。《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提醒父母,别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

受访专家

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杨健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 汪冰

后悔的撒切尔夫人

忽视不只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即便父母和子女一同生活,也未必真正参与了孩子的成长。

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儿童保健学会主任潘建平教授主持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农村3~12岁儿童被忽视的比例约为40%~50%,城市中这一比例也高达28%。

忽视的表现多种多样:

周末把孩子甩给老人带,自己逛街、聚会、打麻将;忙于工作,想要极力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却从未关注他们情感上的渴望;孩子犯错了就又打又骂,却对原因不闻不问;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将怒火撒在孩子身上……

在美国,87万儿童受虐案例中,超过60%属于忽视。在英国,一项涉及1.7万人的调查显示,每10名儿童中就有1人感觉被父母忽视。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以下简称“撒切尔夫人”)就是最著名的例子。

她在政坛叱咤风云11年,行事强悍,政绩卓著,被誉为“铁娘子”,受千千万万国民的敬仰,晚年却过得“一败涂地”。

以撒切尔夫人经历为蓝本的传记电影《铁娘子》这样描述:

86岁的撒切尔夫人一个人住在伦敦的家里,每天早上醒来,她就会坐在窗边,盯着不远处海德公园里的人们发呆。

她的儿女们平均6个月才来探望一次,就连圣诞节时,陪伴她的也只有替她开门的警卫和搀她走路的护士。

撒切尔夫人晚年身患重病,床前摆满了子女儿孙的照片,弥留之际却没有一个亲人陪伴身边。

她去世时,儿女不愿意立刻赶回国处理丧事,此后却为争夺遗产反目成仇。

据悉,撒切尔夫人晚年令人唏嘘的遭遇,与她曾经忽视孩子有关。由于事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撒切尔夫人牺牲了作为“母亲”的一面。

龙凤胎儿女出生仅两周,她就继续投入了工作。她有一句冰冷的名言:家就是你没事可做时去的地方。

她的女儿卡罗尔·撒切尔坦露:“母亲不应该期待我们经常去看望她,家人不在身边的日子谁都有过,我们年幼时上的是寄宿学校,也经常见不到母亲。”

相较于对母亲的冷淡,卡罗尔与父亲(丹尼斯·撒切尔爵士)的感情浓厚,还曾为他写过传记。

儿子马克·撒切尔虽然从小在贵族学校读书,但成绩非常差,是学校里的“小霸王”,经常任性妄为,闯了不少祸;长大后,他利用母亲职务之便牟利敛财,还因参与政变被捕入狱。

撒切尔夫人出面替儿子摆平麻烦,却仍未尽到陪伴、管教的责任,以至于马克53岁时还被妻子指责为“一个离开母亲就活不下去的人”。

(滑动阅读全部内容)

撒切尔夫人晚年表达过心中的悔恨:“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不会踏足政坛。”不难想象,铮铮如铁的她,面对儿女的疏离,内心有多么酸楚。

对于撒切尔夫人的晚景凄凉,杨健表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儿时被父母忽视的人,长大后也极有可能忽视他人。”

忽视源于“不作为”

很多父母会认为,自己把孩子当作宝贝一样对待,有时甚至可以算作“溺爱”,怎么会忽视呢?

对此,杨健表示,这是中国家长最大的误区。忽视孩子主要分3个方面:

1、身体和监督忽视

例如忽略对孩子衣食住行的照料,常常不知孩子的去向等。

2、教育忽视

例如没有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不关心孩子在校情况。

3、情感忽视

即不和孩子交流, 对孩子心理上的关心和爱护不足。

“正是因为在大部分家长的观念里,物质和教育更重要,而心理健康意识淡薄,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杨健说,不经常与孩子肌肤接触、拥抱、谈心等都属于忽视。很多孩子都是当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反映在行为上时,才得到家长的关注

汪冰表示,情感忽视与身体虐待、性虐待等主动伤害不同,它往往源于家长的“不作为”。这些家长一般不是故意而为之,但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往往是长期、慢性的,这种“不作为”比“作为”更难发现。

