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的人物 负荆请罪两个人物是谁

时间:2023-05-23 19:23/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778 评论:0

《史记》曾言:“廉颇闻之,肉袒负荆。”乱世之中,群雄迭起,四方英雄齐登场。春秋战国之际,负荆请罪传为佳话,致廉颇及蔺相如家喻户晓,留名青史。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非常经典的故事,负荆请罪便是其中之一。相信每个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都曾学习过负荆请罪的故事,基于这一原因,人们对廉颇和蔺相如,也十分熟悉。

可除负荆请罪外,人们关于廉颇、蔺相如的了解,却少之又少。长平之战后,廉颇与蔺相如的结局,更是不为人知。那么,除负荆请罪故事外,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纠葛?长平之战后,他们两人又面临着怎样的结局呢?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进行了解可知,廉颇是赵国当中的一位猛将,因廉颇的存在,赵国军事实力明显强于其他国家,许多国家在攻打赵国之前,也会因忌惮廉颇而选择放弃。

对于野心勃勃的秦国来说,他们非常希望能够向东扩张自身领土,在这种情况下,赵国自然而然成为秦国继续扩张的阻碍。虽秦国曾几次三番,想要将赵国一举击败,可碍于廉颇的存在,秦国并不敢贸然行动。

可对赵国而言,即使军队之中有着廉颇坐镇,他们仍对秦国有着一定的畏惧之心。通过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通过变法的帮助,秦国已然成为七国当中最为强悍的一个。尽管赵国军事实力较强,可若正面与秦国对抗,将势必遭受秦国方面的沉重打击。

曾经,秦王向赵王提出,非常想要赵国宝物和氏璧,为了得到和氏璧,他也愿意用15座城池交换。尽管15座城池的条件非常诱人,可在赵王看来,秦国断然不会用15座城池,换一块小小的玉璧。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表面答应秦国的请求,再请大臣暗中思考其他方法解决此事。

当时,蔺相如接到赵王之命,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拜见秦王。作为一位聪慧的臣子,蔺相如以巧妙的方法,使和氏璧完璧归赵,成功化解两国之间针锋相对的矛盾。

此外,在渑池会上,蔺相如更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为赵王挽回面子,避免赵王继续遭秦王喝斥。在这种情况下,赵王自然对蔺相如非常信任,进而将其提拔为上卿。

在当时的赵国中,蔺相如的地位已然超过了许多军功赫赫的将领,见此情景,名将廉颇心中便有着许多不满之情。在他看来,蔺相如并非武将,无法带兵作战,可仅凭三言两语,便能获得如此高的职位,显然不合常理。

在这种情况下,廉颇经常会暗中找蔺相如的麻烦,而蔺相如则事事躲避廉颇,避免与其产生正面冲突。

曾有人询问蔺相如,为何会躲着廉颇,毕竟他的官职要比廉颇高上许多,可蔺相如却认为,他并不是害怕廉颇,只是不想两人爆发矛盾,若是两人能够携手共同努力,赵国的实力,必将有着更高水平的提升。

当廉颇听闻蔺相如的这番话语后,内心羞愧不已,而后,他便背着荆条,找到蔺相如赔罪,为自己此前的莽撞行为道歉。自此之后,廉颇与蔺相如携手合作,帮助赵国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这也使得赵国始终是秦国不敢贸然进攻的对象。

然而,在赵孝成王上位之后,秦赵之间却爆发长平之战,此次战役中,两国僵持不下,双方军事实力均严重锐减。

为赢得这场战争,秦国向外散播谣言表示,秦军所害怕的将领是赵括,而非廉颇。在这种情况下,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便顶替了廉颇的位置,受此情况影响,赵国大败,廉颇亦受到沉重打击。

在长平之战爆发之时,蔺相如垂垂老矣,当时,虽蔺相如劝说赵王不要听信秦国谣言,可赵王却并不在意廉蔺相如的劝诫,这也使得蔺相如在极为痛苦与自责的情绪中,因病逝世。

在此后的日子里,新任赵王以各种方法排挤廉颇,为保住性命,廉颇便只能逃往其他国家。在定居魏国时,廉颇曾希望新任赵王能够重新重用他,可在这样的漫长等待中,廉颇却始终未能等来赵王的召回。

在抑郁困顿的情绪内,廉颇凄凉地离开人世,结束传奇的一生。

结语

从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中便能感受到,乱世之中,并非所有英雄,都能收获圆满结局。受特殊情况的影响,部分英雄虽有着伟大的抱负,却难以施展,最终只能抑郁而终,成为世人心中永恒的遗憾。

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早已摆脱此前的战略局面,并实现和平发展。相信在了解过廉颇、蔺相如等英雄人物的悲剧故事后,我国人民也将汲取一定的经验教训,避免此类悲剧再度上演。

参考资料:《史记》

文章评论