此外,有些忽视是迫于无奈。

为了生计,很多人远离家乡到大城市打工,与孩子异地相隔,有的虽将孩子带在身边,却经常辗转于各个城市,居无定所,孩子还可能因此辍学或频繁转学。

这样的生存境况,使得孩子的各方面需求都极易被忽视

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刘正奎主持的《西部地区遭受暴力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儿童保护现状调查》显示:

  • 城市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儿童;
  • 普通儿童的亲社会性、同伴友谊质量、自尊、心理弹性等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流动和留守儿童。

伤害伴随孩子一生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语说明了儿童时期对人一生的重要性。若父母忽视孩子,可能会造成以下伤害。

身心创伤

杨健表示,对孩子身体、教育的忽视,会直接影响其生存、安全和发育;对情感的忽视,则会给其性格和社会性发展带来不良后果。

上述调查显示,在针对儿童的四大暴力行为——“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视”中,忽视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大,最易导致抑郁、焦虑

孩子出现不良情绪后,如果总是得不到家长的关注,就会习惯性地隐藏心事。

他们除了通过哭闹宣泄,还会做出一些攻击性、残忍性(自虐或虐待他人、小动物等)的行为,长期如此很容易变得残暴易怒、情感淡漠甚至性格扭曲

交际障碍

汪冰表示,良好健康的情感基础最早建立在婴儿期的依恋关系,以及持久而温暖的家庭关系上。孩子通过与父母的交际满足其他需求,产生安全感,懂得信任、亲密。

如果孩子从小就被忽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受到损害,在交往方面变得消极;与家人的疏离感也会导致孩子在未来的亲密关系上感到迷茫,不懂如何与人亲近

认知受损

美国佐治亚大学的一项研究称,被忽视的儿童认知缺陷更严重,语言和数学得分比普通孩子低。

与孩子一起成长

美国加州大学教育学博士杰恩·梅杰在《双向养育》中强调,“育儿先育己”,父母应该先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专家们表示,孩子一出生,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也随之诞生,应该给孩子一个温暖有爱的人生起点。

1. 把爱说出来

杨健说,父母发自内心的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养分。

关注孩子并不只是帮助他们处理衣食住行问题,还包括经常与他们玩游戏,有助开发智力、培养心理韧性;

多拥抱、抚摸孩子,多与他们说话,尤其是向孩子表达爱意,例如“爸爸很爱你”“妈妈好想你”,孩子思维简单,只有在互动交流中表达出爱,他们才能感受到爱。

2. 重视关键期

汪冰表示,陪伴需要时间,对忙碌的家长来说确实有些困难,那就不妨提高陪伴的质量,让孩子在需要支持和帮助时得到父母最大的关注。

例如,3岁之前是孩子与父母形成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即使父母迫于生计要与孩子分离,也最好选在3岁之后;

孩子哭叫是在表达情绪,此时父母要帮孩子找到原因,及时疏解;

在孩子认为的重要时刻,如生日、入学日、考试日、生病时等,父母应尽量陪他一起度过。

如果不能给予足够的陪伴时间,就应提高专注和投入程度,和孩子在一起时放下手机、全心全意。

3. 留心情绪信号

杨健表示,孩子交流能力往往不如成人,被忽视后,内心的委屈、难过等可能无法表达出来,家长要多留意孩子的行为举止

学龄前儿童多表现在饮食上,例如厌食、呕吐、吃泥巴等异物。

此外还可能失眠、夜惊、梦游;不能自控排泄,5岁后还经常尿裤子;出现口吃等语言障碍;有吮手指等不良习惯;经常做残忍行为,如伤害小动物等。

学龄期儿童还会有逃课、成绩不佳、害怕回家、偷窃等行为,与小朋友及家人关系不和,或具有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情绪负担,如经常沉思等。

4. 共同学习成长

“没有哪个父母是完美的,但愿意学习和成长的就是最好的。”汪冰说,当父母愿意改变态度时,孩子就能感受到被爱

建议家长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妥行为,并愿意道歉;主动学习育儿知识、医学知识、心理知识等,增强对孩子照顾的能力;改掉不良习惯,成为孩子的好榜样;不要总在孩子面前展现他们不喜欢的一面。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任琳贤 本期编辑:徐梦莲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